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阅读技法 “勾画串联”文意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4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是相对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阅读材料,多以文字、图表、图画、数据或清单等形式呈现,其主要特点是直观、概括性强、易于比较。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正因如此,非连续性文本成为高考新宠,选文内容涉及较近发生的事件,一般是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消息、新闻评论、通讯、报告等多则材料的组合,往往是围绕一个事件,也有可能是人物传记的多个片段组成的材料。这样可以增加信息量,引入同类或同一主题的不同情景或不同观点。选文形式多为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点多为筛选整合信息(包括图表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强化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等。【真题感悟】感悟高考怎么考(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分)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埸。”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材料二:2(资料来源于刘正源等著《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1.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3解析:选D。材料三中说“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是一种……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材料四中说“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所以,A项中“天生就能……交流”,B项中“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C项中“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类的表述都绝对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解析:选A。A项,首先,“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的说法不准确,它的前提是“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而不是所有喜欢自然的孩子;其次,“有利于……热爱生命的意识”的说法在文本中没有依据。B项,根据图表和注释文字可知,当前我国自然教育受众群体中中老年人比例最小,其次是“其他”(注解中指明是政府机构等),再次是公司。中老年群体学习的意愿较低,所以,该选项正确。C项,材料三解释说明的对象是“亲生命性”,所举例子都是用来说明人类的这一特性的。D项,推断的依据在材料四,“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4分)(1)事实依据:(2分)(2)理论依据:(2分)解析:本题考查论据。首先应理解什么是事实论据,什么是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公式等。然后根据题干锁定“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论据。材料一、二中主要是事实论据,材料三、四中主要是理论论据。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答案:(1)①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②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4(2)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②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考情分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1.考查情况。浙江卷2018年以前在现代文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考查的是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2018、2019年考查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同高考全国卷三套语文卷的现代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文本一样。2.选材特点。(1)高考阅读题一般由2~4则非连续性、相对独立的材料构成,其中往往有1则为图表材料,一般选用2~4则不同类型的新闻材料进行组合,有“新闻+报告”的组合,也有“报告+评论”的组合,还有“新闻+报告+评论”的组合,且都做到了文字、图表与数据合理搭配,叙述、说明与议论相辅相成。(2)几则材料之间有一个内在逻辑主题,但不同材料各有侧重角度,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一道完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3)选材多是新闻文本节选,如调查报告、专题评论等,多取材于社会生活热点,突出时代性和问题性,具有正能量、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较多等特点,引领考生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3.试题样式。试题一般包括2道客观选择题和1道主观简答题。选择题一般是一道“三是一非”的选非题和一道“三非一是”的选是题。4.考查趋向。选择题虽然都是4选1的形式,但考查趋向不一样,其中第一道主要考查概念的理解或信息的筛选和分析判断,分值3分。本质是考查细致阅读文本、认真观察数据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相关内容找出理解不正确或正确的一个选项。第二道主要考查信息整合、逻辑推理判断,分值也是3分。本质是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评价能力,要求考生认真阅读所给的几则材料,求同存异,找出正确或不正确的选项。第三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为主观简答题,分值为4分,往往围绕某个关键词设题,该关键词都在材料中有阐述,侧重对文本信息的比较、归纳和综合概括。[读文示范]勾画文中关键信息点勾画理由迅速串联(2019·浙江卷)材料一:苗绣,苗族的刺绣。其.(1)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2)。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3)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1)“其”,代指“苗绣”,下文“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的应该是“苗绣”,而不是“楚绣”。(2)“同流而异源”,指流派相同,源头不同。第7题A项,“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认为“苗第一,速读原材料,寻找关键信息。材料一,主要内容是介绍苗绣的历史、形式、分类、风格、图案内容及制作过程。材料二,苗绣的作用: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材料三,苗绣的传播形式:不5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4)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5)用于“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5)...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6)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材料二:苗绣是苗族人...(7)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8),苗族人绣、湘绣、汉绣”同源,与原文“同流而异源”的表述不一致。(3)“主要”,指有关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有的时候命题人往往把“主要”说成“全部”。(4)画线的句子明确说明“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第7题B项对此处做了考查。(5)“多”,表示范围的副词,命题人往往扩大范围,说成“全部”。(6)此处实际上说明了苗绣的日常图案和特殊情况下的图案,即苗绣(日常)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特殊情况下(盛装)的图案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第7题C项对此进行了考查。(7)“苗族人”,指明范围。命题人往往扩大范围或忽略限制。(8)“从启蒙开始”,限制时间,考查时往往改变说法,造成意思改变。(9)“乍一看”,第一眼看上去,猛然一看,没有细细端详的意思。后面的内容往往不合乎事实。设题时往往忽略“乍一看”三个字。把后面的内容看成事实。仅仅依靠静态传播方式,还借助视频手段。第二,整合材料,得出结论,概括作者写作意图。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通过概括可以明确,三则材料是围绕“苗绣”去组织材料的,写作意图是介绍苗绣特点及作用,并告诫人们如何保护苗绣。第三,明确构建文本的意义。在读懂文本、提炼观点的基础上,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这三则材料的意义就是引导人们关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特质和美学趣味,呼吁人们做好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工作。6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