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1) 第9课 荷塘月色学案 粤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散文(1)第9课荷塘月色◎诗海拾贝莲塘[明]黄琼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2-西风明月棹歌还。【赏析】前两句描写荷塘的颜色和荷塘四周的环境,董家潭苍茫漠漠,水湾边绿树阴阴。用“苍茫”“漠漠”形容潭水,直绘其形,可见潭水之广大;用“绿树”“阴阴”描写树木,直写其色,可见树木之茂盛。“漠漠”“阴阴”叠词相对,音韵和谐。后两句写荷花和人的活动,但着笔清淡,似不经意点染而出。潭里的荷花,灿若锦缎,连绵十里。诗人虽没有详细描写荷花之多之盛,却收到了“映日荷花别样红”和“清香溢远”的表达效果。“西风”“明月”写出了夏夜水边特有的凉爽,“棹歌”凸显了采莲人愉悦的心情。十里荷香,绵绵相连,歌声悦耳,一棹载月,是多么美妙的意境!月光荷香,诗情画意。超凡脱俗的月夜莲塘,引人入胜,令人舒畅怡然。◎语林撷英朱自清名言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3.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4.缄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5.而花团锦簇,自己不是主角,仍然是一种悲凉。6.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卡片姓名朱自清生卒年1898~1948字号称谓字佩弦,号秋实相关资料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3-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论雅俗共赏》等◎背景呈现《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的清华园。当时,南方还在进行着血雨腥风的屠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也发生了分化,仍然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因而陷入苦闷彷徨之中。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朱自清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面对黑暗的现实,看不到任何出路和希望,于是在这年7月一个静谧的月夜,作者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到北京清华园古井堂附近的荷塘小径背着手踱步,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瞬间领悟到了“独处的妙处”。这种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香月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现实纷扰、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反映。◎知识链接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①感情真挚淳朴;②对自然景观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③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于一体,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④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煤屑.(xiè)幽僻.(pì)弥.望(mí)袅娜..(niǎo)(nuó)踱.步(duó)霎.时(shà)峭楞楞...(qiào)(lénɡ)(lénɡ)2.多音字荷荷.塘hé颤颤.动chàn负荷.hè颤.栗zhàn处独处.chǔ脉脉.脉mò妙处.chù脉.络mài媛妖童媛.女yuàn笼笼.罩lǒnɡ婵媛.yuán蒸笼.lónɡ点zhuì(缀)chuò(辍)学chuò(啜)泣酣mián(眠)mǐn(泯)灭Mín(岷)山qiàn(倩)影jìng(靓)妆jīnɡ(腈)纶diàn(惦)记diān(掂)量diǎn(踮)起脚-4-三、词语辨析1.迷迷糊糊隐隐约约迷迷糊糊:(神智或视觉)模糊不清楚,想得不明白的样子。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的样子。2.没精打采萎靡不振没精打采:多用来形容人不高兴、不振作。程度轻。萎靡不振:多用来形容人缺少干劲,意志消沉。表意程度比“没精打采”重。四、词语积累1.渺茫:①因遥远而模糊不清;②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测。2.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3.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我的理解]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作者心中却有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想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忧。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简要的作者散步行踪图。[我的理解]3.文脉梳理-5-1.“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名师指津]联系课文内容和写作背景,注意作者强调了什么。[我的理解]这里作者实际上强调的是“冷静”和“独处”。用平时的热闹来反衬现在的冷静,用平时的群居来反衬现在的独处。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作者为什么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名师指津]注意本体与喻体有哪些相似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我的理解]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美。荷叶本来是静的,但作者想象它是动的,是舞女的裙。以虚写实,以动写静。3.本文描写了荷塘与月色的美景,这在写作手法上属于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名师指津]借景抒情。[我的理解]借景抒情,作者正是借“荷塘月色”之景,抒“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情。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4.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哪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名师指津]注意第五段,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我的理解]动词特点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浮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月光下雾的轻飘状态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现出一种奶白色,“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纸上描绘,写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5.文中引用《采莲赋》的目的是什么?可不可以将这一部分删除?[名师指津]从引用的内容及作用上作答。[我的理解]引用《采莲赋》,描写采莲时热烈活泼的景象,说明作者因内心的苦闷而产生了-6-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后文作者说“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可见作者的这一段关于采莲场面的描写是不能删去的,因为它恰好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6.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是否多余?[名师指津]注意结尾段的内容和作用。[我的理解]不多余。这句话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另一方面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月夜的宁静。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宁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作者的“心里颇不宁静”,表现出了什么?[名师指津]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个性等分析即可。[我的理解](示例1)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使作者内心十分苦闷,心里总是“颇不宁静”,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示例2)作者既不满于现实的黑暗,又无以实际行动反抗的勇气,因此彷徨苦恼。这表现了作者的矛盾性格。巧用通感,写出神采◎写法指导通感是利用各种感官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用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描述的对象是人的感觉之间的相通性。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的互相交通,互相转化。使用通感,能形象地描述奇妙、不可言传的感受,达到美妙的表达效果。使用通感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比喻,表现事物间的相似性通感常与比喻“联姻”。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中,既有通感,也运用了比喻,作者将“缕缕清香”比拟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清淡与幽长,给人的感觉是宁静、闲适。2.注重美感通感的修辞方法通常出现在写景抒情的文学作品中,并不是为修辞而修辞,而在于更细致传神地表情达意,为读者创造一个个优美的意境。如戴望舒笔下的那位“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结着愁怨”写的是诗人沉重的情绪,他失望、痛苦、孤独、伤感,这愁怨像丁香一样的美丽迷人,让人流连、扼腕。-7-3.要善于想象和联想可以这样说,没有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就没有“通感”的修辞。闲逢天边白云,我们感触到它的温柔;聆听山间小溪,我们看到它内心的激荡……4.要富于创新性田震的一首名为《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的歌曲,让许多歌迷倾倒。歌曲颂扬了中国女足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乍一看,“铿锵玫瑰”,玫瑰何以铿锵呢?新鲜,没见过。细品味,有嚼头。这里词作家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体验化为听觉感受,既生动,又能强化意义的表达,体现出艺术家所追求的“陌生化”的艺术效果。◎范文示例①那一刻,风睡浪眠,四周是那样安静,鸟的声音传过来,是那样的清晰可闻,那样的清丽动听,就像是被环抱着它们的水洗濯过一样。此刻,我的注视,全部是嫩绿的。②月光下,那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已被古老的潮水年复一年地打磨得光滑如许了,在湖边浅水里静泊成一叶沉思的小舟。朱自清的骨气朱自清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正气,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适用话题冬天朱自清-8-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