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最近,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批学生未等毕业就被各企业预定得①荡然一空,引发了人们对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崭新魅力的热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②不言而喻,它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这几年的就业市场,一头是工厂感叹招工难,另一头却是就业者③叫苦不迭,感叹就业难。其实,就业问题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要化解这一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总体的均衡发展,关注个体的④因材施教。同时,“工匠精神”广为称颂,不少蓝领工人薪资超越白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益与声誉⑤蒸蒸日上,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撑。当然,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⑥炙手可热,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1.文段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答案】B【解析】荡然一空: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句中是“学生全部被预定”,不合语境。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叫苦不迭:形容连声叫苦。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句中是“声誉”,用错对象。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望文生义。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急需解决,补上职业教育短板B.急需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补上职业教育短板C.急需补上职业教育短板,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D.职业教育短板急需补上,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答案】C【解析】前面是“要化解这一问题”,后面还应承接“怎么办”,不要出现新的陈述对-2-象,由此排除A、D;从逻辑先后的顺序看,应该先“补上短板”再“解决问题”,由此排除B。故选C。3.下列为文段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B.“小龙虾学院”引发热议C.“小龙虾学院”擦亮特色招牌D.“小龙虾学院”学生倍受青睐【答案】A【解析】此文主体是“小龙虾学院”,然后又将讲到“职业教育”,通过结尾的句子“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可知是介绍“小龙虾学院”成功的原因。故选A。4.请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35个字。2019年将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此次选录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学,从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中汲取力量。此外,初中历史教材也在八年级下册,对屠呦呦科研团队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也对屠呦呦的事迹进行了简述。教材所选屠呦呦事迹,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其蕴含的高尚品格汇聚成科学家精神,鼓励学生继承敢于创新、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屠哟哟事迹被纳入中小学三科教材,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少年。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梦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③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5段,完成后面的题。-3-6.本文段中哪件事写出了毛泽东具有“最坚忍的毅力”?哪件事写出了毛泽东具有“最谦虚的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弹火纷飞中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展现了毛泽东坚忍的毅力;毛泽东主动向比自己小16岁的艾思奇请教,展现了他谦虚的作风。7.文中引用毛泽东同志与艾思奇来往的信件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了毛泽东对真理探求的执着。8.作者是如何对“这窑洞首先是一个指挥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进行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首先强调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写出的文章、著作的巨大作用,并和马克思当年写《资本论》作类比。然后用毛泽东运筹帷幄的细节描写和对窑洞简陋环境的描绘,突出了他的朴素与伟大及其思想的深远影响。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陈忠实早晨醒来便听见哗哗哗的雨声。拉开窗帘就看到了从黑云里倾泻而下的闪着些微亮光的雨条。到俄罗斯一周了,走到哪里都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今天遇到下雨了。有阳光又有雨,当是感受俄罗斯大地自然天象变幻的一个难得的完满。冒雨去图拉,拜谒托尔斯泰。车经过图拉城时,雨,时下时停,出图拉城时,就看到远方天际一抹蓝天了。拐过两个交叉弯道,看到很长的林木遮蔽下的围墙和一个阔大的门,这就是托翁自己命名的“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庄园故居了。站在宽大的门口,一眼看见两排整齐高大的白桦树的甬道,通向林木笼罩的深处。甬道尽头往右拐进去,是一座涂成黄色的两层小楼,这是托尔斯泰的居室和写作间。在这座托尔斯泰写作和生活的黄色小楼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该算作院子吧。小院的三面,是稠密到几乎不透阳光的树林,林间长满杂草,俨然一种森林的气息。楼前的这方小院,除了供人走的台阶下的土路,也都栽种着花草,却不是精细的管理,完全是自由生长的泼势。花草园子里有一棵合抱粗的树,不见一片绿叶,粗壮的枝股和细细的枝条,赤裸在空中,在四周一片浓密的绿叶的背景下,这棵树让人感到一种死亡的凄凉。我初看到这棵枯死的树时,贸然想到的是,它与周围的景致太不协调了,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枯枝上挂着一只金黄色的铜钟。托尔斯泰是贵族,却愿去帮助那些寻找救助的贫苦人,-4-久而久之,那些四野八乡遭遇困境的乡民便寻到这个庄园来。托尔斯泰在楼前院子这棵树上挂的这只铜钟,是供寻访的穷人拉响的,听到响声,托尔斯泰就会放下笔推开稿纸,把敲钟的穷人请进楼里,听其诉叙困难和冤屈,然后给予帮扶救助。据说有时竟会在这棵树下发生排队等候敲钟的事。曾经有多少穷人贫民憋着一肚子酸楚和一缕温暖的希望攥住那根绳子,敲响了这只铜钟,然后走进了小楼会客厅,然后对着胡须垂到胸膛的这位作家倾诉,然后得到托尔斯泰的救助脱离困境。这棵曾经给穷人和贫民以生存希望的树已经死了,干枯的枝条呈着黑色,枝干上的树皮有一二处剥落,那只金黄色的铜钟静静地悬空吊着,虽依原样系着一条皮绳,却再也不会有谁扯拉了。救助穷人的托尔斯泰去世已近百年,这棵树大约也徒感寂寞,已经失去了承载穷人希望的自信和骄傲,随托翁去了。托翁晚年竟然执意要亲手打造一双皮靴,而且果真打造出来了,而且很精美很结实也很实用。我自然惊讶这位伟大作家除了把笔的效能发挥到了无可企及的天分之外,还有无师自通操作刀剪锥针制作皮靴的一双巧手;我自然也会想到这位既是贵族庄园主又是赫赫盛名的作家,绝不会吝啬一双靴子的小钱而停下笔来拎起牛皮;然而,他彻底腻歪了已往的贵族生活,以亲自操刀捏锥,表示一种背离,一种转向。托尔斯泰把他精心制作的这双皮靴送给一位评论家朋友。这位评论家惊讶不已,反复欣赏之后,郑重地把这双皮靴摆到书架上,紧挨着托尔斯泰之前送给他的十二卷文集排列着,然后说:这是你的第十三卷作品。这是俄罗斯人以素有的幽默方式,表达出对一位伟大作家最到位最深刻的理解。我真幸运,在林中的这块草地上领受到了明媚的阳光。雨在我专注于黄色小楼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照片一页手稿的时候,完全结束了。头顶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自在悬浮着的又白又亮的云。林子顶梢墨绿的叶子也清亮柔媚起来。阳光从枝叶的空隙投到林子里的硬质土路上,洒在小小的聚蓄着雨水的坑洼里,更显一种明媚。(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感受过俄罗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再感受雨天,才能全面了解俄罗斯自然天象的变幻。B.托尔斯泰庄园故居三面围着的稠密的树林,更衬托出那棵挂着金黄色铜钟的没有一片绿叶的大树的凄凉。C.评论家郑重地把托尔斯泰制作的皮靴摆到书架上,说明他已由最初的惊讶,转而对作家的行为充满敬意。D.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与托尔斯泰一样热爱自然的感情,表现出高远淡然的人生境界。-5-【答案】D【解析】“抒发了热爱自然的感情”“高远淡然的人生境界”理解有误,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托尔斯泰背离贵族生活、愿为穷人解除困境的高尚品质,表达作者的敬仰之情。10.“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请分析作者内心震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托尔斯泰属于贵族,是久负盛名的作家,却愿热情而慷慨地帮扶那些求助的贫苦人。②竟然有那么多穷人带着内心的酸楚和温暖的希望来找托尔斯泰倾诉。③这棵能把托尔斯泰与穷人平民“扯拉”在一起的树,随着托翁的去世,因寂寞而干枯了。11.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与文章开头的下雨相照应,使结构完整。②与题目呼应,暗示了托尔斯泰的精神力量,升华主题。③以景物的明媚烘托作者心情,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