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特色专题 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讲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特色专题逻辑知识与语文学习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越来越重视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中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等试题;作文题(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仿写题(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需要思考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然而,在整个学习阶段,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逻辑推理方面的知识,缺少科学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在这种状态下考查考生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更能看出一个考生的思维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充分发挥高考为高校选拔和输送人才的目的。可以预见,未来高考还会继续加强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并且题型会越来越丰富。因此,研究逻辑知识和语文学习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逻辑是个多义词,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主要包括概念、命题、推理等内容。主题一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具体范围的思维形式。每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主要是本质属性;外延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1)全同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反映的是同一事物,但内涵却不完全相同。比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这两个概念就是全同关系。(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重合,具有共同的属概念。“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的概念也属于特殊的并列关系。如“诗歌”和“小说”。(3)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又称为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属种”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如“法律”与“刑法”;“种属”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如“大学生”与“学生”。(4)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共青团员”。(5)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指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是排斥的,它们的外延加起来等于属概念的外延。如“社会主义国家”与“非社会主义国家”。(6)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指两个概念有一个共同的属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是排斥的,它们的外延加起来小于属概念的外延。如“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关于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图来表示,就一目了然了:2[关于概念的考查]题型一概念理解1.阅读下面材料,找出选项中性质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的一项(B)悲剧的审美价值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悲伤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为情而死。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的致远号巡洋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仍然开足马力,冲向日本联合舰队的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最后致远号巡洋舰沉入海中,舰上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及当地群众的转移,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弹尽粮绝之后,他们跳下悬崖。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忍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所论述的悲剧是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剧。B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的层面,所以不属于材料所论述的悲剧。题型二关系辨识2.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的内容与所给例句某种属性相匹配的一项是(A)例句:________对于感时花溅泪,相当于高兴对于________________。A.伤心碧草含情杏花喜B.哀伤一日看尽长安花C.多情化作春泥更护花D.憔悴人比黄花瘦解析题干中的“感时花溅泪”表达的是一种无奈与伤心。“化作春泥更护花”和“人比黄花瘦”都不含高兴之意,故可以排除C、D两项。“碧草含情杏花喜”表达的是一种高兴的心情;“一日看尽长安花”指诗人在登科后特别激动,骑着快马一天就把长安的鲜花欣赏个遍,表达的是一种兴奋的心情。进一步辨识可发现,“感时花溅泪”和“碧草含情杏花喜”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相较于B项,A项的内容与例句的属性更匹配。题型三概念比较3.(2019·广东深圳二调)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3明另外两处问题。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①“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是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遵守的。②“良知”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③“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于规则。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众。解析语段论述的核心是“规则”。第一句解释了“规则”的意思。第二句说人要坚守自己的底线。第三句说周敦颐因坚守良知而流芳百世。第四句提出观点“不要盲目地遵守规则”。第五句以“不要盲目遵从长辈的命令”为例论证第四句提出的观点。这样很容易找到三组混淆的概念:“做人的底线”与“规则”,“良知”与“规则”,“长辈的命令”与“规则”。接下来考生要通过比较分析,深挖“规则”的性质、特点,比如强制的、客观的、外在的等。最后,考生按照要求组织答案即可。主题二判断(命题)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就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有一个真假的问题。“苹果是水果”“钢笔是笔”都是真判断,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运行”“上帝创造了一切”都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有一些判断的真假,一时难以下结论。如“外星人是存在的”“飞碟是外星人的飞行器”“光速是速度的极限”。只有通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断定这些判断的真假。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等,就犯了判断不符合实际的语病。判断与语句,两者关系比较密切: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表达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任何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示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不同判断也可以用同一语句表达。除了要判定句子是否有歧义的问题,还应注意句意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句子如果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却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就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逻辑错误;二是使用两组并列短语的句子,其后相对应的部分有错位;三是因偷换主语而使前后句意不照应。判断的分类有很多种,非常复杂,这里仅就其中的性质判断作简单介绍。性质判断,传统逻辑把它称为直言判断,即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所有政法院校的学生都是学过逻辑学的。/有的秘书不是本地人。性质判断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全称肯定判断。如:所有的天体都在运动。42.全称否定判断。如:所有的鲸都不是鱼。3.特称肯定判断。如:有的动物有尾巴。4.特称否定判断。如:有的动物没有尾巴。知道了判断的种类,使用判断的时候就要注意分清判断的类型。如:①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父亲。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①“无时无刻”意为“没有任何时刻”,“我无时无刻在怀念我的父亲”意为“我没有任何时刻在怀念我的父亲”,表示了一个否定判断。实际上,这里应用一个肯定判断,即“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我的父亲”或“我任何时刻都在怀念我的父亲”。②错在一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不少”或“大多”,或者将“都是”改为“大多”。[关于判断的考查]题型一判断的转换1.根据下列材料,可以推出的一项是(D)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科学家和环保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A.只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必定是因为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C.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阻止气候变暖。D.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解析在解答此题时,考生根据选项可以确定材料关键语句,为冒号后面的句子,关联词是“如果……,那么……”,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条件是“我们不立即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结果是“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然后,辨析选项。A项和C项都割裂了条件和结果,可以排除。B项,“必定”表示必然判断或推理,根据材料,“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只是“人类不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充分条件,不是绝对唯一的条件,故排除。D项,这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正确。题型二判断的辨析与修改2.(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下面文段存在三处逻辑问题,请指出并加以说明。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这样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何况北方使用暖气,室内空气干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容易被病菌入侵。因此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能有效预防流感。另外,要少熬夜,“夜猫子”是流感病毒最喜欢的对象。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①过于绝对。“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太武断,因为导致流5感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不止不开窗换气这一种。②条件关系不当。预防流感,不一定只有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才有效。③条件关系不当。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解析此类题型从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角度来考查,因此考生要弄明白上述几个方面存在的逻辑问题的几种类型。在解答该题时,运用辨析和修改病句的方法,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主题三推理1.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按推理前提数量划分,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的语言形式为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具有因果关系的句群。常用“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由此可见”“之所以……,是因为……”等作为推理的系词。这里简单介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形式。(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小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上例是演绎推理中最常见的“三段论”式推理,是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的。“三段论”的变式,有的省略大前提,有的省略小前提。如果不能正确运用“三段论”,就会犯常说的“不合逻辑”的语病。(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3)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指从特殊性的前提得出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推理根据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推出这两个事物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结论。如:我们在动物、植物中发现细胞,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由此类比,推导出在动物细胞中也有细胞核,后来用显微镜观察,果然在动物的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2.逻辑规则(1)同一律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所议论的命题即论题也应保持同一,不能“中途易辙”或“偷梁换柱”。6(2)矛盾律矛盾律是关于人们思想认识不可自相矛盾的规律。在逻辑思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