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B.庶民攻之,不日成之C.可得闻与D.今之乐由古之乐也【答案】B(A.“害”通“曷”,何时、何日;“女”通“汝”。C.“与”通“欤”。D.“由”通“犹”,好比)2.下列句子中,“见”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庄暴见孟子B.暴见于王C.孟子见梁惠王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E.见羽旄之美F.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答案】EF(E、F两项都当“看见”讲。A.拜见。B.召见。C.进见。D.接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直.好世俗之乐耳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D.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答案】B(B项与例句都当“只,仅仅”讲。A.不弯曲。C.正直。D.径直)4.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他日,见于王②王尝语庄子以好乐③不若与众④今王田猎于此⑤何以能鼓乐也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②④/③⑥/⑤D.①/②④/③/⑤⑥【答案】D(①为被动句;②④为状语后置句;③是省略句;⑤⑥是宾语前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B.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C.吾王庶几无疾病..与D.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答案】C[A.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B.古义:他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D.古义:指关切、问候。今义:热情而周到]-2-二、课内阅读阅读“庄暴见孟子”至“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完成后面的题。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语.暴以好乐语:告诉B.直.好世俗之乐耳直:只是C.举疾手蹙.而相告曰蹙:收紧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诸侯王【答案】D(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今之.乐由古之乐也B.①今王鼓乐于.此②有复于.王者曰C.①可得闻与.②然后快于心与.D.①不若.与众②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答案】C(都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欤”,吗)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文中这样写的作用是用庄暴不懂得音乐与政事的关系,说明音乐在政事上的重要性。B.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C.孟子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问题不在爱好新乐或古乐,在于能否施行仁政。D.孟子由欣赏音乐推及欢乐,技巧十分高明。“臣请为王言乐。”这里的“乐”当解释为“欢乐”,而不能解释为“音乐”,是因为“言乐”的内容包括两个:一是王鼓乐,二是田猎,这两件事,都归结到是否与民同乐。【答案】A(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制造议论悬念)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很不错了!(2)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打猎呢?三、类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行政:施行政事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地方:土地方圆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孝悌:孝顺父母D.彼夺.其民时夺:耽误【答案】C(孝,指孝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B.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C.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D.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答案】C(原文的标点: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12.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小及大,从举例入手,运用了对比手法和排比句式,逻辑谨严,层层深入,议论风发,气势磅礴。B.本文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孟子认为,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4-敌于天下。C.孟子首先批评了梁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D.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因丧师失子,兵挫地削而施暴政,用棍棒和刀子杀人,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答案】D(孟子的重点是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2)可以让手里拿着棍棒的人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了。【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吃了败仗。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5-四、语言运用14.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仿照示例,选两个节日,写两句话来表达情思。例:(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中秋节)月也清清夜也静静,心也淡淡念也空空。春节:天也苍苍地也茫茫,物也匆匆人也融融。15.仔细观察“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对其构成与创意进行说明和诠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②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含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