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而不平庸:经理人的职业精神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姓名:胡金星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产业经济指导教师:芮明杰20070526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作者:胡金星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齐亚伟融合下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成长的协同机制2008产业融合是产业成长演化中出现的新趋势,是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由于技术扩散引起不同产业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同,从而演化形成一个新兴产业的过程。信息产业是自主创新型产业,也是产业融合程度最明显的产业。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经济特征和时代特征,是信息产业成长的不歇动力。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方法论,以演化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理论、协同学理论等为理论来源,以产业融合为线索,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内容,对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与产业成长的协同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体而言:产业融合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新经济现象,融合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方式。提出企业融合的概念,并区分了产业融合和企业融合的内涵。之后阐述了产业融合产生的前提包括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即可从微观、中观、宏观层次划分产业融合。分析了产业融合的微观效应,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角度出发,具体解释了融合背景下自主创新与产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产业融合的产生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以融合型产品的创新为标志,产业融合的产生过程可以分为从无到有与从出现到实现过程。其中,融合型产品改变了产业间的竞争、协作关系,对产业融合的实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基于协同学理论,用动力序参量方程验证了产业融合是信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动力,构建了信息产业结构系统动力的协同模式,指出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同机制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产业融合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尚不是很强,应采取措施加强产业融合创新与产业结构的双向正反馈机制。分析了基于融合的信息产业系统演化的方向和路径。融合创新与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组织形式和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双向传导机制,随后扩展了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产业结构和组织形式影响市场绩效。并据此将融合机制、自主创新机制、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和组织机制作为信息产业成长系统的子机制,构建了子机制的协同模型。并以中国信息技术类上市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度了信息产业系统中各子机制的有序度和整个系统的协同度,结果表明信息产业系统虽然还不能协调发展,但不协调程度正在逐渐减小,同时给出了几点有利于信息产业成长的政策性建议。2.学位论文张倩男科技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演化机制研究2008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更大范围上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实现从成本比较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变。要形成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必须将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因此,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优势形成和提升的关系日益引起高度关注。但是,目前还未见有系统分析两者关系的相关文献。因此,研究科技创新对产业竞争优势形成和提升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运用创新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自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科技创新对产业竞争优势形成和提升的过程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旨在揭示科技创新在产业竞争优势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总结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经验,评价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寻求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途径和对策。科技创新是产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内部诱因。科技创新是基于科技的创新,产业竞争优势是特定国家或地区特定时间的优势。科技创新通过诱发生产要素创新机制的形成、国内需求的升级、企业竞争的加剧、相关及支持产业的新增长和这四个因素之间的协同而诱导产业竞争优势的演化。产业创新是产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基本途径。产业创新有产业形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结构创新三种形式,产业创新的过程就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过程。产业形态创新能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作为产业组织创新的新形式,通过发挥成本优势、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性而使产业的竞争优势得到提升;产业融合导致产业结构创新,通过创造新产业、延伸产业价值链和改造传统产业而形成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产业竞争优势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即为以科技创新为诱因,沿着产业形态创新、产业结构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的产业创新路径,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三者的相互作用,在非线性机制作用下将科技创新等涨落因素加以放大,从而实现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序演化。最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科技创新对产业竞争优势演化的诱导作用进行了验证。以三次产业革命中,英国纺织工业、美国汽车工业和日本电子工业为例,总结了产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国际经验:在借鉴索洛的外生经济增长模型和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建立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五部门的竞争优势进行实证分析。针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主要是生产要素导向的现象,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应该实行跨越式演化路径的观点。3.期刊论文郭鸿雁.GuoHongyan产业边界漂移:信息产业合作竞争中的产业融合-改革与战略2008,24(5)产业融合是信息时代产业发展的特殊现象,是信息化进程中的新型产业发展形态.产业边界漂移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标志.运用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系统经济学观点,文章剖析了产业边界漂移的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等角度探讨了信息产业合作竞争过程中的产业融合现象;最后,文章指出建立在IPTV技术基础上的网络电视/网络广播是推进产业融合的重要途径.4.学位论文汪芳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研究2008近十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并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突破性带动作用,然而目前高技术产业发展尚远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如何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快速成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产业关联理论、自组织理论方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从结构关联的视角对处于成长期的高技术产业成长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关联的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分析框架,揭示了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关联机制,为加快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产业关联促进产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简称为产业关联成长。本文除绪论和总结外共有六章。其中第二章提出并分析了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关联成长等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实证计量了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果,为正确选择关联带动的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领域、以及关联成长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实证基础;第五章至第七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揭示了主导性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的自组织机制、融合拓展机制、集聚放大机制。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是指成长性好、创新率高、产业关联性强、对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部门具有高度的关联特性,并能够通过关联机制的作用促进产业的成长。产业关联成长模型说明了产业关联对产业成长有双向非线性的带动作用,主导产业成长会受到其关联产业的推动或拉动,从而不断成长。主导性高技术产业的关联成长是个自组织演化过程,具备关联成长的自组织条件和特征。主导性高技术产业通过纵向关联产业的非线性自组织机制、横向关联产业的融合拓展机制、纵向和横向关联产业的集聚放大机制实现关联成长。产业关联使主导性高技术产业实现自我强化和自我扶持,关联度越高就越会受到关联产业的感应带动和影响推动,从而产业成长越快;产业融合将产业关联从投入产出关系的纵向关联进一步拓展到横向关联,从而实现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到市场融合的超循环自组织演化,形成产业新的增长点;具有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的产业向同一地区集聚,会获得集聚效应,从而实现主导性高技术产业关联成长效应的进一步放大。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86b2dc09-c884-4167-acb3-9e1d006dd148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8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