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局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大局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多做务实之事。要继续用好发展这把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群众。要增强各族人民文化认同,扎实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开展守望相助理念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奋力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文化建设,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有这些都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满足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追求,又保障了中国各民族在统一的国家中共同享有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项权利。进入新时代,为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上千万的扶贫干部深入农村牧区落实党中央扶贫任务,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真正关心各民族发展,把实现各民族平等和谐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作为一名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牢牢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加强自身党性锤炼,始终将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始终对党和人民、法律法规保持敬畏之心,始终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要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向人民负责。要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和作风,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守卫祖国边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貌、中华民族整体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增强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其核心的内容就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正是这种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保证了我们历经苦难走到今天。当前,我国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活跃。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调整,更多的非城镇人口进入城市,而且这种状况将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也使民族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内容。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增强文化认同,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扎实做好国家统编教材相关工作,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