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5 甘罗学案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智慧以驾驭生活或人生,这些智慧就是如何在现实中去灵活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年仅十二岁的甘罗,凭借他的过人智慧寥寥几语就说动连文信侯都不能派遣的张唐;又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令赵王奉给秦国五座城,又使赵国“得上谷三十城”后“令秦有十一”,令人叹服!淳于髡以隐语说动齐威王,威行诸侯三十六年;范蠡功成身退,大智大慧;毛遂勇于自荐,闻名于后世。他们都以各自过人的智慧流芳千古。让我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去领略他们面对现实的智慧。5甘罗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所附的甘茂之孙甘罗传。一、字音樗.里子(chū)秦使张唐相.燕(xiànɡ)未有以强.也(qiǎnɡ)何遽.叱乎(jù)破城堕.邑(huī)武安君难.之(nàn)借臣车五乘.(shènɡ)赍.送(jī)项橐.(tuó)二、通假字①女.焉能行之女,通“汝”,你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与,通“欤”,吗三、一词多义-2-(1)相①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名词,丞相②秦使张唐往相.燕动词,辅助③燕、秦不相.欺者副词,互相(2)与①欲与.燕共伐赵介词,跟②得唐者与.百里之地动词,给③与.强赵攻弱燕动词,帮助(3)之①今之.燕必经赵动词,到②君侯何不快之.甚也助词,可不译③卿之.功孰与武安君结构助词,的(4)请①臣请.行之表敬副词,请允许我②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动词,告诉(5)为①臣尝为.秦昭王伐赵介词,替②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动词,成为(6)其①君其.试臣副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②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代词,他(7)于①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介词,到②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介词,在③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介词,对(8)以①以.广河间之地连词,表目的,来②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介词,把(9)强①未有以强.也动词,勉强②武安君南挫强.楚形容词,强大的(10)而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连词,表承接②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连词,表转折,但是四、古今异义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古义:作为,当作。今义:认为。五、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①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名词作动词,做人质-3-②武安君南.挫强楚名词作状语,在南面③赵襄王郊.迎甘罗名词作状语,在城外2.动词的活用①臣请行.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②武安君难.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为难③欲攻赵而广.河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广④请归.燕太子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①甘罗者,甘茂孙也判断句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②得唐者与百里之地省略句译文: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③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状语后置句译文: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④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状语后置句译文:(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在杜邮立即被迫自杀。1.甘罗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名师指津]从先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后利用国与国之间矛盾两个方面结合文本来回答。[我的理解]甘罗首先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应侯与武安君之事威胁张唐,迫使张唐答应出使燕国,然后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亲自出使赵国,在矛盾中找出相同、相合之处,把各种矛盾转化为有利的凭借和手段,使秦国不战而得十一座城。2.本文是怎样体现出少年甘罗的人生智慧的?[名师指津]从甘罗与吕不韦、张唐、赵王三人的对话中来分析。[我的理解]甘罗年纪虽小,却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政治嗅觉。他从丞相吕不韦和张唐的事件中联想到应侯范睢和武安君白起的历史,从而使自己的劝说非常有说服力;他又看到了当时国与国之间尔虞我诈的现实,用利害关系游说赵王,最终达到了秦国的目的。-4-(1)与文信侯吕不韦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用“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的故事反驳丞相小看自己的事实,把吕不韦和圣人孔子相比,让他无言以驳,实在妙绝。(2)与张唐对话:对张唐的威慑。通过两组对比:张唐与白起功劳的对比和范睢与吕不韦擅权的对比,让张唐立即醒悟自己拒绝出使燕国已命悬一线。(3)与赵王对话:对赵王的规劝。利用张唐出使燕国的声势,让赵王明白如果与秦抗争危在旦夕,顺从秦国则可以获利,恰到好处。3.如何评价甘罗的作为?[名师指津]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分析时要依据文本,有理有据。[我的理解]观点一:甘罗远见卓识,智勇双全,心机卓然,不愧为一个少年政治家。(1)敢于反驳文信侯,并且有理有据,表现出大智大勇。(2)劝说张唐,善于运用对比抓住问题的关键。(3)劝赵王攻燕,一举两得,既扩大了秦在河间的土地,又得到了燕国的土地。观点二:甘罗利用矛盾,挑动战争,其品质值得商榷。4.文章主要是写甘罗,那么文中涉及的其他三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名师指津]从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侧面衬托的角度来组织作答。[我的理解]文中以甘罗为中心共写了四个人物。写张唐害怕“赵人得唐”而拒绝相燕、文信侯碰了张唐的钉子“而不快”、文信侯答应让甘罗去劝说张唐以及张唐和赵王的先后折服,是从侧面烘托甘罗年纪虽小,却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超群的胆识和智慧的形象,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个“声称后世”的少年。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已经死去,之后,甘罗在十二岁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的时候(开始)侍奉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出使,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派张唐去辅助燕国,打算跟燕国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大河间的地盘。张唐对文信侯说:“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我曾经为秦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去-5-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很不高兴,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可是没有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这么不愉快呢?”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侍奉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秦国做人质了。我亲自告诉张卿去辅助燕国,但是(他)不愿意去。”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甘罗说:“请让我来告诉他去。”文信侯呵叱(甘罗)说:“快走开!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我亲自告诉他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我试一试,为什么这么急着斥责我呢?”于是甘罗去拜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战而能胜,攻而必克,攻陷城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甘罗又说:“应侯(范睢)被秦国任用为丞相时,与文信侯相比,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就在杜邮立即被迫自杀。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辅助燕国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借了您的劝告去吧。”令装治行。于是命人收拾行装打点上路。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到赵国去疏通一下。”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之于始皇曰:“昔甘茂之孙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叫)甘罗,-6-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知道他。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肯前往(燕国),甘罗说服(了他),而行之。今愿先报赵,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请答应派他去。”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赵襄王到城外迎接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曰:“闻张唐相燕欤?”曰:(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去辅助燕国了吗?”(赵王)回答说:“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不欺骗秦国。张唐去辅助燕国,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的地盘。大王不如先赠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放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河间的地盘。秦国放回燕太子。赵国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占有其中的十一座城。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甘罗回来后把情况报告了秦王。(秦王)于是封赏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让他做了上卿,又把原来甘茂的田地房宅赐给了甘罗。对比论证法甘罗用对比论证法说服了文信侯,他说大项橐七岁就成为孔子的老师,如今,他已经十二岁了,还不能成事吗?接着,甘罗又用对比论证法说服张唐相燕,他说,张唐不如武安君,应侯不如文信侯,应侯能使武安君死,若张唐不听从文信侯的意见,结果会更惨。对比论证-7-法充分体现出甘罗思维清晰敏锐,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甘罗年仅十二岁,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座城池,又使赵国在“得上谷三十城”后“令秦有十一”。甘罗年少有为,十二岁便成为秦国上卿,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司马迁在当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适用话题]“成才”“努力”“环境”等。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有以强.也强:勉强B.我身自请.之而不肯请:请求C.与.强赵攻弱燕与:帮助D.君其试臣,何遽.叱乎遽:匆忙解析:选B。请:告诉。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与.燕共伐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B.君侯何不快之.甚也牛何之.C.君其.试臣且行千里,其.谁不知D.女焉.能行之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解析:选A。A项,介词,和,跟。B项,助词,可不译;动词,到。C项,副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语气;副词,难道。D项,副词,怎么;语气词,啊。-8-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请行.之B.请归.燕太子C.欲攻赵而广.河间D.赵襄王郊.迎甘罗解析:选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