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与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旅与游在中国古代南北朝以前,旅游两个字是分开的,没有旅游这个词。而到了南北朝时代,南朝诗人沈约的《悲哉行》中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诗句,是旅游一词最早出现的朝代,但我觉得,当时这个词也不可能有现在旅游一词的内涵。以后历朝历代都有该词出现,但是该词偏重在游的方面,即外出游玩之类方面,即快乐出行,旅的成分不多。在我国古代,旅与游是两个意义差别很大的词。一看到旅,往往有苦的成分在里面,象旅人、苦旅、羁旅、旅愁、穷旅、旅怀、旅思、寄旅、旅途等,古代的旅行,虽不能说是苦差事,但也确实没有多少乐的成份在里面,总有种孤苦零丁的感觉。象现在的学者余秋雨先生写的《文化苦旅》,你看看,是苦旅耶,如果写成文化苦游的话,岂不让人笑得麻了舌头。虽说是苦旅,但是里面含有一种孜孜以求的奋进精神,为了某种目标或者心愿,甘愿以苦为乐,以旅为手段实现之。人生即旅行,所以叫人生旅途,既然是旅,那就有欢乐,痛苦,失败,成功,磨难,风平浪静,交织在一起,伴随我们的一生。古代的智者传道,都是用的这种方式。本人从书上看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孔子率领门下众弟子周游列国的14年之旅了。公元前497年春天,孔子离开自己的祖国,踏上了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旅途。但是处处碰壁,在你争我夺的称霸时期,孔子的大同世界理想很难有市场,各国的君主争相网罗具有王霸之术的人才,当然对孔子这种人只能礼遇,不能重用了。甚至在旅途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据说孔子在旅之前,卜了二卦,一是第22卦,贲(bì)卦,山火贲,贲就是装饰的意思;二是第56卦,火山旅卦,失其居,以为旅。离开原先居住的地方,称之为旅,旅在外,少亲人,这在易经中都有明确的表示。孔子占到这二卦后,再对照自己在鲁国的处境,明白就是留在鲁国,也是装饰品,国君虽然恭敬我,但是不会重用我。于是决定遵从旅卦的启示,开始周游列国之旅,孔子还算不错,不是孔子一个人之独旅,而是带着他的研究生一起旅的,彼此有个照应。象秋思之祖马致远的秋之穷旅,一个人孤零零的骑在一匹瘦马上,那是多么的凄清,称之为苦旅实在是不为过也。离家在外之旅,难处很多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送了命的也大有人在。而游就不一样了,往往是与高兴快乐愉快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有时游的也很苦或者很累。象春游、秋游、夏游、冬游、陆游(哈哈)、海游、太空游、遨游、神游、逍遥游、云游、信天游、漫游、乐游、游兴大发、游历等,都含有点快乐的成份在里面,一般用游人如织来形容游人之多和热闹。可以说,古今中外这些文艺大家创作出来千古流传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游出来的,象游的诗,游的画,游的文章等。古代人虽说读四书五经,但是他们并没有读死书,他们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倡学以致用,提倡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并不是现代人说以前的读书人是书呆子的那种,所以出现了游学这个词。虽然有部分大家游的很苦闷,写出来的游记、游诗也很忧郁,但是大部分的游作品还是以快乐清新明快为主的。最著名的当属李白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李白游遍了我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大作,《送孟浩然之广陵》,名楼送名士,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无丝毫感伤,才写出这留传千古的佳句。写庐山的诗就有好多首,《望庐山瀑布》,意境多么朦胧优美,气势多么宏大。《梦游天姥吟留别》,多么辉煌华丽,多么气势磅礴,多么挥洒浪漫。这不都是诗仙游出来的吗,况且梦游这个词可是中国人李白发明的,比弗洛伊德的梦游早了1000多年呀。还有杜甫的《望岳》,如果老杜没到过泰山,他能写出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格局雄伟的名句吗?所以说,大家不游是绝对写不出这些名篇的,没听说哪个大家闭门造车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是游了,也写不出这些大作。现在旅与游结合,成了旅游一词,把古代旅与游各自含义中的精华部分结合起来,对个体来说,旅游成了陶冶情操,休养身心,增长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国民经济来说,旅游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了一个产业,可以拉动经济发展,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等,而且污染少,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就业门槛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推动旅游资源丰富而比较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在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我国更是处在上升阶段,未来发展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变成旅游强国,从事旅游业应该大有可为。每每听到同事、同学、战友、朋友旅游回来后说,哎呀,真是累死了。我就问他们,光是累了吗,有没有收获呀?他们就说,收获还是蛮大的。我说这就对了,不能全是苦的吧,要是全是苦的,谁还会乐此不疲。这正是上面我们所探讨的,旅是苦的,但不痛苦。游是乐的,连在一起,就是苦乐相随,苦乐相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乐的成份多,苦的成份少。这也正是旅游的魅力之所在,真谛之所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