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宋词四首诗海拾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赏析】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柳絮飘飞,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这里强调的是白色,更着眼于自己家门口东栏边的一株梨花——它愈开得热闹,愈引人惆怅——到这里,此诗的特色完全显现出来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强烈的白色是引起人共鸣的关键所在,任何人面对如此画面,也会为之动容。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语林撷英宋词名句集锦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3.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5.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苏轼《西江月·平山堂》)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西江月》)7.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1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作者卡片姓名柳永朝代/生卒年宋代/约987~1053字号称谓原名柳三变,字耆卿,人称“柳七”,世称“柳屯田”籍贯崇安(今福建崇安)相关资料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对宋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代表作有《望海潮》《雨霖铃》等姓名苏轼朝代/生卒年宋代/1037~1101字号称谓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相关资料“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使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姓名李清照朝代/生卒年宋代/1084~1155字号称谓自号易安居士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相关资料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居婉约派之首,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3-姓名辛弃疾朝代/生卒年宋代/1140~1207字号称谓字幼安,号稼轩籍贯济南(今属山东)相关资料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背景呈现《雨霖铃》柳永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早年生活放浪,仕途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试进士不第。到了晚年才考上进士。柳永长期置身于歌楼妓馆,与歌伎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写男女风情,反映歌伎等下层市民生活的词作较多。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游玩之地。苏轼被贬黄州以后,也经常来赤鼻矶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这篇名作。《声声慢》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这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国亡家破。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绍兴二年(1132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声声慢》,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4-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知识链接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称诗余,也称长短句。根据词的字数的多少,词又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在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阕,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1.字音雨霖.铃(lín)骤.雨(zhòu)凝噎.(yē)那堪.(kān)纶.巾(ɡuān)酹.(lèi)乍暖还.寒(huán)舞榭.歌台(xiè)封狼居胥.(xū)佛狸祠.(cí)2.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尊”同“樽()”,酒杯3.一词多义(1)去①念去去.千里烟波动词,越走越远②大江东去.动词,流淌③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动词,离开④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动词,铲除-5-(2)发①兰舟催发.动词,出发②早生华发.名词,头发③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④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兴起⑤而大声发.于水上动词,出现(3)寻①寻.寻觅觅动词,寻找,寻觅②寻.常巷陌形容词,平常③寻.声暗问弹者谁介词,随着(4)顾①赢得仓皇北顾.动词,回头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动词,看到③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连词,只是④虽放流,眷顾.楚国动词,顾念,牵挂4.词类活用①强虏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像烟一样②尚能饭.否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③都门帐.饮无绪名词作动词,设帐幕④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⑤赢得仓皇北.顾名词作状语,向北⑥多情..自古伤离别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5.古今异义①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有功业,有文采。今义:轻浮放荡。②憔悴损.古义:极,表示程度高。今义:动词,损坏,损害。③都门帐饮无绪..古义:没有好的情绪。今义:没有头绪。④大江..东去古义:指长江。今义:泛指大河。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6-古义:指情形、光景。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的。6.特殊句式①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判断句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判断句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宾语前置句④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句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动句⑥都门帐饮无绪省略句7.名句默写①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分别写出这几首词中写景的句子。[我的理解]《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苏、辛豪放,柳、李婉约。读完本课,试着说一说你对“豪放”和“婉约”特色的初步理解。[我的理解]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3.文脉梳理雨霖铃离别之前→勾勒环境↓离别之时→描写情态↓离别之后→刻画心理伤离别-7-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赤壁,起兴点题状写江山,思慕古人写景缅怀周郎,建功立业感伤身世,祭奠江月抒情怀古伤己声声慢上片“寻寻觅觅”的心境“乍暖还寒”“旧时相识”的风景凄凉下片无人采摘的黄花无人过问的词人无人理解的愁情孤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抒怀孙权刘裕→北伐雄图回溯历史刘义隆拓跋焘廉颇→汲取教训请缨无门壮志难酬1.《雨霖铃》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全词围绕这一中心,结构层次非常清晰,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思路。[名师指津]“伤离别”是总的核心,第一问可据此找出主旨句。第二问可指出“伤离别”的前、中、后各个过程的侧重内容及其表达作用。[我的理解](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2)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清楚: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的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别情绪,令人叹为观止。2.《雨霖铃》一词中“晓风残月”具有怎样的抒情作用?[名师指津]分别分析“晓风”“残月”刻画的凄凉氛围和烘托的伤感之情即可。[我的理解]“晓风残月”是最能触动人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时刻,“晓风”意味着别离;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凌晨的残月就更显得特别凄凉,另外,“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具有怎样的人生格调?[名师指津]分析词人思想的消极和表现艺术性高的特点即可。[我的理解]词到此处,苏轼的情绪已相当低落。他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对当时时政忧谗畏讥现状的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8-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两字的表现力很强,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4.李清照的《声声慢》创造性地大量使用叠词,并极巧妙地撷取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名师指津]首先,分析叠词表现主人公凄惨处境和伤感情感的作用,点明语言特点。其次,结合“急风”“黄花”等意象,分析其烘托凄凉之情的作用。[我的理解](1)使用叠词。词的开端连用七个叠词,用“寻寻觅觅”表现其内心空虚;用“冷冷清清”极写其处境的孤独;用“凄凄惨惨戚戚”极言其心情的悲怆、凄惨,层次分明地表现出作者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的孤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且富于音乐节奏感。(2)营造意境。作者精心选择了一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急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凄凉惨淡的思想情感。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使事,贴切自然,既切合北固亭之地,又切合全词的思想内容,简要赏析作者的这种表达技巧。[名师指津]引古人之事的诗句是用典,结合历史背景、当时抗金战况和作者的经历分析各典故的作用。[我的理解]这首词用到的主要典故及其表达作用如下:典故表达作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用孙权典,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发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沉痛感叹斜阳草树,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