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春之声[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高亢.(kànɡ)瓦瓴.(línɡ)恍.然(huǎnɡ)凛冽.(liè)涟漪..(lián)(yī)怏.怏(yànɡ)忏.悔(chàn)袅.袅(niǎo)铁砧.(zhēn)蕨.麻(jué)荸荠..(bí)(qi)醪.糟(láo)瞑.目(mínɡ)采撷.(xié)谦逊.(xù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嚼(jué)咀嚼(jiáo)味同嚼蜡(jiào)倒嚼蒙(měnɡ)蒙古包(mēnɡ)蒙骗(ménɡ)蒙昧2.语境辨析法(1)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2)吐蕃.(bō)族祖祖辈辈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衍。二、写对字形晕xuàn(眩)xuàn(炫)耀dàn(诞)生xián(涎)水寒xuān(暄)xuān(喧)嚣元xiāo(宵)云xiāo(霄)ruò(偌)大许nuò(诺)kē(瞌)睡唠kē(嗑)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闪耀·闪烁闪耀:光晃动耀眼。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比喻言语吞吐,多有遮拦。(2)简陋·简单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简单: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2.明确词义-2-(1)风尘仆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百思不得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挥若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2)反复思索,仍然不能理解。(3)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4)指挥起来就像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形容指挥者胸有成竹,镇定从容。(5)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6)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天伦,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语言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无所不为....而又怨气冲天的人的口水,正在淹没着忍辱.(rǔ)负重、埋头苦干的人的劳动。人们时而用高调,时而又用低调冲击着、替代着那些一件又一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坚韧.不拔的工作。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所不为—无所事事韧—忍2.下面语段的句序已被打乱,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车站四周是薄薄的一层白雪。②天与雪都泛着连成一片的青光。可以看到远处墓地上的黑黑的、永远长不大的松树。③天上升起了月亮。④有一点风。他走在了坑坑洼洼的故乡土地上。⑤可以看到远处墓地上的黑黑的、永远长不大的松树。⑥他转过头,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五月、烟草花和约翰·施特劳斯的神妙的春之声的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⑦他好像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A.①③②④⑦⑤⑥B.③①②⑤④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D.③①②④⑥⑤⑦B[②中的“天与雪”承接③和①,⑦中的“歌声”承接⑥]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透过辛辣的烟草和热烘烘的汗味儿,岳之峰闻到了乡亲们携带的绿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答案]不合逻辑,应是“闻到……绿豆香”。[资料链接]著名文化活动家——王蒙王蒙,当代作家,文化活动家,曾任中国文化部部长。1934年10月生于北平,河北南皮人。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1953年,19岁的王蒙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成为5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朵奇葩。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等系列小说;小说集《坚硬的稀粥》;诗集《旋转的秋千》等;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等。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的特征:不注重外部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行动的表现及情节的连贯与完整,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不受时空或逻辑制约,时空跳跃、多变;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现代小说中被广泛采用。[文本鉴赏]《春之声》运用意识流手法展现主人公回乡途中身处闷罐子车厢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主人公为祖国命运忧喜悲欢,渴望祖国人民走进温暖春天的美好愿望,传达出春的旋律,歌颂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新转机。-4-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答案]①对家的思念②期盼·憧憬[文本深读]一、阅读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月亮本来是圆的,作者为什么反复描述为“方方的大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突出闷罐子车的窗口小,从而揭示闷罐子车条件的简陋、落后。二、阅读第3~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第5段中“尘土和纸烟的雾气……又亲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一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形象地写出了闷罐子车里的各种气味给人的刺激和感受。语言生动形象又充满了亲切感。三、阅读第10~1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14段中作者列举了13个没有必然语意联系的概念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个概念间没有必然的语意联系,只有节奏、语气的对应。作者通过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阶层的话题和切合80年代初时代背景信息的大荟萃,刻画出真实可感的车内环境,多视角地歌颂了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气象。话题语意的跳跃和语势的大幅度转换,尽管有悖于传统小说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但正是这种手法,增强了叙述语言的具象性、生动性。四、阅读第15~5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第22段模拟火车声响的转换有什么作用?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答案]通过模拟火车与汽车声响的自然转换,把思绪引发的空间从中国农村转换到了法兰克福的土地。白描手法被作者应用得精当而有创意。5.小说中有“青年妇女在学外语”的细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有何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破旧落后的闷罐子车中青年妇女学外语的情形,说明我们的祖国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是大有希望的,而且人们有着夺回被耽误的青春的决心,祖国处处都显露出勃勃的生机。6.第50段《春之声圆舞曲》的出现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里出现的《春之声圆舞曲》是别有意义的,它预示着新的生机、新的力量正在打破这旧的坚壳,破土而出,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力量上的鼓舞。五、阅读全文,回答问题。7.有学者认为,《春之声》在不经意间,作者提到过民族历史,却伴随着否定的态度,以至于对“春”的讴歌也无法掩饰对历史的否定。你赞同这个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赞同。“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工厂的装配线在不停地转动,车间洁净敞亮,没有多少噪音。西门子公司规模巨大,具有130年的历史。我们才刚刚起步。赶上,赶上!”通过岳之峰的思绪,作者描绘出了赶超的目标,给出了文明参照的对象。仿佛加快建设,就可以跨过“桥”——“联结着过去和未来,中国和外国,城市和乡村,此岸和彼岸的桥啊!”这一结论是在“检讨”了“文革”的错误之后得到的,“难道他生在中华,就是为了作一辈子检讨的么?”这一结论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研究和判别。(观点二)不赞同。在文章中,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大地上,与中国古老的文明“和平”地相处着,有的甚至成了本土的东西,作者是持赞扬态度的,并没有否定某一方:“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羊肉泡馍,醪糟蛋花。三接头皮鞋。三片瓦帽子。包产到组。收购大葱。中医治癌。差额选举。结婚筵席……”这些符号表达了现代与传统的“杂处”以及中西两种文明不分高下的“共在”。这是作者的一种向往,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简单而表面的呈现,也是作者乃至主流民意的善良想象,并不存在否定历史的倾向。-6-[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象征手法本篇小说多处使用象征手法,如火车上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象征祖国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未来的无限希望和憧憬。小说的结尾处,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破烂的闷罐子车和崭新的火车头。在这里作者用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