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第7章产业组织理论导论7产业组织理论——导论•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第二节产业经济理论的渊源和发展•第四节产业经济理论的演变•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7.1.1什么是产业、什么是产业组织•产业是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集合•提供同类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群体形成的形态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微观领域,主要研究生产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产业,分析市场和企业的运行,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在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也被称为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organization),研究的是市场的运行,特别是企业拥有市场权力(marketpower)的不完全竞争市场IT行业硬件软件支持服务芯片开发板卡设计系统集成芯片、板卡制造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内容提供培训系统维护售后服务产业出现的本质——社会分工7.1.2产业组织理论的学科性质及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理论的学科性质–产业组织理论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产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探讨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运行和发展,实现资源在产业内、产业间的有效配置,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产业组织理论也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宏观经济学:(国民经济)货币、利息、就业、贸易微观经济学:(企业、消费者)供给、需求、偏好企业管理:运营、营销、组织、人力资源7.1.3产业组织理论关心的核心问题•经济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ParetoOptimality):对于某种资源配置方式,如果没有那种可行的方法使一方得到的改善的同时又不损害另一方的利益,那么这种配置的方式就是帕累托最优。•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经济规模与市场活力的矛盾——“马歇尔冲突”。X非效率•职业经理中发生的损失和非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每个单个员工工作效率的关系模糊•管理成本迅速提高有效竞争的概念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所谓有效竞争,就是原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有效竞争的描述•市场结构标准:⑴集中度不太高⑵市场进入难易⑶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市场行为标准:⑴对于价格没有共谋⑵对于产品没有共谋⑶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荣•市场绩效标准⑴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⑵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⑶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⑷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⑸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7.2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及流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20世纪三十年代——七十年代•70年代——90年代•90年代后(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亚当·斯密《国富论》•马歇尔马歇尔冲突•美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英剑桥大学教授琼·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年)早期的贡献:•垄断竞争的概念;•具体分类和分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提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企业的关系问题;•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提出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二)20世纪三十年代——七十年代•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20世纪三十年代后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中心逐步形成的。•1938年,梅森(E·S·Mason)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对市场竞争过程,组织结构、竞争行为竞争结果进行研究。•梅森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向,并在1939年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价格政策》一书和一批关于产业集中度的资料。•1940年,克拉克(J·M·Clark)发表了《论有效竞争的概念》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建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出了有效竞争的基本概念和标准。(三)、70年代以——90年代•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代表主流学派即哈佛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考林、沃特森等;•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代表任务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动因–1、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主要来自经验研究,缺乏理论根基的缺陷不断暴露;–2、以前对产业组织理论不屑一顾的经济学家在70年代以后开始对该领域感兴趣–3、博弈论方法的应用。(四)、90年代后•国际并购•产业集群•标准化7.3.1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哈佛学派•代表人物:伯利(A.Berle)、米恩斯(G.G.Means)、琼·罗宾逊((J.Robinson)、张伯仑、梅森、贝恩、德姆塞茨•哈佛学派和SCP分析范式–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SCP范式•SCP范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市场结构(marketstructure):指在特定的市场中企业间数量、分额和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竞争形式,是反映产业组织竞争性质和垄断程度的基本要素。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SCP范式•市场行为(marketconduct)指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相互博弈中所采取的策略和对策。包括产品政策、价格政策、促削策略和并购行为等。•市场绩效(marketperform)指产业运行的效率,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实现程度等所达到的状态,判断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和优劣。基本条件消费者需求生产需求弹性技术替代性原材料季节性产品耐用性增长率工会化位置位置订单数的波动规模经济购买方式范围经济结构买者和卖者的数量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产品差异垂直一体化多样化行为广告研究与发展(R&D)价格行为工厂投资法律策略产品选择串谋兼并与合约绩效价格生产效率分配效率公平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利润政府政策规制反垄断进入壁垒税收和补贴投资激励就业激励宏观经济政策我国制造部门规模与效益举例资料来源:殷醒民,“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和资源配置效益”,《经济研究》[J],1996(1)我国制造部门规模与效益举例•(1)工业代码:指工业标准分类,是1984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其他政府机构制定的,工业分类采用两位数分类法,因为国家统计局公开出版的资料均按该分类法。•(2)工业部门:是指28个制造业,其最大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1亿元的制造业部门。•(3)企业数目:指1990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1亿元的各工业部门的最大企业。•(4)A组;指工业产值超过I亿元人民币的企业。•(5B组:指工业产值在to万元到50万元人民币之问的企业。•(6)C组:指工业产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企业。c组可被认为代表小企业。•(7)不同规模企业利润率:指有关工业部门各种规模的所有企业的工业平均产值利润率。我国制造部门规模与效益举例•(1)在大多数工业部门,企业的利润率随企业规模而上升,就是大企业能比小企业挣得更多的利润。工业企业规模与利润率的关系非常清楚。利润率随企业规模变小而逐渐降低,即在27个工业部门中的规模较小企业的利润低于大企业,平均利润较高的企业是该工业部门中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平均利润较低的企业则是工业部门中规模较小的企业。最大企业与最小企业的利润差距非常大,例如,黑色金属工业中年产值超过1亿元企业的利润〔24.9%)要高子产值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利润(0.9%)24个百分点。化学工业也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的产业部门,A组企业的利润达到26.1%,而c组企业却是负利润(-3.7%〕。其他工业部门表现出同样的倾向。•(2)研究的结果表明,在28个制造业中大部分工业部门存在着平均利润率与企业规模的线性关系:大企业的平均利润要高于小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跳个制造业中只有一个部门最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要低于该工业的平均利润率:工艺品制造部门。工艺品制造业通常被认为是非规模经济的工业部门,小企业的产值利税率(6.8%)要优于大企业(5.5%)。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主张维护企业间的竞争活力,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技术进步。•为此,须制定严格的反垄断政策,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法规包括禁止卡特尔、禁止垄断行为、限制横向企业间的合并与兼并、取消歧视性价格等内容。•观点被作为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被长期接受,其理论主张对美国司法部兼并准则和反垄断内容的出台起了重要作用,这类准则对各类兼并采取了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有些经济学家直接进入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参与反垄断的司法实践。70年代前后,美国的反垄断案件也比较多。哈佛学派的贡献•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关于市场结构、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企业行为、企业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等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视市场结构的作用。•接受了分析框架就可以做实证分析哈佛学派的衰弱•该理论主张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其原因:–1、70年代后期始,曾是世界上最强最大的美国,一些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出口的巨大冲击,其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而实施世界上最严厉的反垄断政策被认为是削弱美国产业竞争力的要因之一;–2、大型反托拉斯案件导致了巨额的诉讼费用和大量的时间消耗。如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案前后长达13年,案件产生了6600万页的文件,并花费了纳税人和IBM公司数十亿美元。着使人们对反垄断政策的实施所花费的大量成本能否带来更大的实际效果产生了疑问,从而使放松规制可能更有利于竞争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3、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对哈佛学派展开了有力的批判7.3.2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芝加哥学派•1968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施蒂格勒长期从事着方面的研究,对芝加哥学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较有影响的研究涉及垄断、寡占与兼并、市场容量、规模经济、政府规制等领域。他因上述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和巨大贡献获198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其理论的形成中,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学者们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代表人物是波斯纳•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注重从经验观察中获取结论和命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代表人物:施蒂格勒(G.J.Stigler)、德姆塞兹(H.Demsetz)、布罗曾(Y.Brozen)、波斯纳(R.Posener)•不认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ofcontestablemarkets)芝加哥学派的观点•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过多干预;•即使市场上存在着不完全竞争或垄断势力,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轨制,不均衡状态是暂时的;•绩效起决定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的市场结构;如果一个企业出现高效率的话,完全可能是该企业高效率的结果,而不是垄断势力的作用;•在进入壁垒方面,他们认为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的,而市场上的老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反垄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率,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保护竞争,而不是单纯保护竞争者,维持竞争者的数量;•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认为政府管制经济的目标不等于管制经济的实际效果。指出在许多产业政府规制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80年代后,这一学派的许多经济学家也在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等部门担任要职。波斯纳曾被任命为联邦法院的法官。该学派的理论成为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主流。80年代以后提诉的合并案垄断行为案大幅度减少。人称这一变化为芝加哥革命。•芝加哥学派主张消极的反托拉斯政策。坚信唯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政府政策的作用在于促进效率的提升,而非保护弱后。芝加哥学派的贡献•1、为取消政府在某些领域的管制提供了理论基石;•2、提出了大企业的内部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并不矛盾的观点;•3、推动了经济学与法学的结合。7.3.3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新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门格尔(Carl.Menger)、米塞斯(L.Mises)、哈耶克(F.A.Hayek)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