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铁人精神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作者:钱达理来源:《世纪桥》2014年第08期摘要:铁人精神的含义,及其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铁人精神对当代社会及民族发展的影响,对青年人的教育,对青年人一切优秀品德的培养,以及铁人精神的基本内容如何渗透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铁人精神对于当代青年人的创业,事业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铁人精神并没有过时,而且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继续弘扬,发展。关键词:铁人精神;影响;青年人;学校德育教育一、铁人精神(一)铁人精神的含义“铁人”——顾名思义,像钢铁一样的人。是的,钢铁般的巨人就是大庆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王进喜高尚的思想、优秀的品质、艰苦奋斗、求实奉献、不屈不挠的种种精神集中概括起来就是“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铁人精神的核心价值是“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主要包含有: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总地来说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百折不挠的韧劲;经得起子子孙孙的检验的吃苦耐劳精神;不为名利,认真负责的奉献精神。(二)铁人精神的形成、发展铁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因为我们有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传承的埋头苦干、坚贞不渝、勤俭艰苦、锐意进取、不屈不饶的精神。铁人精神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强大的,激励了新中国一代代人去挺立、去奋进、去拯救一个“东亚病夫”。(三)铁人精神的现状曾几何时,铁人精神成为了历史的空壳,鲜人问津了,无人体会了,甚至关于它的书也少之甚少;浮躁、空虚的物欲商流中人们行尸走肉般得照搬着一个个商业神话,愿意静心学习和思考“两论”的人已少之又少;思考过铁人精神的“三老四严”真正内涵的人屈指可少,又怎么知道这才是建设百年大厦的标准规范;轻妄的价值观念让人们在尽情地享乐物欲横流带来的快感,却早已忘却了精神领域提升的欢愉,霓虹灯闪过的背后,有几人知道艰苦创业的心酸与泪水中的艰苦和充实,最后手捧硕果的幸福。所以,现在,我们也一样得让这种精神和我们一起龙源期刊网踏着时代的步伐依然闪烁在人们的心中、给人们一份坚忍不拔的自信、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一代艰苦奋斗的形象、一声刺耳的醒钟钟声。二、铁人精神的影响(一)铁人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影响一个追求发展、追求进取的民族必须要具有沉淀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量,所以,铁人精神也需要增加新时代的内容,不断创新、发展,使铁人精神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也闪闪发光。铁人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所以,事实证明,铁人精神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依然要结合时代前进的特征踏着铁人的脚步,深刻学习和体会铁人精神的内涵,继续弘扬和继承铁人爱国主义、努力拼搏、求实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二)铁人精神对当今青少年的影响当今一些青年人涉世不深,社会实践经验少,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媒体热议过年轻人“啃老”的现象、炫富现象、“我爸是李刚”这些话刺耳的飘荡在社会种种声音的上空。所谓的“京城四少”…这些现象,都是纨绔子弟的狂妄自大、骄奢放纵。他们身上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品质美德。但是,种种现象的背后却是纨绔子弟炫耀背后的精神空虚。在一定物质条件可以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追求的是精神的满足,铁人精神的拼搏向上,艰苦奋斗、求实进取的精神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铁人精神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容忽视,而且很有必要发扬光大。(三)铁人精神对年轻人的影响在艰苦难耐的石油大会战中,铁人精神一点点孕育、形成、发展的,而且不知激励了多少会战工人们战胜千万劫难,奋不顾身,一直向前。直到现在也需要我们青年一代慢慢品味,继续发扬。用铁人忘我的拼搏精神去引导青年人去积极开拓,努力进取,勇往直前,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未来低头,大踏步向前。用铁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感化青年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不怕吃苦,不怕受罪的高尚品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靠的都是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战胜一个有一个困难一步一步走下去,最后才能见彩虹。用青春,智慧,汗水浇灌我们的梦想。用铁人科学求实的精神激励我们青年一代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实事求是的对待科学,对待我们的事业。科学求实的精神,反映的是我们的素质,我们的内在品质,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这是一种我们年轻人无比需要的品质。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份工作,都要克服浮躁,虚荣,为名为利的心理,努力踏实肯干。崇尚科学、求实创新。三、当前学校德育教育龙源期刊网(一)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德育内容的三个主要层次:一是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二是公民道德品质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三是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理想教育等。智育可以说是学生的智商,那德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学生情商的一个方面,德育不仅仅表现在一个学生的道德行为方面,也表现在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力的强弱上。意志坚定,笃信未来,有想法的学生就是对德育内在的深层的诠释。当前学校德育——当前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机器设备的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行为的现代化。自然界,社会,人类的成长过程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宠爱也随之上升,孩子的物质要求也尽量满足。出现了盲目追求攀比、浪费骄纵、学生厌学、上课迟到,旷课、不遵守学校纪律,整天泡在网吧、游戏厅等青少年本不该在的地方、逆反心理强、道德行为失范。把父母老师的话当耳旁风,顶撞父母老师,甚至跟其唱反调等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在进步,时代也在变化,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新特点,新观念,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的环境都发生了可以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老套的的观念和方法已经与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适应了。家长认为孩子不再那么听话了,老师觉得学生不再那么懂事了,这已是普遍的共识。在我看来,这些种种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一味的强迫、说教、灌输,这样的德育教育是一种限制人,约束人的模式,一味的强迫、说教、灌输,这样的方法来限制孩子,约束孩子,而是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具体有教育意义的实例来讲解,引导。一步步潜移默化成为他们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提升孩子们的心理品质,加强意志的锻炼,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铁人精神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种方法。德育方法有:说理教育、实际锻炼、榜样示范、自我教育、评比等。(二)铁人精神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首先培养德育教育的观念意识,以课堂为阵地,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从学生的思想,思维中渗透慢慢加以形成习惯。首先教师作为学校主渠道中的核心人物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该要求教师理解铁人精神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要十不”、“领导班子的四个公开”、“三个面向等精神品质。求真务实、认真努力、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发奋图强、立志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而读书等等优秀的思想,优秀的品质渗透给学生们。班主任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想法,把握德育教育的规律,培养学生们优秀健康的学习习惯;平时的班团会活动,通过一些花样较多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合作管理,协同进行,这样才能组织好学生,感化学生。并且保障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气氛,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其次、将铁人精神的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百折不饶,科学求实、胸怀大局、锐意进取等优秀品德传达于家长心理,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将德育工作成为系统的工程,学校与家庭多联系,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转变学生的思想,扭转这种不良过的局面,另外,家龙源期刊网长和学校应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让孩子的世界纯净。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首先是加强家庭和学校的管理,切断负激励效应。再次、因材施教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学校应该组织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举办对铁人精神的研究,学习、传承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机会组织师生去参观铁人纪念馆,在外地的师生们可以派代表来参观学习,也可以在网上查资料、视频、图片来学习。加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校园网络,加强黑板报,校园宣传栏窗口,图书馆,展览室等的宣传学习,宣传学校和学校的发展历史,宣传先进的校园文化和优秀的学生和毕业生的事迹。通过班队活动,实践经验,学校通报,表扬学校组织学习优秀铁人精神的经验,让铁人精神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深入学习和认真体会铁人精神的内涵,落实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培养我们按时到校,认真学习,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踏踏实实,独立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刻苦努力,意志坚定,抱负远大,笃信未来等等优秀品质,在铁人精神的熏陶下,我们会成为21世纪合格接班人。逐步完成我国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反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需要的人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需要每一个“忘我”的人。忘我地工作,忘我的学习,忘我的战斗在一线工作,但他们忘我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自己的财富,自己的名利,其实就是完完全全的自我和自私。真正的“忘我”是不怕自己牺牲,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豪情壮志。这也是一个民族的人民应该去静心思考,发扬光大的优秀品质。铁人精神是铁人那一代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中华民族代代儿女的。大力继承和弘扬铁人精神,不仅是一个进步的民族需要拥有和追求的,也是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青年人需要去学习,去思考,并且是融入青年人的血液里的优秀品质。更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部分。所以,铁人精神的光芒依然闪烁,熠熠生辉,永不过时。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中华代代儿女都要继承和发扬下去。参考文献:[1]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戚万学,唐汉卫.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杜时忠.德育十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6]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龙源期刊网[7]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M].石油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