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训练四分析诗句和意象作用练前提醒江苏诗词题近年来虽未直接设置“作用”题,但在“表达效果”题或其他题型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因此,不可忽视这类“作用”题。“作用”题主要考查诗句作用,兼及意象作用。分析诗句作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①环境氛围方面:点明季节、时间、地点或背景;渲染某种气氛。②结构方面:点题,总领全诗;引出后面某些内容或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与上文或下文某句相呼应。③内容方面:交代创作的原因;写出事物的某种特点;交代诗中人物身份;烘托人物形象。④情感方面:奠定全诗(词)的情感基调;表现某种情感。关键在于根据诗句的具体位置具体分析其作用。意象作为诗词的核心要素,承载着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行文构思的作用。答题关键:先要理解意象的文化内涵或情感、态度,再从意境营造、主题表达和行文构思角度进行分析。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文签:五律+边地奇景过蛮洞①宋之问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阅读文签:五律+江天丽景江行②司空图地阔分吴塞,枫高映楚天。曲塘春尽雨,方响夜深船。行纪添新梦,羁愁甚往年。何时京洛路,马上见人烟。注①本诗作于宋之问贬任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市)参军时。②司空图左迁为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洛阳,本诗作于其由宣州赴洛阳任职途中。鉴赏《过蛮洞》一诗写出了山岭重叠缭绕、溪水绵延横斜的壮丽景观和蛮洞的奇异景色。虽景致壮美、瑰丽,但诗人仍因被贬而兴致不高,为无人可怜而哀叹,只能在孤寂愁苦中自我慰藉。《江行》一诗远近结合,由低到高地写出了吴楚间辽阔的地域、高远的天空与枫树交2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以乐景衬哀情,从反面衬托夜雨行船的渺小,进而表现诗人内心的惶恐、无助之情。1.两首诗首联所绘之景都具有怎样的特点?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壮阔奇丽。(2分)《过蛮洞》一诗描写山岭重叠缭绕、溪水绵延横斜的壮丽景色,为下文进一步写过蛮洞所见的瑰丽景象做铺垫;(2分)《江行》一诗描写吴楚间辽阔的地域、高远的天空与火红的枫树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反衬下文冒雨江舟夜行所流露出来的凄惶、无助之情。(2分)解析作答本题时,应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二者的共同特点。此两首诗描写的均为宏大辽阔的景物,其特点是壮阔奇丽。再结合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分析可知,《过蛮洞》一诗首联的作用是为下文做铺垫,而《江行》一诗则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凄惶、无助之情。2.《过蛮洞》一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被贬无人怜的怨苦悲叹;②偏处荒外的孤寂失落;③独赏异景的自我慰藉。(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解析解答本题时,可结合行旅诗常见的典型情感,联系诗歌主旨,结合诗中具体语句或标志性词语进行分析。本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尾联“谁怜在荒外”表现了诗人被贬谪而无人怜爱的苦痛;“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写出了诗人身处荒野的孤寂;“孤赏足云霞”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欣赏这异景的自我劝慰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文签:七律+访仙问道宿上清宫[注]陆游永夜寥寥憩上清,下听万壑度松声。星辰顿觉去人近,风雨何曾败月明。早岁文辞妨至道,中年忧患博虚名。一庵傥许西峰住,常就巢仙问养生。注上清宫:四川青城山上的道观。鉴赏本诗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陆游的代表作品之一。诗的前四句通过描写夜的寂静和月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颈联写诗人联想到早岁和中年的遭遇,心境为之一转,生出止息之心;尾联写诗人渴望通过访仙问道来平息自己的情绪。本诗融情入景,婉转流畅,情深意切。3.简要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和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衬托。(1分)以感到星辰靠人近,写青城山上上清宫的高;(2分)以风雨不掩明月,反衬月光的皎洁;(2分)为下文诗人的抒怀做铺垫。(1分)解析诗人感到星辰越来越近,即使是风雨都不能阻挡月光。衬托出上清宫的高和月光的皎洁,融情于景,为下文表达情感做铺垫。4.结合全诗看,诗人的心境有怎样的变化?(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是以松涛反衬上清宫的宁静,星近月明,诗人内心宁静平和;(2分)触景感怀,联想到早岁和中年的遭际,诗人在修道之地不由得生止息之心,流露出渴望回归宁静,访仙问道的情怀。(3分)解析首联通过描写环境的清幽,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平和。颔联运用衬托手法,融情于景。颈联联想自己早岁和中年的遭际,在修道之地不由得生出止息之心,流露出渴望回归宁静,访仙问道的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文签:五律+临别期望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鉴赏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春山踯躅芳”点明送别季节,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颔联“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5.请简析首联的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送别黎六郎的原因。②点明黎六郎赴任时的季节。③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这一乐景衬托黎六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这两句诗的含意,“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意思是黎六郎要到嵩阳做官,送别时春天的山上杜鹃花正漫山遍野开放。“试吏”点明送别原因,“春山”点明送别时间,“踯躅芳”表现人物的心情是喜悦的。4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②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③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每点2分)解析从题目中的“送”字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客程关外长”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从“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可以看出作者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从尾联“传善政”可以看出作者希望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里有勉励之意。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文签:七绝+伤春绝句[注]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鉴赏这是一首绝句,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景色秀美,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尽管眼前繁花似锦,家国的愁思却依然萦绕心头。首句诗人以“肠断”直抒忧伤之情。第二句中的“立芳洲”,写出了诗人在芳洲之上徘徊不去,无所适从的心境。第三、四句中柳絮随风飞舞,落花逐水漂流,诗人将“柳絮”和“桃花”人格化了,将其视为一群势利的小人,它们对春天的流逝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其中,“颠狂”“轻薄”“随”“逐”四个词表明了诗人对柳絮和桃花的态度,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7.本诗写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忧国忧民,忧春去(感到时光飞逝);②无所适从,徘徊立于芳洲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5分)解析解答此题时先要读懂诗歌,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和创作背景来分析诗人形象。“肠断”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忧伤之情;“立芳洲”则通过诗人的动作,刻画出其彷徨的心境。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时,国家仍动荡不安,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却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尽管眼前繁花似锦,家国的愁思依然萦绕心头。58.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②运用拟人手法,以“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③以物喻人,诗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随波逐流的势利小人,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之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一切景语皆情语。“柳絮”“桃花”是暮春的特有景色,在诗人笔下,“柳絮”和“桃花”人格化,像一群势利的小人,它们对春天的流逝,丝毫无动于衷,只知道乘风乱舞,随波逐流。这也正是诗人痛苦的原因,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深刻不满和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