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系列六——殊途同归话乳业首播:2002年6月2日晚22:00——23:00重播:2002年6月8日上午9:40——10:40次嘉宾:黄卫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王建国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中心主任赵平博士: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主持人(路一鸣):观众朋友们好,欢迎收看《对话》节目。在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时候,中国很多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形势严峻。但是企业家们心里明白,这还仅仅是开始。但是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这两位嘉宾呢,他们在第一轮的与外国强手竞争的这个回合当中没有失败,应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还小胜了那么一招。大家不要小看他们所在的行业,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乳品行业当中,已经有国际上前十名的乳品品牌进入中国企业,已经开设了近五十家公司。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这两位嘉宾就是参与竞争者的两位代表,他们分别是上海光明乳业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王佳芬女士,和内蒙古伊利集团的董事长郑俊怀先生。我们先通过大屏幕认识一下这两位企业家所在的企业。好,现在我们掌声请出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佳芬女士和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先生。你好,王女士。王佳芬:你好。主持人:你今天真的很漂亮。王佳芬:谢谢。主持人:你好。郑俊怀:你好。主持人:两位老总所在的企业生产的乳品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见到的,跟我们广大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你们两人今天的形象肯定非常重要。咱们现场的观众有没有现在就想问两位老总问题的,或者是问其中的一位。因为他们的产品确实跟我们的生活关系太紧密了,有没有?观众1:我想请问一下光明集团的王总,我发现今天在座的所有来宾中王总穿的是特别地靓丽,特别地鲜艳夺目,也很漂亮。主持人:是最漂亮的一个?观众1:确实是,所以我心里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您能跟我们大家说一下您今天为什么选择这么鲜艳夺目的着装来参加《对话》这样一个节目?主持人:一般女孩爱问这样的问题。王佳芬:因为我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这个节目,我平常是《对话》节目的忠实观众,我特别喜欢这个节目。今天我能够跑进这个节目,我就觉得特别高兴,所以我要穿得漂亮一点过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这个行业第一轮的竞争当中,有一些阶段性的成功,所以我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在这些阶段性成功当中的经验和体会。主持人:我们应该掌声感谢王女士盛装出场。观众1: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观众1:刚才在听您介绍伊利和光明集团的同时,我发现王总是光明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您比郑总多了一个总裁的头衔,从这点上来说您是不是在能力上比郑总能干呢?主持人:这个问题两位老总分别回答一下。王佳芬:请郑总先回答吧。郑俊怀:我呢,在伊利已经整整呆了二十年,当然了,在国营企业的时候我当了十年的厂长。然后呢,伊利股份制改组从1993年开始,当时我是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后来叫总裁。去年年底呢,为了更好地使伊利集团公司能够由管理型向智力型的转变,我不再接任总裁,情况就是这样的,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说明。主持人:但是我还有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郑先生您刚才这个介绍稍微有点儿长,也能看出来您稍微有点儿紧张,在现场。郑俊怀:对对。主持人:其实没关系,我能不能沿着这个问题再追问一个问题?郑俊怀:可以。主持人:您觉得王女士什么时候也应该把这个总裁的职位去掉?郑俊怀:我想呢,在光明乳业上市以后,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超脱一点了。王佳芬:不,我觉得他二十年,我就十年,他已经毕业了,我还没毕业。主持人:好,我们请两位老总入座,请坐,请坐。今天坐在我对面的是两位企业的老总,因为王女士是女性,咱们女士优先,好不好?郑俊怀:对。主持人:第一个问题先问王总。王女士,我们在提到光明的时候很多人往往都会把光明和达能联系起来,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达能跟光明的合作一开始是从50%比50%的股权开始的,到现在,它还占5%的股权,所以有些人就下这样的一种结论,说光明打败了达能,您觉得呢?王佳芬:其实我们光明一直是用国际化的想法,用很开放的心理,在考虑怎么去改造我们这样一个国有企业。那么我们基本上就采取这样一个合作、学习和超越的方针,在跟国际的企业进行合作。我觉得在这个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谈判的过程是我们观念撞击的过程,我们经营的过程是我们互相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们光明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用一种非常市场化的观念去经营一个国营的公司,那也是为我以后怎么进行改革,怎么进行变化,创造了很多很好的基础。主持人:给我们讲一个其中的小故事好不好?王佳芬:从1992年开始我们就跟达能合资,我前后跟达能做了两个合资企业。1992年我们做第一个酸奶合资的时候,我有机会到达能去学习。当时我到了达能以后,其实对我是很大的震动。当时他们给我介绍他们的经营理念,就是说只做第一、第二,决不做第三,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话。当时他们已经有500多亿法郎的国际企业了,但是他们的经营原则就是永远只做第一、第二,不做第三。我相信这个理念的接受对我以后十年的经营都有很大的影响,那我以后做企业就一直这么想,我要做企业就做第一、第二,决不做第三。主持人:在接触达能之前,您准备把光明做到第几?王佳芬:当时我还没有这样很强烈的想法,因为那时我们还是国有企业,我们四十多年的经营,销售额做得都很小。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们中国一开放以后,你一定是放在一个非常国际化的环境里面你去竞争。主持人:光明现在是第几?王佳芬:今天我们在国内可能暂时领先吧,但是我们跟国际大公司相比,我们觉得还是非常的小。主持人:稍微打断一下,郑先生,伊利现在是第几?郑俊怀:据我了解的情况,根据2001年的数据,我们两家在主营业务收入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主持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细小的差别呢?郑俊怀:应该说在国内的乳业上,2001年我们两家主营业务的收入基本上应该说是互相接近的,但是下一步呢,我们可能会继续发展,应该是这样的。主持人:好。郑先生,伊利是生长在一个市场比较狭小的中国的西北部地区,现在已经做成一个全国的品牌了,那您觉得您的制胜的法宝在哪里?郑俊怀:归纳起来就是几句话,第一句话就是立足于我们本土的资源;第二句话就是我们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机遇;第三句话就是在抓住机遇的前提下,我们不断地去突破、去创新,去做别人当时还没有想到或者当时还不愿意做,或者不想做的。主持人:在面临机遇的时候,你有什么优势能够在同样的机遇面前比别人做得更好?郑俊怀:我的优势可以讲是几个大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因为我是抢先实现了公司的上市,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中国乳业惟一的一个A股上市公司。主持人:但是同国际大品牌相比,您的资金量仍然不算雄厚啊。郑俊怀:对。主持人:你还有什么优势?郑俊怀:第二个优势,就是资源的优势。我们现在在中国的北方,就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已经有我们控制的五块儿很好的奶源基地,这是做乳制品的一个基础。没有一个好的奶源基地,我们乳制品就会成为无米之炊,这是第二个优势。第三个优势,就是伊利它很快、很早地进入到了全国市场,所以说它在机制上是灵活的。主持人:王女士,你同意刚才郑先生的说法吗?王佳芬:我觉得我们跟国外合资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自己做得更好,因为我一直很强烈地说,我们今天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最后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我心里面非常强烈地觉得我们中国要强大,一定会有一批非常好的中国企业在做支撑,我觉得我们就应该是支撑着中国经济的这样一个支柱企业,我心里面一直有这样一个很强烈的梦。所以我们一面向它学,一面认真地干,没有几年我觉得我们的速度,而且我们的质量就会超过老外了。主持人:您觉得光明现在有哪些方面超过了你学习的对象?王佳芬:我们在市场上的酸奶的销量,我们的各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他们。而达能呢,在上海的两个企业,我和他的合资企业就一直没有盈利,他们就决定把这两个企业,在中国的达能的乳品企业全部由我来经营,然后达能的品牌由我无偿地管理、无偿地使用。我自己觉得这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成就感。我从要付商标费到今天我能经营一个国际的品牌,我觉得这是十年里面,我们通过合资以后,通过合作和学习以后,一个飞跃的发展。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觉得我们是阶段性的成功。主持人:您为什么能比它经营得好?王佳芬:因为我觉得我们对品牌的理解,我们对一个企业的理解,我们对中国的理解,比别人更深。主持人:这些东西难道达能没有吗?王佳芬:但是达能的本地化,达能在中国企业,还没做到像我们这么有凝聚力、有文化力。主持人:嗯。王佳芬:但是我们比达能做得更好,我不是说所有的外资企业都没有我们做得好,至少在这一点上达能的企业没有我们做得好。所以达能常常说我们在上海不够好是因为有光明啊,我们今天请达能来做我们的小股东,我们在培育自己的这种国际竞争能力,我觉得这点是我一直在想的,我们这十年来一直在非常忧患地考虑一个问题。因为我觉得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做大,它将来面临的一定是国际大公司的竞争。那么我觉得今天,比如说像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多股权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开会就非常地有劲、非常地激烈。每一次达能股东都会给我们提出一些很尖锐的问题,什么问题,比如说我们去年做了一个预算。我们的销售额增长得很快,但我们的利润率呢?利润没有同步地增长,那达能的小股东就提意见了,那不行的。利润的增长比销售额的增长,更重要,股东更在乎的是利润,是吧。那么至少是我们去思考了,我们去认真地思考它的问题了。主持人:光明之前在乎什么?王佳芬:我们过去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说,更在乎的是我们成长得有多快,我们的速度有多快。但今天我们会同时考虑必须把盈利能力同步地增长,所以去年后来我们就调整了预算,做到了利润和销售收入同步增长50%。主持人:既然收获如此明显,为什么当初还争论激烈呢?王佳芬:因为我们也有担心,它会不会有野心,先从5%,以后慢慢地越来越多,我们内部也有争论嘛。主持人:现在还有这种担心吗?王佳芬:现在?我觉得我们不担心,因为我们想透了,我们就不担心了。主持人:嗯。郑俊怀:但是这一点上可能王总你还得要有所警惕啊。主持人:为什么您觉得王女士得有所警惕呢?郑俊怀:因为他们(跨国公司)下一步,据我了解的就是它在中国市场直接做不成功,它很可能要通过资本运作来收购中国一批优秀的企业。现在有一些专家在担忧,就是说现在国内乳业在发展,跨国公司也在考虑,在后头等。等到什么时候,中国的乳业打得一塌糊涂。什么时候中国乳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他们有强大的资本的实力,那很可能就要借这个机会来收购中国的一些企业。主持人:王女士你担心吗?王佳芬:我们是这么考虑问题的,我觉得我们今天是股份制企业,老板投资企业让我们经营,是为了让我们为他赚更多的钱,这是资本的力量。那么过去的五年里面,我们光明乳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每年给老板的回报非常地高,老板喜欢我们都来不及,所以我觉得他们就会拿更多的资本来让我们经营。那么如果我们经营得好,我想老板是不会把我们股权卖给别人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将来会怎么样,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于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如果是资本市场发育了,那么任何上市公司和任何中国企业都有给别人买的危险,是任何人都平等的。伊利也一样,我们也一样,可能伊利你的股权比我更分散,你给别人买的可能性比我更大一点。主持人:郑先生,你担心过有一天国际大资本也会来收购你吗?根据王女士的说法,你的风险比她还要大。郑俊怀:这个,我是这样看。就算伊利它是一个上市公司,它的股权是比较分散的,但是伊利是一个多年来证券市场上的绩优股,我们的股票价格是很高的,现在的股票价位还是二十块左右。如果说是跨国公司,它也要算它的投入产出,它拿二十多块钱要收购伊利,我想目前的可能性不大。主持人:您的流通股有多少?郑俊怀:伊利的流通股近七千万。主持人:七千万。郑俊怀:七千万。主持人:那二十乘以七千万就是十四个亿人民币,您觉得这个对于国际大资本来说算是一个大数目吗?郑俊怀:大数啊,很大的数字。主持人:王女士你觉得呢?王佳芬:我觉得不是大数字。我最近看雀巢在美国的收购案是两百亿美金,收购一个美国的食品企业。我觉得最近国际的购并案都越来越大了,胃口都越来越大。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企业,虽然看上去蛮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