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四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节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起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它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风格流派等小概念。对应学生用书p174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互文、通感、顶针、双关等,其中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是考查重点。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技巧说明作用示例赏析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方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③引发读者联想。“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人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喻成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①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情感的事物以情感,描写生“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用“先偷眼”写白鹭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2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②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对梅的喜爱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②委婉含蓄,幽默俏皮;③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抒发了词人对韶华易逝的悲叹之情。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①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②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诗人因愁生白发,且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①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音乐感强;②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③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便于记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3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①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②变化句式,打破平凡,掀起波澜。“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运用反问,使诗句语气冷峻。诗歌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读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④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运用设问,点明题旨,领起下文。作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以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运用互文,使诗句含蓄隽永。这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4见义。通感指采用不同感觉间相互沟通与挪移的方式描摹对象。①化抽象为具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运用通感,具体形象。“夜色”和凉水一样,完全是靠人的五官去感受的,因为冷的色调和冰凉的水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诗人将视觉腾挪到触觉,抒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叠字为了表达的需要,将音形义相同的字连接合用在一起。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七组叠字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双关分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①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运用双关,含蓄隽永。诗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女子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很含蓄,5彼。给女方留下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顶真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①环环紧扣,引人入胜;②议事说理,准确谨严;③抒情写意,格调清新;④状物叙事,条理清晰。“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全诗寄情于景,以“白云”“湘水”等景物,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无限关怀的深情。列锦(意象组合)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①最大限度地增强了诗歌意象的密度和诗歌的力度;②使诗中的意象鲜明突出,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③为读者提供了联想与想象的广阔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九组名词组合,但见一片萧疏景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送人①辛弃疾6唱彻《阳关》②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注】①该词是作者中年退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阳关》:古琴曲《阳关三叠》的简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本词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请找出并赏析。要求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反问。“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强调从古至今遗憾太多,可以悲伤的不只是离别,自然过渡到对世路艰难的感慨。②双关。“风波恶”“行路难”运用双关手法,表面上指友人可能遇到的水上风波和陆路艰险,实际上是暗示人生路上的风波和坎坷。③反语。作者一生都志在收复中原,却受朝廷打压,壮志难酬,反说满腔报国之情是“功名馀事”,愤激之情溢于言表。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②前年嫁彭郎③。【注】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③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的题干中有“别有情趣”之说,这指明了鉴赏方向,实际是暗考表现手法,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结合赏析句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7美感”),使客观的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对应学生用书p177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象征、渲染、用典等。技巧阐释作用示例赏析象征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可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8技巧阐释作用示例赏析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盛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比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全词沿用《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青山比喻思妇怀远之情的深远和凝重。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并点明思妇怀远的时间(月明)、情状和地点(倚楼)。衬托从侧面烘托主体,有正衬与反衬之分。“正衬”是同类事物或相类似事物的并举映衬,如以繁华衬繁华,以乐景衬乐景,以哀景写哀情等。“反衬”是运用矛盾的一方面去映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五岳、天台山和天姥山皆以高峻著称,具有近似的条件,而李诗中的主体为天姥山,所以写五岳和天台山,只是用来衬托天姥山耸立天外,直插云霄的高峻雄伟,属“正衬”。9衬另一方面,如以恶衬善,以乐景写哀情等。王诗是通过蝉噪、鸟鸣写山林的幽静,以闹衬静,是“反衬”。渲染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杜诗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加深诗歌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词人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词人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①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10【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两句都是写月光明亮的,联系诗人情感考虑,应当是运用了衬托手法,以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的愁情。[答案]“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的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