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自组织理论的河南省产业转移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河南省产业转移规律作者:曾旗,尹艳玲,ZENGQi,YINYanling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刊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LIAONINGTECHNIC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年,卷(期):2009,28(1)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0条)1.曾旗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自组织理论与实践20032.张金春.翟景春.王杰自组织理论在军校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2)3.陈银法.叶金国产业系统演化与主导产业的产生、发展--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阐释[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2)4.徐君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衰老矿区产业演替规律研究[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4)5.刘景峰大转移下的河南产业集群魅影20066.史忠良.何维达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20047.汪军.李文艳.汪红阜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1)8.林健.彭敏晶基于主动学习的SVDD预警技术[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z1)9.费月升.林洪涛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模式[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3)10.王志宏.李成军.李芳玮煤矿城市转型时机选择[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相似文献(2条)1.期刊论文吴传清.刘陶.李浩城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协调机制探讨-经济前沿2005(12)区域分工与协作理论、自组织理论、空间一体化理论、共生理论和城市管治理论是促进城市圈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城市圈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的建设应以行政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产业转移机制、制度一体化机制、市场一体化机制为重点.2.学位论文陈伟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论2006本文基于区位理论和信息产业实践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信息产业的经济学特性,在分析世界和我国信息产业区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中国信息产业区位因素、区位主体以及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运行的规律和演变机理,建立了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主要内容,并尝试着运用这一理论提出完善我国信息产业区位布局的政策建议。全文由“导言”和九章的内容组成,按照逻辑联系可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并总结了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一章“信息产业与区位论的基本概念”首先对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区位论中涉及的区位、区位主体、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区位理论综述”着重论述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本章介绍了古典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近代区位理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区位理论、区位相互依存理论、费特尔的区位理论、俄林的区位理论,现代工业区位理论——新古典区位理论、行为学派的区位理论、结构学派的区位理论,以及区位理论在当代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区位论思想、新产业区理论等,并对各理论进行了归纳和述评。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本部分从全球化的角度通过对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归纳出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空间布局态势及其发展趋势,并对世界主要信息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论提供了比较和借鉴的研究基础。第三章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与区域布局趋势”。本章第一节分析了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第二节在介绍信息产业的新型国际分工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世界信息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和特点;第三节论述了世界信息产业区域布局的发展趋势;第四节提出了对世界信息产业区域布局趋势的研究结论。本章认为,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新型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形成,世界信息产业空间发展呈现信息产业根据产业价值链在全球展开布局和转移的特点,并具有区域集聚的显著特征。总体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在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上的绝对优势和先发优势,仍然占据世界信息产业的主导地位,处于世界信息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承接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能转移,处于世界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第四章“世界主要信息产业集聚区的比较分析”分析了以美国硅谷和128公路地区、英国剑桥科学园区为代表的“市场驱动”型信息产业集聚区、以爱尔兰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市场+政府”型信息产业集聚区、以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区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信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特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通过对世界主要信息产业集聚区的比较分析,本章提出,影响信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技术、资金、人才、制度环境、需求等;集聚区的区位因素与行为主体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区域信息产业自组织结构,这是信息产业集聚区得以成功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在介绍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区域布局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信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特点和成因,提出影响中国信息产业区域集聚的主要因素。第五章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集聚现状与成因分析”。本章在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概况、特点,特别是区域布局现状之后,着重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中西部信息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我国不仅已经形成了信息产业集聚,而且信息产业集聚主导了我国信息产业区域布局,对提升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第六章为“中国信息产业区域集聚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信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对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信息产业集聚区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影响中国信息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本章认为,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影响信息产业集聚的因素有: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技术、资金、制度环境等。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影响信息产业集聚的因素包括本地市场需求和外部市场需求。各种因素对信息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强度。第五部分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七章为“中国信息产业区位的经济学分析”。本章指出,建立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论既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经济学特征,如信息技术存在摩尔定律、贝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四大规律,信息产业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高转移成本、学习效应等经济学特征,这些规律和特征对信息产业区域布局产生很大影响,决定了技术、人力资源、资金、制度环境、市场需求是影响信息产业区域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第八章为“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要素、主体及演变机理”。本章深入分析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区位要素、区位主体及演变机理。第一节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区位要素与主体进行分析,提出中国信息产业区位的五大要素和四大主体。五大要素是:信息技术、资金、人力资源、制度环境、市场需求。其中,制度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中国信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要素,金融环境是促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人力资源是推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市场需求是驱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四大主体是: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政府和公共组织机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第二节运用协同论、自组织理论、突变论、增长极等理论和方法论对信息产业区位演变机理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揭示信息产业区位的本质特征。第三节分析了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运行的空间集聚、结构演变与运行周期等三大规律。第四节对信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信息产业极,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第九章“中国信息产业区位政策”。运用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论对中国信息产业区位布局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完善中国信息产业区位布局的政策建议。本章认为,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论对信息产业区域布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第一节分析了中国信息产业正面临着世界信息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同时,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也给信息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节分析了目前中国信息产业区域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区位优势不突出、各区位要素与区位主体协同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善、生态链脆弱、价值链处于低端等等,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第三节提出了完善我国信息产业区域布局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强政府在信息产业区域布局中的主导作用,实行积极区位政策引导信息产业合理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大规模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研发与设计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形成若干配套产业群,以信息化推动西部经济大开发;加强信息产业区位要素、区位主体间的协同,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信息产业区位各要素间协同,以官产学研用合作加强区位各主体间协同,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区位各要素、各主体与环境间协同;完善信息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和生态链,提升区域价值链,增强区域信息产业自组织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集中攻关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区域信息产业的创新突破能力;强化信息产业极效应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区域信息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本文主要从区位理论入手,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全球、中国以及中国主要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分析了信息产业的五大区位要素、四大区位主体以及相互协同发展的关系,对中国信息产业区位运行规律、作用、自我发展机制等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中国信息产业区位理论。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3月23日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