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先队课程中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少先队课程中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摘要:《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低中段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实践研究》课题将在课程资源的整合内容、方式、有效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本研究包括德育常规教育活动、中小队组织建设、重大少先队特色活动、榜样示范教育、家庭教育、评价研究等。研究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低中段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有助于更好的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对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开展具有针性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建构起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培养低中段儿童道德行为习惯一、课题的提出《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在少先队的性质中指出,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为少年儿童提供自由创造的天地,少年儿童在组织里创造活动、进行实践,体验价值,获得经验。而在少年儿童时期又是思想品德、道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期。我校新区于2012年建校,小学按每年招收一个年级的方式进行招生,目前我校小学生只有一至三年级。因此,提出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程培养低段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研究课题,以下所提到的少年儿童、队员均指我校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一)、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区位置的中小学一体制学校,在全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生源中无留守儿童、基本上无家庭困难学生,大多是的独生子女。家长素质、文化程度较高,且对学校要求、期望值高。通过对我校队员及学生家长进行的调查问卷分析,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差,生活自理及规则意识差,容易形成骄横、自私、追求享受、缺乏爱心的不良品行;还有部分离异家庭子女、隔代教养家庭子女会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冷漠、任性自由等不良性格。但普遍学生都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或建议,反映了学生对积极、正确的人生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追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正是学知识、成品质、长身体的最佳时期。因此,少他们需要得到成年人的正确指导和引领,将来才能是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二)、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校是一所中小学一体制的学校,小学生人数近2000余人,对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缺乏序列化、阶段性、针对性。充分发挥少先队集体活动的作用,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以榜样感召、交流学习、主题活动、特色活动、亲子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重要载体之一。将德育工作与少先队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促使少年儿童认知、情感、意识、信念的转化,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少年队活动课程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设计序列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既是与德育课程、学校传统特色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起到育人的作用;又使得辅导员在课程开发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二、课程的设计(一)课题的界定1、中低段少年儿童:我校小学一至三年级队员。2、道德行为: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内化为人的素质。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社会的一定道德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特征,它是道德意识(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的实践,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客观标准。3、道德行为习惯教育: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就是着力培养人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和过程。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生活活动中,辅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和道德行为养成主体的自我体验和感悟,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能够很自觉地选择道德行为。综上可见,我校对队员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就是发现少年儿童在不同阶段道德行为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帮助少年儿童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主要方法、内容、及其途径。(二)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的研究,从我校队员存在的突出问题着手,结合学校德育常规养成教育及传统特色活动、主题活动,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好少先队活动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我校队员良好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队员从意识到行为都得到明显的提升。2、辅导员在实施、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更加熟悉各中队队员目前的道德行为习惯现状、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规律等,促使辅导员自身的科研方法、教育技能等均得到提升。3、与德育管理有机结合,使各中队的管理更加规范,凝聚力明显增强,队员乐于参与少先队活动,形式中队特色,促进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深入开展。4、合理利用、整合家长、社会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使学生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庭、社会中得以统一和延续,促进队员道德养成和道德内化相辅相成,推动少年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建构。5、在中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反思总结,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及相关活动课程内容、方法、路径及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理论材料。三、课题研究过程(一)通过学习文献资料、外出交流等,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1、加强课题组成员自身业务水平。为确保课题工作的有效实施,课题组成员扎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2015年4月马媛媛老师到成都参加了四川省课题研究专项培训,对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过程实施及结题工作等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将相关的资料及心得与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交流。此外,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省级少先队活动课培训、学习观摩了市区级少先队活动课说课比赛等。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2、通过承担少先队活动示范课,促使题组成员对课题的深入理解。2014年10月马媛媛老师参加了少先队活动课说课竞赛,荣获省级“特等奖”。2015年3月陈玉琼、曾晴晴、刘涛老师在学校礼仪节少先队说课竞赛中均荣获“一等奖”,并在全校进行说课展示。课题组的成员在实践中摸索,竞赛中提升,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3、通过组织各中队辅导员参加少先队活动课赛课,使更多辅导员参与课题的研究,加强了课题的辐散作用。为了让更多的辅导员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课题组成员对全体中队辅导员进行培训,并从2015年开始每年3月学校大队部组织各中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队会课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使更多的中队辅导员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其中部分优秀中队辅导员代表漆淇、高荣华等老师参加区级少先队活动课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的优异成绩。通过比赛、学习观摩、专家点评等,提升了中辅导员对活动课的驾驭能力,同时促进辅导员对活动课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挖掘,内容上也从课上延伸到课外。如漆淇老师的《做最美小队员——走进环保文明》少先队活动课共分六个课时开展,既有课堂教学,也有课外延伸活动:如开展“环保时装秀,我爱环保”活动;《打造绿色家园、共建阳光花城》环保演讲比赛;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文明”课外活动;“我爱我家,分担家务”课外活动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参与,出谋划策,还带动了家长参与其中,大大提升了队员们自主性,实现了自我教育。(二)探索培养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意识的形成。(1)确定培养的内容与标准。根据课题研究内容,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构分年级的序列化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体系,按照不同学段确定教育内容、重点。低段(一~二年级)以文明、自理、友善、安全为重点;中段(三年级)以文明、友爱、诚实、环保为重点,制定了《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小学低中段队员道德行为习惯发展指标》,包括发展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标准几个部分。体现了养成教育的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题组成员制定了小学生朗朗上口的《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简明读本》有了阶段性的养成教育目标,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习惯培养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认识是行动的前提,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一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开展教育活动。包括围绕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阶段内容作的旗下讲话、班级风采展示及由值周中队对本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所作的值周总结。二是以主题班队会为抓手,精心设计每一堂少先队活动课。围绕分年级的序列化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制定了《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生班队会目录》,建立了优质班队会资源库,收集各个年级优秀班队会课。目前,此项工作目前尚处于进行过程中。三是通过红领巾校园广播站进行宣传教育。播音内容既有养成教育内容,如食品、交通安全;使用文明用语等,又有队员们在身边发现的不文明现象或好人好事等,如不在楼道内奔跑打闹、拾金不昧等。通过舆论引导队员辨别是非、真假美丑。四是通过环境布置,让每一面墙都具有育人的功能。努力创建整洁、规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如教室内设有心愿树、图书角、评比栏、班级之星等,教室外设有中队手抄报,每各月由大队部根据培养重点设定主题,如9月主题为假期实践活动、感恩教师;10月主题为欢度国庆节、体育节风采、交通安全等。通过以上措施,帮助队员建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意识,从而促进队员良好习惯的养成。(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中小队中培养群体的、共同的某些习惯能够促进群体环境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对社会习惯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而且能促进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队员。所以要求队员做到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努力争当儿童效仿的榜样。从一年级刚入校的队员开始我们就要求队员做到微笑问好、礼让右行、文明弯腰,因此,辅导员老师就带头要做到主动与队员微笑;看见教室、走廊的纸屑主动捡起;上下楼梯时右行,并不断提醒队员等等。此外,针对儿童乐于接受表扬这一特点,从儿童中寻找榜样,及时表扬和鼓励,正面引导队员向他们学习。如中队评出礼仪之星、体育之星、友爱之星、劳动之星;大队评出的争章能手;优秀队员、优秀大队部干部等等。通过激发儿童的进取心,以他人为镜,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集体中受到教育。此外,利用假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辅导员向队员推荐有益身心的书籍,让队员们书籍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自认而然的受到教育。2、促进好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1)以落实常规为基础,强化队员的习惯养成。由于小学生自控能力差,行为表现不稳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大队部组织成立校园督查队,以中队为单位开展日常值周工作,对各中队进行常规考核,制定了《攀枝花市25中小值周班级值周办法及岗位职责》、《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班级常规考核制度》、《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值周班级考核制度》加强督查和评比,逐步规范队员的行为。(2)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培养队员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基础手段和方法,是少先队组织以队员为主体开展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它可以培养队员多方面能力,使其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在少先队活动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主要以自理、文明、友善、安全、环保为主。在层次结构上依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以大活动、中活动、小活动为基本形式开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课题组在开展少先队活动课过程中,主要以三类活动为主。一是结合我校“四大节日”开展活动。三月礼仪节开展微笑问好、礼让右行、文明弯腰活动、爱护公物我先行、自理大比拼等系列活动、五月读书节开展诵读道德经典、诗词游园等系列活动、九月体育节开展“手拉手”结识新伙伴、阳光生活、亲子游园活动、亲子趣味体育活动等系列活动、十二月英语艺术节开展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二是结合节日假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劳动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