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确定小说的主题和社会价值。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钝.响()②寒暄.()③草窠.()④窈.陷()⑤瓦楞.()⑥尘芥.()⑦形骸.()⑧歆.享()⑨牲醴.()⑩蹙.缩()⑪桌帏.()⑫讪.讪()⑬俨.然()⑭脸颊.()⑮渣滓..()答案①dùn②xuān③kē④yǎo⑤lénɡ⑥jiè⑦hái⑧xīn⑨lǐ⑩cù⑪wéi⑫shàn⑬yǎn⑭jiá⑮zhāzǐ(2)多音字①监监.生监.护②更少不更.事更.加③间间.或中间.④折折.罪折.本折.腾2⑤薄鄙薄.薄.荷薄.饼⑥嚼咀嚼.咬文嚼.字倒嚼.答案①jiàn/jiān②ɡēnɡ/ɡènɡ③jiàn/jiān④zhé/shé/zhē⑤bó/bò/báo⑥jué/jiáo/jià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霭蔼(2)谬缪(3)蹙蹩(4)暄喧答案(1)暮霭/和蔼(2)谬种/绸缪(3)蹙缩/蹩脚(4)寒暄/喧哗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不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沸反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宽洪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精明强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错点提醒:一般用于年轻人。)(2)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3)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4)形容人度量大。(5)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天清晨,我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有的背古诗,有的读美文,真是沸反盈天....啊!()(2)王熙凤虽为女子,却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答案(1)×。“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不能用于“早读”(2)√2.辨词填空(1)鉴于·基于鉴于:介词,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连词,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基于:介词,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①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________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②________以上理由,我不赞成他的意见。答案①鉴于②基于3(2)横七竖八·乱七八糟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一般不用在抽象的事物上。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可以用在抽象的事物上。①煮熟之后,________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②她心里现在________的,不要再责备她了。答案①横七竖八②乱七八糟三、名言警句鲁迅名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18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二、背景展示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等这些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仍然是套在人民,尤其是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4流弊和余毒。三、文化常识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灶神是玉帝派来人间至各家监察善恶之意,故于其“上天奏事”之日,家家户户均须以酒食祀之。四书“四书”为儒家经典,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祝福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的平安,并祈求来年的幸福。奇异的珍宝被毁坏,令人痛悔;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让人愤怒。我们忘不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手握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他是谁?他是少年闰土。可惜二十年后的他却变得迟钝麻木。那手捂碟子,说着“多乎哉?不多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是谁?是孔乙己。善良的孔乙己却不明不白地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踏入鲁镇,去感受一个没有春天、没有祝福的女人的悲惨命运。下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读完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5(1)本文塑造了祥林嫂的鲜明形象,请用简练的语言予以概括并填入图中①处。(2)本文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手段所揭示的主旨是很深刻的,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并填入图中②处。答案①祥林嫂勤劳、善良、坚强、被践踏、被愚弄、被抛弃②控诉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文中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各有什么变化?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肖像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脸色两颊眼睛衣着饰物(用物)形象特点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脸色青黄青黄黄中带黑两颊红的消失了血色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眼睛顺着眼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衣着饰物(用物)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竹篮,空的破碗;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形象特点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精力充沛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精神已完全麻木、枯竭,物质上一无所有,陷入绝境作用: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祥林嫂的眼神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个阶段,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地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对6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2.文章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疑惑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②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时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祥林嫂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文章几次写到“祝福”?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三次写到“祝福”。(1)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神拜佛,祈求好运,而像祥林嫂这样的穷人却要为富人们的“福礼”而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首先突出了穷富之间的矛盾,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也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描写,暗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势力依然顽固,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祥林嫂的悲剧也是必然的。这样的环境描写,既能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好与坏,穷与富,同时也联系到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地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3)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中,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4.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为何以“祝福”为题?7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祝福”为题,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2)“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来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3)“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深的时候,祥林嫂死于“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