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课项脊轩志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农历每月十五B.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去世的祖母C.吾妻归宁..归宁:回来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十五岁,男孩成年【答案】C(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答案】D(A.西:名词作状语,向西。B.下:名词作状语,向下。C.上:名词作状语,从上面。D.乳: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第二人称的一项是()A.而.母立于兹B.久不见若.影C.汝.姊在吾怀D.先妣抚之.甚厚【答案】D(D.第三人称代词,她。其余各项均为第二人称代词,你)4.下列句子中的“顾”字,作“反而”用的一项是()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B.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C.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答案】A(B.看。C.只是,但是。D.拜访)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2-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②四海一.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④用心一.也⑤庭中通南北为一.⑥先妣尝一.至⑦一.室之中⑧初一.交战A.①⑥⑦/②/③/④/⑤/⑧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⑥⑦/②③/④/⑤/⑧D.①②⑥/③⑤/④/⑦/⑧【答案】A(①⑥⑦是数量词;②动词,统一;③动词,把……看作一样;④形容词,专一;⑤名词,整体,一体;⑧副词,才、刚)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B.大类.女郎也类:像C.大母..过余曰大母:祖母D.往往..而是往往:时常存在【答案】D(往往:到处)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灶前后的庭院,分灶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逸事。C.这段文字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逸事。D.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答案】A(没有“表现了作者的喜”)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答案】(1)庭院中开始是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砌成了墙,总共变了两次。(2)我们家读书长久没有得到效果,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有指望了呀!三、课外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B.孺公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C.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D.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答案】D(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其孰能讥之乎......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C.以公所命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答案】D(A.代词,指居宅/副词,表反诘。B.介词,在/介词,被。C.介词,用/连词,表并列。D.均为“……的原因”)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答案】C(①是玉岩公建杏花书屋的愿望,③指世俗,⑥指子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答案】A(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与选项表达的意思相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2)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答案】(1)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2)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四、语言表达14.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①某电视剧中,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员老师-5-一边接过礼物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②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③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受到邀请,他答谢道:“贵酒楼开张大吉,不论是多忙,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④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降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答案】①“笑纳”改为“收下”。②“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把“府上”改为“家中”。③“拨冗光临”改为“(欣然)前往”。④“可望”改为“有望”。15.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答案】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