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潜在因素及一些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影响“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潜在因素及一些建议影响“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潜在因素及一些建议摘要:如今关于“少教多学”这一教学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学校一开始着手实践,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为了避免类似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保证“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顺利、全面地贯彻执行,本文将从国民民族思维定式、教育传统、以人为本的师生观、教育基础设施这四个方面对影响“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潜在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同时通过对上述这些因素的产生原因及如何影响的分析,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为以后的“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少教多学;教育传统;以人为本的师生观正文:一、国民民族思维定式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虽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自由思想已渐深入人心,但由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思维模式的影响,使传统思维中的保守性、专制性仍残留在国民的思维模式之中,这就导致了教师的专制性和学生的保守性的思维模式,而这恰好与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矛盾。这无疑是“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最大障碍,而这一观念的转变不应是简单的发一些“红头文件”、动动嘴皮进行讨论、喊喊口号所能改变的,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应是经历几代人的潜移默化的转变。二、教育传统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此我将教育传统分为两个阶段:古代教育传统和近代教育传统。(一)、古代教育传统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这儿,我先谈谈我对古代教育传统的了解:1.儒家教育传统基本特征:(1)高度重视教育;(2)其价值观以伦理道德为核心;(3)教育与社会、国家具有高度的同构性。2.儒家文化传统中的教育表现:(1)天人合一的教育哲学;(2)修齐治平的教育目的;(3)“内圣外王”的培养目标和理想人格;(4)德智统一的教学论;(5)教者必以正的教师观;(6)因材施教等的育人方法和途径。3.教育传统面临的两大问题:(1)教育能不能和如何促使民族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问题;(2)教育如何吸取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如何摒弃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传统,促使教育自身的现代化。通过以上对古代教育传统的说明,我发现古代教育传统的某些理念与我们所谈的“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在理论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像“内圣外王”的培养目标和理想人格;德智统一的教学论;教者必以正的教师观;因材施教等的育人方法和途径等理念与“少教多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就有很好的契合,这无疑是为“少教多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少教多学”的推行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可盲目乐观,应充分认识到古代教育传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弊端,像盲目尊师,以致难有新的突破;功利主义色彩太浓“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做官”等思想都是坚决不可取的,但却对如今的我们影响颇深,是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实施的阻碍。(二)近代教育传统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关于近代教育传统,我想专以近代教育大家蔡元培为主要代表人物,谈谈近代教育传统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的主要教育思想。其思想主要包括:1.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2.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于成人,今之教育使成人受教于儿童。3.小学教育应以受教者本体为标准,而不应以受教者为何等人而定标准,以受教育者全体能力之发达为标准,而非一部分。4.以美育代替宗教,进而实现纯美育。通过他的这些教育思想,我发现,它从某种程度上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预见性、指导性。同时,也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也有促进作用。三、以人为本的师生观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论述之前,我想先谈谈我对以人为本的师生观的理解。在师生观方面,大部分人持以生为本的师生观,但仍有一部分人持以师为本的师生观。而我所说的以人为本的师生观却并不怎么流行。下面我将着重谈谈以人为本的师生观。我提出这一观点理论依据就是由于人是具有发展性的,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此处的人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只是随着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而已。我认为儿童学前教育阶段应“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性、能动性,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而中学阶段(1~9年级)应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此时应以师为本,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性,以丰富的人生阅历、经验、知识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给予指导、建议;但到了高中阶段应是“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一个过渡阶段,应是师生共同起着主导作用的阶段。由于学生初中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独立处理基本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问题,此时仍需教师的引导。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在逐步减弱,而学生的主导作用却在逐步加强。因而,该阶段应是师生主导共同体;但大学以及后续教育阶段,就应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自由发展给予较大的空间,而不应限制学生的发展。通过上面对以人为本的师生观的解说,我认为以人为本的师生观对少教多学的模式的实施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同时以人为本的师生观,也对少教多学的实施程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四、教育基础设施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毫无疑问,良好的教育基础设施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就我国的教育基础设施而言,尤其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拖欠教师工资已成常例,全国有120亿元的教师拖欠工资;教育设施落后,土桌土凳远古时代;危房情况严重;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资源闲置,浪费现象尤为突出,图书馆、实验室名存实无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提倡“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教育基础设施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制约,直接影响着“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能否顺利贯彻实施。鉴于以上对“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在贯彻执行“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依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切忌盲目跟风;(二)对于初、高中生而言,“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主要运用于美育教学中,而在自然科学类的教育教学中应视实际情况,适度使用;(三)应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全面贯彻执行;(四)应加强新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更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五)应改变传统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方式,建立一种适应新型教学的评价标准。参考文献:李翠梅.少教而多学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010010)寇平平.论“少教多学”呼伦贝尔学院教育心理系海拉尔市021008于红霞.素质教育改革:从量到质的转变——谈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汪惠迪.少教多学和生本教育2007年第9期余文森.《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第3期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合著),1998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我们输在起跑线上》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