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国际经验研究作者:顾晓燕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参考文献(59条)1.NDayasindhuEmbeddedness,knowledgetransfer,industryclustersandglobalcompetitiveness:acasestudyoftheIndiansoftwareindustry20022.Kwang-sunlim.Yoon-HwanHahn.pyung-IlYuTechnologicalcompetitioninnetworkmarketswithpolicyimplications20043.BertrandQuelinCorecompetencies,R&DManagementandpartnerships2000(05)4.JiliKevinLan.GongmingQianHigh-techindustriesandcompetitiveanvantageinemergingmarkets:astudyofforeingtelecommunications1999(02)5.JiangWen.shinichikobayashiImpactsofgovernmemthigh-techpolicy:acasestudyofCADAtechnologyinchina20026.MMJBerryTechnicalentrepreneurship,strategicawarenessandcorporatetransformationinsmallhigh-techfirms7.MicheleBagella.LeonardoBecchettiTheoptimalfinancingstrategyofahigh-techfirm:Theroleofwarrants19988.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国家竞争优势20029.迈克尔·波特.陈小悦竞争战略199710.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200211.形势与对策--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200312.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200113.戴维B约菲国际贸易与竞争200014.查尔斯·W·L·希尔.周健临国际商务:全球市场竞争200215.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199816.金碚竞争力经济学200317.欧永洪评美国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期刊论文]-亚太经济2001(4)18.刘春芝.王海峰日美法高技术产业政策比较及启示[期刊论文]-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9.世界主要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参考2004(9)20.宗寒股份合作制的发展及其条件——兼评山东诸城的经营者持大股[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0(2)21.伍长南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竞争力互动关系研究--兼论新型工业化与福建产业发展[期刊论文]-东南学术2003(5)22.许庆瑞.王勇.赵晓青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规律探析[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23.廉俊颖.鞠成军硅谷与剑桥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产业2002(11)24.李赶顺推进我国高技市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期刊论文]-经济界2002(4)25.李红宇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2003(03)26.马新.李艳娟WTO条款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7.蒋国洲.陈立泰.李优树比较优势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03(1)28.朱腊云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29.朱妙芬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2001(1)30.周强论高技术产业特性[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2(3)31.吕政论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3(4)32.穆荣平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初步研究[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0(1)33.王燕梅高技术产业化中的融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0(9)34.察志敏.肖云.骞金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测算研究[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1(6)35.袁静中国高技术产业政策转型2000(03)36.许继琴.芮宝娟美国科技资源与产出的结构特征分析[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3(4)37.江三宝.张惠萍.司梦荣美国政府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02(6)38.张亚斌.周琛影再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期刊论文]-国际经贸探索2002(3)39.陈向东.田东文我国产业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1999(11)40.栾维新.王茂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问题和主要对策[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00(1)41.彭宜新.邹珊刚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12)42.国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动向[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参考2004(9)43.卫之奇美国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上)[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1999(8)44.姜苇美国的高技术人才资源开发[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1999(8)45.范柏乃发展高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实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0(8)46.杨旭辉中日美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对比分析2000(04)47.艾国强.杜祥瑛我国科技竞争力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0(7)48.周星.付英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究[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0(3)49.谢章澍.朱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1(3)50.江兵.夏晖.刘洪高技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外比较和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0(2)51.刘亚利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影响2000(02)52.周卫民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研究2002(07)53.陈凡.邢怀滨技术全球化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4.胡俊文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辑刊2004(2)55.袁向东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期刊论文]-国际商务研究2003(6)56.匡致远论本国需求条件对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期刊论文]-学术研究2003(6)57.吴敏.邵一华高技术产业界定的神经网络方法[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2)58.李京文加速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期刊论文]-经济经纬2000(4)59.韩霞政府采购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期刊论文]-财贸经济2003(11)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杰.叶小榕.宋马林.YANGJie.YEXiao-rong.SONGMa-lin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力的关系-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贸易竞争力与技术创新各指标的关联度.2.学位论文魏巍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测度研究2007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加工贸易以及相对落后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在增加了出口总额的同时,确是以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代价,因此,如何分析产品出口的合理性以及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支撑,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模型,进而分析了该产业近十年来出口结构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具体结构如下: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对国内外学者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领域内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回顾。其次,对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发展过程进行概述,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等指标进行技术含量分析,分析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特征,与此同时,对高技术产品从贸易总额、技术领域角度和出口贸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对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模型的影响因素以及现有模型进行了阐述,着重对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为模型的改进以及变量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进行实证,通过和其他国家以及自身的比较,发现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后对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3.学位论文朱裕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与竞争力研究2008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挑战,高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核心,其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高技术企业是依托高技术建立的,本身就是高技术商业化、产业化的结果,因此高技术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客观、科学、有效地评价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掌握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演化规律,对于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增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指出在我国经济转轨背景下,研发支出、人力资本和政府投入是影响高技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汇总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由此得出的现阶段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着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密集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培养、鼓励高技术人才成长的机制等问题,由此也导致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低下。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宏观层面来讲,应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高技术企业的投入力度;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强技术引进宏观管理,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就企业微观层面,确立和形成技术创新战略和机制;稳定研究开发队伍,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4.期刊论文吴灼亮.赵兰香.WuZhuoliang.ZhaoLanxiang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及其演进态势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5,(6)本文运用统计数据,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在资源转化和市场化两个维度上的竞争实力及其演进态势.通过分析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资源转化能力仍然较弱,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增长,增加值率和利税率呈振荡下滑态势;市场化能力优势明显,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贸易竞争力和显示性比较优势不断提高,新产品竞争力振荡上升,部分产品质量与档次有所提升,绝大部分产品低价格竞争力仍得到维持.中国未来应推动高技术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转化能力.5.学位论文吴灼亮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2008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高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逐渐以高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都把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密切关注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态势的演变并适时调整竞争战略。近二十年来,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我国已经跻身世界高技术产业大国前列。但效率低下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处于大而不强的失衡状态。迈克尔·波特指出:“动态的与不断进化的竞争”是构建国家产业竞争优势的前提。当前中国高技术产业面临“竞争战略进化”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一复杂课题。作为解决此课题的一个尝试,本文在评述和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