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曲线与方程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重点)3.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会求曲线的方程.(难点)1.通过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2.借助曲线方程的求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及直观想象素养.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思考:(1)如果曲线与方程仅满足“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会出现什么情况?举例说明.(2)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f(x,y)=0,那么点P(x0,y0)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什么?[提示](1)会出现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不满足方程的情况,如方程y=1-x2表示的曲线是半圆,而非整圆.(2)充要条件是f(x0,y0)=0.2.求曲线方程的步骤-2-1.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1)过点A(3,0)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的方程为x=3;(2)到x轴距离为3的直线方程为y=-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xy=1;(4)△ABC的顶点A(0,-3),B(1,0),C(-1,0),D为BC的中点,则中线AD的方程为x=0.A.1B.2C.3D.4A[(1)满足曲线方程的定义,∴结论正确.(2)到x轴距离为3的直线方程还有一个y=3,∴结论错误.(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应为|x|·|y|=1,即xy=±1,∴结论错误.(4)∵中线AD是一条线段,而不是直线,∴中线AD的方程为x=0(-3≤y≤0),∴结论错误.]2.已知直线l:x+y-3=0及曲线C:(x-3)2+(y-2)2=2,则点M(2,1)()A.在直线l上,但不在曲线C上B.在直线l上,也在曲线C上C.不在直线l上,也不在曲线C上D.不在直线l上,但在曲线C上B[将点M的坐标代入直线l和曲线C的方程知点M在直线l上,也在曲线C上.]3.方程x2+xy=x的曲线是()A.一个点B.一个点和一条直线C.一条直线D.两条直线D[方程可化为x(x+y-1)=0,∴x=0或x+y-1=0.因此方程的曲线是两条直线.]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y)满足OP→·OA→=3,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x-2y+3=0[由题意OP→=(x,y),OA→=(-1,2),则OP→·OA→=-x+2y.由OP→·OA→=3,得-x+2y=3,即x-2y+3=0.]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例1】(1)命题“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是正确的,下列命-3-题中正确的是()A.方程f(x,y)=0的曲线是CB.方程f(x,y)=0的曲线不一定是CC.f(x,y)=0是曲线C的方程D.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2)分析下列曲线上的点与相应方程的关系:①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方程|x|=2之间的关系;②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与方程xy=5之间的关系;③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与方程x+y=0之间的关系.(1)B[根据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的定义知A、C、D错.](2)解:①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2的解,但以方程|x|=2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一定都在过点A(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因此|x|=2不是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方程.②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的坐标不一定满足方程xy=5,但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点与两坐标轴的距离之积一定等于5.因此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的轨迹方程不是xy=5.③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x+y=0,反之,以方程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因此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y=0.1.解决“曲线”与“方程”的判定这类问题(即判定方程是否是曲线的方程或判定曲线是否是方程的曲线),只要一一检验定义中的两个条件是否都满足,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即可.2.判断点是否在曲线上,就是判断点的坐标是否适合曲线的方程.1.(1)已知坐标满足方程f(x,y)=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A.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f(x,y)=0B.凡坐标不适合f(x,y)=0的点都不在曲线C上C.不在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必不适合f(x,y)=0D.不在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有些适合f(x,y)=0,有些不适合f(x,y)=0C[根据曲线的方程的定义知,选C.](2)已知方程x2+(y-1)2=10.①判断点P(1,-2),Q(2,3)是否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4-②若点Mm2,-m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求实数m的值.[解]①因为12+(-2-1)2=10,(2)2+(3-1)2=6≠10,所以点P(1,-2)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点Q(2,3)不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②因为点Mm2,-m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所以x=m2,y=-m适合方程x2+(y-1)2=10,即m22+(-m-1)2=10.解得m=2或m=-185.故实数m的值为2或-185.用直接法(定义法)求曲线方程[探究问题]1.求曲线方程为什么要首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何建系?[提示]只有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用坐标表示点,才能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建立坐标系时,应充分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如中心对称图形,可利用对称中心为原点建系;轴对称图形以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系;条件中有直角,可将两直角边作为坐标轴建系等.2.在求出曲线方程后,为什么要说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提示]根据条件求出的方程,只满足“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而没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故应说明.【例2】在Rt△ABC中,斜边长是定长2a(a>0),求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思路探究: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法一(直接法):利用|AC|2+|BC|2=|AB|2求解.法二(定义法):顶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解]法一(直接法):取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过O与AB垂直的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a,0),B(a,0),设动点C为(x,y).由于|AC|2+|BC|2=|AB|2,-5-所以((x+a)2+y2)2+((x-a)2+y2)2=4a2,整理得x2+y2=a2.由于当x=±a时,点C与A或B重合,故x≠±a.所以所求的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a2(x≠±a).法二(定义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法一.因为AC⊥BC,则顶点C的轨迹是以AB为直径的圆(除去A,B两点),因此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a2(x≠±a).1.若本例题改为“一个动点P到直线x=8的距离是它到点A(2,0)的距离的2倍.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如何求解?[解]设P(x,y),则|8-x|=2|PA|.则|8-x|=2(x-2)2+(y-0)2,化简,得3x2+4y2=48,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3x2+4y2=48.2.若本例题改为“已知圆C:(x-1)2+y2=1,过原点O作圆的任意弦,求所作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如何求解?[解]如图,设OQ为过O点的一条弦,P(x,y)为其中点,则CP⊥OQ,设M为OC的中点,则M的坐标为12,0.∵∠OPC=90°,∴动点P在以点M12,0为圆心,OC为直径的圆上,由圆的方程得x-122+y2=14(0x≤1).1.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直接法是求轨迹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将几何条件{M|p(M)}直接翻译成x,y的形式F(x,y)=0,然后进行等价变换,化简为f(x,y)=0.要注意轨迹上的点不能含有杂点,也不能少点,也就是说曲线上的点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2.定义法求曲线方程如果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依据定义结合条件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要善于抓住曲线的定义特征.-6-代入法求轨迹方程【例3】已知圆C的方程为x2+y2=4,过圆C上的一动点M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m,设m与y轴的交点为N,若向量OQ→=OM→+ON→,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解]设点Q的坐标为(x,y),点M的坐标为(x0,y0),则点N的坐标为(0,y0).因为OQ→=OM→+ON→,即(x,y)=(x0,y0)+(0,y0)=(x0,2y0),则x0=x,y0=y2.又点M在圆C上,所以x20+y20=4,即x2+y24=4.所以,动点Q的轨迹方程是x24+y216=1.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1)分析所求动点与已知动点坐标间关系;(2)用所求曲线上的动点坐标表示已知曲线上的动点;(3)代入已知曲线方程整理可得所求轨迹方程.2.已知△ABC,A(-2,0),B(0,-2),第三个顶点C在曲线y=3x2-1上移动,求△ABC的重心的轨迹方程.[解]设△ABC的重心为G(x,y),顶点C的坐标为(x1,y1),由重心坐标公式得x=-2+0+x13,y=0-2+y13,∴x1=3x+2,y1=3y+2.代入y1=3x21-1,得3y+2=3(3x+2)2-1.∴y=9x2+12x+3即为所求轨迹方程.1.判断点是否在某个方程表示的曲线上,就是检验该点的坐标是不是方程的解,是否适合方程.若适合方程,就说明点在曲线上;若不适合,就说明点不在曲线上.2.已知点在某曲线上,可将点的坐标代入曲线的方程,从而可研究有关参数的值或范围问题.-7-3.一般地,求哪个点的轨迹方程,就设哪个点的坐标是(x,y),而不要设成(x1,y1)或(x′,y′)等.4.方程化简到什么程度,课本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指将方程f(x,y)=0化成x,y的整式.如果化简过程破坏了同解性,就需要剔除不属于轨迹上的点,找回属于轨迹而遗漏的点.5.“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轨迹方程只要求出方程即可;而求轨迹则应先求出轨迹方程,再说明轨迹的形状.1.若点M(m,m)在曲线x-y2=0上,则m的值为()A.0B.1C.-1或0D.0或1D[由题意知m-m2=0,解得m=0或m=1,故选D.]2.在直角坐标系中,方程|x|·y=1的曲线是()C[当x>0时,方程为xy=1,∴y>0,故在第一象限有一支图象;当x<0时,方程为-xy=1,∴y>0,故在第二象限有一支图象.]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两端点是A(-3,0),B(3,0),顶点C的轨迹是()A.一条直线B.一条直线去掉一点C.一个点D.两个点B[由题意知|AC|=|BC|,则顶点C的轨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除去线段AB的中点),故选B.]4.动点M与距离为2a的两个定点A,B的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12,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如图,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a,0),B(a,0).设M(x,y)为轨迹上任意一点,则kMA=yx+a,kMB=yx-a(x≠±a).∵kMA·kMB=-12,-8-∴yx+a·yx-a=-12,化简得:x2+2y2=a2(x≠±a).∴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y2=a2(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