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作者:赵立涛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劲松.王亚菲论中国出版产业的组织结构及其优化-当代财经2005,(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出版产业的产业属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版产业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出版产业的固有特性,中国出版产业的组织结构呈现出同构化、低度化等现象,市场竞争不充分.所以,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出版业必须对产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2.期刊论文韩阳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逼近200亿元《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在京发布-出版参考2007,(10)本刊讯(记者韩阳)我国第一本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年度报告--《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3月27日发布.3.会议论文梁春芳创建“学习型出版组织”提升中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05本文指出创建“学习型出版组织是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打造中国出版人才的当务之急;是参与国际出版竞争的重要举措。总之,创建学习型出版,是在新经济形态的路径下探寻我国出版业进入快车道的有效途径;随“变”而“变”是出版业在国际文化产业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出版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迎接国外传媒巨鳄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4.会议论文陈莹中国网络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应策略2008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从以技术服务为主的时代转入以内容服务为主的时代。基于国际互联网络进行的书刊,音像的编辑、出版、销售的网络出版业由此而生。网络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之一。5.学位论文陈昕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阶段研究(1978-2005)2006本文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历程作阶段性研究。通过翔实的数据分析和严谨的理论演绎,本文提出了如下一些基本观点:1978年至今,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超常规增长、调整与徘徊、新的增长三个阶段;1985年是中国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分界线;进入21世纪,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只要很好地解决几个关键性问题,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动力依然强劲,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近20年学术界、出版界关于图书出版产业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作了简要的评述。本文对图书和图书出版产业这两个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分析了图书商品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差异化特性、超必需品特性以及正的外部性;对图书出版产业的经济学特征作了归纳和概括,研究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对图书消费需求的影响,收入结构和人口结构对图书消费需求的影响,图书出版产业的规模经济特性和产业集中度,出版企业功能定位的差异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图书出版产业的革命性影响。本文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历程作了阶段性分析,提出了三阶段划分的基本观点:1978—1985年是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超常规增长阶段,1986—1994年是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调整与徘徊阶段,1995年至今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处于新的增长阶段。本文对这三个阶段的成因展开了分析,提出了中国图书市场于1985年不可逆转地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基本观点,并分析了图书市场性质发生转变的前提条件;对1986年后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调整与徘徊周期过长的原因也作了理论上的阐述。本文还对当前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阶段性质作了深入的分析,作为对当前出版界影响较大的“滞胀”论的一种回应。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包括:出版社的类型选择与企业改制、企业的集团化及其结构安排、内容产业与文化创新、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打造、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产品、区域分工与联合及改善出版生态环境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6.期刊论文陈才俊CIS战略与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分析CIS战略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树立企业形象的独特功能,结合国内外包括出版业在内的企业实施CIS战略的成功案例,论述中国出版产业全面导入这一全新文化理念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具体实施细则予以了初步阐释。7.期刊论文梁春芳.LIANGChun-fang产、学、研携手:加快中国出版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学术交流2005,(12)伴随中国出版业的转制,急需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人才.但是,目前的出版教育却滞后于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现代出版产业缺乏理性认识、学科地位未确定、培养模式滞后、课程设置错位、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教材可选择性太小、教学方法偏重课堂讲授,等等.所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鉴于出版教育内在结构具有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特殊性,加快中国出版教育的发展,必须三者携手,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出版资源,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共生的和谐关系,才能适应现代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为中国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8.期刊论文赵立涛.徐建中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绩效评价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6,(4)出版产业在我国是具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特色的产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版产业向民间资本和外资开放已不可避免,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出版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外国出版巨头已开始涉足中国,他们在规模上和经营管理上都具有优势,另外,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电视、电子图书、互联网络等媒体纷纷走入人们的生活,而且这些媒体声图并茂,很具有亲和力,给出版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实施集团化战略和多元化经营是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9.学位论文罗蔚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2008进入21世纪,中国出版产业在制度创新、体制变革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随着全球化、数字化浪潮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出版产业将面临全球出版巨头的有力竞争,还要积极应对信息网络、数字技术对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改造。在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我国将出版产业的发展逐步纳入市场化、产业化的轨道,一批批出版集团应运而生。可以说出版产业集团化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对出版产业面临的管理困境以及集团化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发展的战略对策及其应用。一是总结了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指出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出版产业集团化趋势下的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发展战略模型(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模型);三是对模型进行实际应用,目的在于解决中国出版产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面临的发展战略难题,试图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模式和发展路径。主要创新在于提出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发展战略模型(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模型),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为中国出版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个全新视角的战略选择。10.期刊论文蒋雪湘.胡振华.JiangXuexiang.HuZhenhua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经济效应分析-出版科学2009,17(5)分析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状况以及图书出版单位扩张规模的市场行为特征,利用前10家图书出版单位的相关数据分析2004--2006年图书出版产业总收益的影响因子,发现资产规模对总收益的影响明显,但是通过对收益规模弹性系数的分析,发现图书出版产业规模经济性不强.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4f95101e-c9ae-44c0-bc3b-9e1d00c0d88e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8日

1 / 1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