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经济发展赢得凌源发展高质量以农村经济发展赢得凌源发展高质量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肖明权凌源位于辽宁西部辽冀蒙三省交汇处,地处辽西走廊连接北京和沈阳两大城市群北通道的要冲,是内蒙古中东部广大地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交通节点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发展空间广阔。全市辖22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239个行政村。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万亩,总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亩。凌源地处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燥寒冷期长,春秋季风大,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以低山丘陵地为主。南北跨越近一个纬距,东西相隔近一个经度,境内多低山丘陵,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中部高四周低。复杂的地形、地貌分布,使得凌源气候资源分布复杂多样;从南到北存在一定的气候差异。但光照资源无论南北都极为丰富,热量资源南部高于北部;水分资源南部多于北部,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凌源属于半干旱、半干燥气候。春季少雨干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发生;夏季高温多雨,间有局地暴雨、山洪发生;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漫长,多偏北大风。综合凌源上述的特点,我认为要把凌源经济搞好,必须狠抓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经济问题是当前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我市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要搞好我市经济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基础,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快农业发展意识。建设现代农业,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尽管我市农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差异性较大,但也要看到现在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已经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转型阶段;虽然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尚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而且本地区农民的文盲半文盲率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只要政府加大培训力度、加快转移速度、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守法纪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就会不断涌现,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也就会不断提高。二、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学习,在学习中用新知识、新思维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政府应加强就业技术培训,使这些农民具有一技之长,为“走出去”打下扎实的基础。“请进来”就是引进农业专业人才,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鼓励那些曾经“走出去”,现在学有所成,有一定资金积累的人回乡创业。政府给予各方面的支持,依靠他们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我市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相对还比较落后,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等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所以只有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发展优势产业,调整劣势产业。我们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多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发挥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的整体提高。根据凌源地区特色,应把花卉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不断完善花卉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扩大蔬菜保护地产业规模,逐步提高经营水平;不断扩大大扁杏等经济作物的栽培面积,稳步提高管理效益。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这些产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今后需要继续提升产品产量,扩大产业规模,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增加收入。总之,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同心协力、全力以赴狠抓农村经济建设,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交出一份硬实的“为民”答卷,凌源的未来也一定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