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三)文意概括,精准提炼任务情境文言文简答题江苏卷经过多年命题已趋于稳定和成熟,考生做这类题也已成竹在胸。二轮复习应该继续强化已有的思考方法和答题要领,力争避免失误,获得满分。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吾友方汤夫,陈义甚高,乃以善弈特闻,时汤夫与长兄子谦治博士家言,具通敏绝人。独汤夫善病,尝在床褥间,智虑无所寄,乃于床头置一枰,以指画方置而沉思之,深得其解。乃呼邻之善弈者,每对局辄诎其技。雅闻前辈有鲍涧泉者为国朝国手冠,深以不及见为恨,乃从故老觅鲍所藏秘录及鲍同时周源、徐希圣所传图势,日精研复核,尽得其蕴。时李小山年七十余,弈家宿将,雅自负足对垒鲍君,周、徐以下弗论也。汤夫往与角,李遂北;已再试,再北。李嚼齿掷局于地大呼曰:“神哉!”遂敛膺叹服,于是“永嘉小方”之名满天下。(节选自明·何白《方汤夫传》)概括方汤夫赢得“永嘉小方”之名的过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病隙独自揣摩棋艺;与善弈者磨炼;精研国手棋谱;屡胜当时高手。参考译文我的朋友方汤夫,有很高的道义,却以擅长下棋闻名,当时方汤夫与长兄方子谦研究博士家言,都聪明过人。只是方汤夫常生病,曾经躺在床褥上,智虑无所寄托,就在床头放一个棋盘,用手指画棋盘上的方格而沉思,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于是把邻家善于下棋的人喊来,每次与其下棋总是使邻人对他的技艺屈服。平日听说前辈鲍涧泉是国朝国手第一,(方汤夫)因为见不到而感到很遗憾,于是他从年高而见识多的人那寻找鲍涧泉所收藏的秘录以及鲍涧泉同时的周源、徐希圣所传的图势,天天精心钻研重新核实,掌握了其中全部的技艺。当时李小山七十多岁,是棋坛老将,一向自负能够对垒鲍涧泉,周源、徐希圣以下更不用说了。方汤夫前去和他较量,李小山竟输了;不久第二次较量,又输了。李小山咬牙切齿地掷局在地大声说:“神啊!”于是收胸叹服,于是(方汤夫)“永嘉小方”的名声传遍天下。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先生讳时,字中立,姓杨氏,世居南剑将乐县北之龟山,号曰龟山先生。先生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后奉祠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先生为“程氏正宗”。自二程推明圣学,学者日广。然传之久,往往失旨趣,支离泛滥。先生推己遇物,为之折衷,轻重先后,如鉴之照形,度之量物,无毫发差者。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名望益重。陈公瓘、邹公浩皆以师礼事先生,而胡公安国诸人实传其学,圣人之道为不坠也。然先生歉然,2未尝自满。世之学者有志于善,睹先生所以事师交朋友,可以为法矣。(节选自宋·吕本中《杨龟山先生行状》,有删改)杨时在传承程氏理学方面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杨时以自己独立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理清关系,建立体系,著书讲学,准确地阐发并传承程氏理学。参考译文先生名时,字中立,姓杨,世代居住在南剑州将乐县北的龟山,号为龟山先生。先生在东郡时,结交的都是天下名士。后来告老还乡,只领俸禄,徜徉于林泉之间,把著书讲学当作自己的主要事务。东南学者尊崇先生为“程氏正宗”。自从程颢和程颐推广他们的学问以来,学者日益增多。然而传得久了,逐渐失去要旨,支离破碎,到处扩散。先生用自己的思考去推究程氏学说,调和各种说法,分清它们的轻重关系和先后次序,如同用镜子照物体的形状,用量器计量物件,没有丝毫的差错。自崇宁、大观以后,先生的名誉和声望日益加大。陈瓘、邹浩都以老师之礼尊奉先生,而胡安国等人实际传承了先生的学问,程氏理学才不至于失传。但先生显得很惭愧,不曾自满。世上求学的人想成为美善的君子,可看先生怎样对待老师结交朋友,可以以他为榜样了。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夫人姓卢氏,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弃代(抛弃后代,去世的委婉说法)于永州零陵佛寺。拟述先德,且志其酷焉。尝逮事伯舅,闻其称太夫人之行以教曰:“七岁通《毛诗》及刘氏《列女传》,斟酌而行。汝宗大家也,既事舅姑,周睦姻族,柳氏之孝仁益闻。岁恶少食,不自足而饱孤幼,是良难也。”又尝侍先君,有闻如舅氏之谓,且曰:“吾所读旧史及诸子书,夫人闻而尽知之无遗者。”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十四首,皆讽传之。先君之仕也,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虽远在数千里之外,必奉迎以来。太夫人之承之也:尊己者,敬之如臣事君;下己者,慈之如母畜子;敌己者,友之如兄弟。诸姑之有归,必废寝食,礼既备,尝有劳疾。先君将改葬王父母,太夫人泣以莅事。事既具,而大故及焉,不得成礼。(节选自柳宗元《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有删改)作者写此文是“拟述先德”,文中二、三两段写了太夫人哪些品行?试分点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知书达理。②施仁行孝。③相夫教子。④睦亲悦人。参考译文先母姓卢,元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在永州零陵佛寺去世。(现)打算叙述母亲的大德,并且记下这种悲苦。曾经侍奉伯舅,听他称赞母亲的品行并教诲我说:“(你母亲)七岁通晓《毛诗》和刘向3的《列女传》,(对此)反复思考,决定取舍而行事。你祖上是世家望族,(你母亲)一心侍奉公婆,和所有有姻亲关系的人都很亲近,柳家的孝道仁义更加出名。年成不好,缺少粮食,自己吃不饱,也要让年幼丧父的孩子吃饱,这的确是很难的事。”(我)又曾经侍奉过先父,听到了像舅舅说的赞美母亲一类的话,并且父亲还说:“我读的旧史以及诸子百家的书,你母亲听了就能明了并且没有遗漏。”我四岁时,居住在京城西面的农舍中,先父在吴地(任职),家中没有书,母亲教我古赋十四首,都让我背诵记取。先父做官时,伯母叔母姑姊妹子侄,即使远在几千里之外,但都一定把他们接过来。母亲承办这些事: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她就像臣子侍奉君主一样恭敬;辈分比自己低的人,她就像母亲抚养子女一样慈爱;辈分和自己一样的人,她就像兄弟一样友爱。姑姑们出嫁,母亲一定废寝忘食,婚礼备办后,常常因累生病。先父将重新安葬外祖父母,母亲哭着来办理事情。此事已准备好了,但大的变故到了(父亲去世),没有能够完成改葬的仪节。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焚琴子传顾天石焚琴子者,姓章氏,闽之诸生也。为人磊落不羁,伤心善哭,类古之唐衢、谢翱,而才情过之。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庚子乡试,文已为主司所赏。及观五策,指陈时事太过,至斥耿氏以为包藏叛志。主司乃惧不敢录,遂下第。生遂弃诸生不为。登鼓山所谓天风海涛亭者,北望神京,痛哭失声曰:“余且烧其诗书,绝笔不为文矣!”生既不得志,出游于潮。过潮刺史韩文公庙,读其《逐鳄文》,哭之。又历韶、惠、广、雷诸郡。悲岭海之烟瘴,思寇莱公[注]谪雷时,枯竹生笋,蜡泪成堆,风流如在也,则又哭之哀。听鹧鸪作“行不得也哥哥”声,则抗音而哭,以乱其鸣。久之,学琴于惠州僧上振,得其音节之妙,遂归。变姓名,以琴游八闽。王公大人争延致而听其琴。有愿从而学者,虽善,然终莫能及也。久之,闽人目生为琴师。虽江浙间,颇多闻其名者。然当道不以礼遇,招亦不往,往亦不为久留。常酒后耳热,摔琴于地,引满大卮,放言高论,惊其座宾。谈古今得失,虽老师宿儒,深通经济者,不能难也。其最爱童子曰金兰,亦善琴,独得生传。常负奚囊从生游数千里外。生诗成,金兰辄缮录之盈帙。客访生不遇,金兰代为款接,以生惊人句示人。由是人颇异之,以为抱负非常之士,不得志而隐于琴。生笃于伉俪,妇陈氏,少生十岁,亦颇知书嗜音。生尝入为其妻鼓琴,茶香入牖,鬓影萧疏,顾而乐之,以为闺房清课,亦人生韵事。忽一日谓其妇曰:“吾向闻红颜薄命。卿才情如此,而推命者多言岁行在卯当死。岂汝亦天上人,不久当去耶?”因感慨悲伤,为弹《别鹄离鸾》之曲。曰:“琴音和,吾与汝尚无恙,然第七弦无故忽绝,少而慧者当之。”居数日,金兰死。生抚尸一哭,不胜其悲,吐血数斗。曰:“吾死后,《广陵散》绝矣。”遂焚其4琴,不复鼓也。因自号“焚琴子”。生至康熙丁巳,年四十九,竟卒。(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注寇莱公:寇准,北宋政治家,因力主抗战被贬,死于雷州。文中写焚琴子“伤心善哭”,请简要概括他为自己为他人“哭”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自己人生失意;②被韩愈《逐鳄文》感动(百姓遭受疾苦);③忠臣被贬,遭受陷害;④思念家乡;⑤知音逝去。参考译文焚琴子,姓章,是福建的秀才。为人光明磊落而又豪放不羁,每遇伤心事容易放声痛哭,类似古代的唐衢、谢翱,但才情又超过他们。写作诗文,下笔洋洋计千言,都能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庚子年参加乡试,(焚琴子的)文章已被主考官赏识。(主考官)等到看了他的五篇策论,(发现他的策论)太过于指明陈述当时政事,直到看到他极力斥责耿氏,认为他有包藏叛逆的心。主考官于是害怕(招祸)不敢录取(他),于是(他)落榜。焚琴子就放弃秀才身份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登临鼓山上所谓的“天风海涛亭”,北望京城,放声痛哭说:“我将烧掉自己的诗书,停笔不再写文章了!”焚琴子仕途不得志以后,出游到了潮州。访问潮州刺史韩文公庙,读了他的《逐鳄文》为其痛哭。后又游历了韶、惠、广、雷各州郡,为岭海多瘴气而感到悲伤,想到寇莱公(寇准)被贬雷州之时,枯竹长出新笋,蜡烛泪流成堆,遗风余韵如在眼前,于是又悲哀痛哭。听到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声,就又高声大哭起来,扰乱了鹧鸪鸟的鸣叫声。过了一些时候,(焚琴子)向惠州一个叫上振的和尚学弹琴,学到了他的高超的琴技,就回去了。改名换姓,凭借着琴艺游历闽地八方。王公大人争相邀请他,从而听他弹琴。有愿意跟从他学习琴艺的人,虽然学得很好,可是始终不能赶上他的水平。时间长了,闽地的人都把焚琴子当作琴师。即使是江浙一带,也有好多人知晓他的大名。然而有权势的人不以礼相待,请他也不前往,去了也不久留。常常在酒酣耳热之际,把琴摔到地上,举起满满的一大杯酒,高谈阔论,惊动满座宾客。谈论古今得失,即使是长期钻研儒家经典,非常精通经世济民的人,也不能难倒他。他最喜爱的童子叫金兰,也擅长弹琴,独得焚琴子的真传。(金兰)常背着诗囊跟着焚琴子游历到几千里之外。焚琴子的诗作好了,金兰便抄录下来,装满了布袋。有客人来拜访焚琴子没有遇见,金兰代替他接待,拿出焚琴子所写的惊人诗句给客人看。因此人们感到焚琴子与众不同,认为他是抱负不同寻常的读书人,因为不得志才将心志隐藏在琴中。焚琴子对于夫妻感情忠贞深厚,夫人陈氏比他小十岁,也非常有文化,爱好音律。焚琴子曾归家为他的妻子弹琴,茶香飘进窗子,妻子那云鬓高挽的疏疏落落的倩影,看了就十分快乐,认为这是闺房中清雅的功课,也是人生风雅之事。忽然有一天,焚琴子对他妻子说:5“我一向听说红颜薄命。你有这样出众的才情,算命的人大多说‘大岁在卯’你该当死去。难道你也是天上的人,不久应当离开了吗?”于是感慨悲伤,为妻子弹了《别鹄离鸾》的曲子。说:“琴音和谐,我和你没有灾祸,但第七弦无缘无故突然断了,年少聪明的人会遭受灾祸。”过了几天,金兰死去。焚琴子抚尸大哭,经不住自己心中的悲伤,吐了几斗鲜血。说道:“我死以后,《广陵散》失传了。”于是焚烧了自己的琴,不再弹琴,因此自己起别号为“焚琴子”。焚琴子到康熙丁巳年,享年四十九岁,最后死了。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试题方面是否了解试题特点?是否掌握审题要求?阅读方面是否能根据题目确定阅读区间?是否能把握阅读方法?答题方面是否掌握概括方法?是否掌握答题要求?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审题要慢要细,做题要快。题目本身就是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信息源。在读题时一定要耐心地读透题干,审清要求。特别要注意审准概括角度和概括范围。一般从三个角度概括:一是针对具体事件(人物故事)概括,要求概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