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行为规范特色学校工作汇报(五篇)第一篇:创建行为规范特色学校工作汇报探石小学始建于1931年,1990年由县、镇、村三级筹资兴建的探石学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妙山公园下,占地8993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207名学生,15名教职工,校园内有200米的环形跑道、水泥篮球场、排球扬,1360平方米的绿地,600平方米的红领巾苗圃,还有造型各异的绿化带,三尊独具匠心的人物塑像掩映绿树丛中。探石小学是“黄淑华式舍己救人小英雄”、“漳州十佳少先队员”林玉民的母校。xx年学校被确定为县首批“德育特色校”、“课改联系校”,是省市农村示范小学、市县级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工作意见和学校工作计划,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安全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少先队工作为主阵地,以“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班级德育活动为载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现就主要的工作成效汇报如下:1、制度建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镶嵌于学校显眼位置,并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再学习,明要求。同时,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早晨、午间管理办法》、《文明班级评比办法》等制度,对学生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提出具体的要求。2、环境优美。我校一直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宽松愉悦、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工作环境,倡导健康风气,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努力使校园建设现代化、人本化、人性化,让良好环境影响人、教化人、培养人。几年来,我校在主管局、所在村的大力支持下,校园环境建设得到很大的改观。学生桌椅、教学楼内外墙壁焕然一新;塑钢门窗,崭新的窗帘,便洁的照明电灯、风扇,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更加舒适与开心;宽阔的操场,标准的篮球场,二百米环形跑道,平坦的草苹是学生课间活动的天堂,成长的乐园;整洁、漂亮的厕所,让学生告别了捂口遮鼻的历史;校园周围,茂盛的树木,成为鸟儿栖息的家园;德育标语、名人雕像时刻引领着师生积极向上,奋勇拼搏。3、落实有力。德育工作做的是学生的思想工作,影响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改变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反复而艰巨的工作,它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只能从方方面面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我校不仅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专题讲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德育,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班级板报等宣传阵地,结合重大节日,挖掘各种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通过每月一主题的墙报评比、每周一重点的学生行为抽查,每周一次的文明班评比活动,促进班集体的形成、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目的。对于学生出现的行为偏差,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及时进行纠正,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在校园生活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大力进行宣传,发挥良好行为的榜样作用,体现德育的正面导向功能。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1)学生学习意识强,自觉性高。早晨一到校就进教室大声朗读,读语文、数学、英语都可以,但能出声地读。中午1:00到校以后,要在教室内安静地看课外书,写作业或休息。班级有值日班干管理,学校有值日师督导队员督查。(2)人人讲普通话。老师随时讲普通话,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用普通话;课堂上,下课期间讲普通话;学校设有普通话督查员,检查纳入“文明班级”评比内容,人人以讲普通话为荣,逐渐把说普通话,变成一种自觉行动,成为全体师生的日常用语。(3)卫生习惯好,校园整洁美丽。室外卫生每日二打扫,做到卫生区内无纸屑、垃圾,无杂物、石块,水沟通畅,保洁好;室内卫生每日四打扫,做到窗明桌净,抽屉、地上无纸屑,四周周墙壁无污迹,无蜘蛛网和灰尘,扫把、垃圾斗按指定位置摆放;个人卫生穿戴整洁干净,不穿奇装异服;红领巾佩戴整齐,脸手清洗干净,不留长指甲,不染发,不随地扔东西,吐痰;同学们能随手捡起地面上遗落的果皮、纸屑。(4)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好,校园一派文明和谐。校园内,学生讲脏话,打架的现象逐渐消朱;平时学生遇到老师、来宾能够主动问好。“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随处可见,整个校园温馨、和谐。(5)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精力集中。每节课下课,学生要走出教室前,会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准备好;课前3分钟,老师准时在教室门口准备上课;上课钟响起时,老师喊“上课”,班长喊“起立”,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好”,教师向学生回礼“同学们好”,班长喊“坐下”。师生聚中精力开始上课。(6)课间活动丰富而有序。下课期间,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文体活动,可跳绳,跳丝,打球,赛跑,做游戏等。各主要路口有专人督查,学生要轻声慢步过走廊,不在走廊、楼梯追逐喧哗。(7)早操整齐规范。每天早操学生在教室门口排队,由领操员带领全班同学,整齐、安静地按规定路线进场,广播体操动作节奏准确整齐,不无故缺席。操后晨会,不讲话,不开玩笑。晨会结束后,领操员,按原路线,把班级带回教室,带班老师要就晨会内容再强调。(8)升旗仪式隆重庄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从出旗到升旗,全体师生整齐列队,行礼,唱国歌;国旗下讲话,有计划,针对性强,有书面材料;结束后,“文明班级”评比小结,对优秀班级颁发流行红旗。(9)学生主人翁意识浓厚。个别桌椅坏了,学生会主动从家里带来工具维修;个别用水开关尚未紧闭,学生会随手拧紧;校园内丢有一针一线,学生会主动捡起,交还失主或老师,随时提醒他人尚未注意的不文明行为,更是每人应尽的责任。当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凝聚了全体师生长期的努力与汗水。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要继续保持和推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是需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做,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微处做起。第二篇: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一、创建工作可行性分析1、理论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当代人文主义教育,已经从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立足个人,逐渐转变为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的教育。它把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的关怀慈爱之心作为核心,把价值教育放在了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个性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使教育更加具有人性化、人文化。传统的教育,过分重视人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忽视了人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片面、情感与志趣偏狭、急功近利,对课本以外的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人文关怀,所以我们必须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切实落实对学生进行人性发展的关怀、对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内涵进行挖掘,把人文精神渗透于我们的学科教育内容中。2、地方特色焦溪镇具有700余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独特的自然美、人性美优势和景、情、意的可感受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利用性,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也为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认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焦溪镇古来就是一个工业和商业重镇,是周围地区商品交流的中心。近年来,聪慧勤劳的焦溪人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焦溪经济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种植业欣欣向荣,有葡萄1600亩,黄花蜜梨1050亩,银杏、枇杷、水蜜桃、无籽西瓜800余亩,大棚蔬菜1000余亩,“林果之乡”远近闻名。正因为焦溪地方具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特色,所以我们努力挖掘、开发、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对家乡林果经济的调查、研究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质量。3、学校条件现在,我校确立了“以人文精神滋养人”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已经生根发芽。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结合焦溪古镇蓬勃发展的地方经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功开发和实施了《老街的传说》、《舜溪诗话》等校本课程,建立了校园内外实践基地,并围绕学校特色,形成了《诗歌集》《散文集》《书法集》《绘画集》等特色成果,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强烈愿望,这些为我们的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预期目标1、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经济文化资源以及本校的教育资源,1构建有本校特色的人文目标体系,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实行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和策略;2、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取得比较好的人文教育成果,使学生人文素养、人文品质有较大的提高;3、通过研究、实践与创建,促使广大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优化,以此进一步推进全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3年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在本校形成人文教育特色和相应的办学特色。三、教育内容1、人文精神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即唤起人的良知。这里的“唤起”,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熏陶,是启迪,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内化,把人的知识转化为自身人文素养,真正起到提高素质的作用。因此我校将把重点放在探究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人文精神的具体方式方法上。2、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具体地说,它是科学化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化的科学教育的有机整体,它力图使科学人文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以科学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学校中,科学教育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因此我校将探索一条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地方经济特色达到对学生人文教育的目的的途径,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3、人文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焦溪古镇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自然美、人性美优势,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良好载体。因此如何将特有的山水亲情与人文自然情境,细无声息地感染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高级情感水平,使学生在自然美和人性美中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的价值认识,突出地方传统文化的应用功能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4、人文教育与地方经济特色焦溪经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林果之乡”远近闻名。所以努力挖掘、开发、利用地方特色经济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将是我们创建工作的目标之一。5、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主义的教学,要求有能承担人性化教学角色的教师。新课程在教育理论上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既要有必备的科学素养,更要有人文学科的素养,让教师通过学习、内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使人文精神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以适应新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四、实施途径1、扎实的学习宣传活动由于创建特色学校需要有科学、可行的理论作为依据,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对创建工作理论的学习。2014年2月,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听取和学习了区教研室徐惠仁主任《创建特色学校的构思》讲座和《人民教育》编辑傅国良在“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上的致辞,并于3月召开了创建特色学校师生动员会议,提高了师生的对创建特色认识水平。2014年3、4月,钱朝平校长、李桂娣副校长分别作了《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的涵义》和《特色学校的评价》的讲座,全体教师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学习和领悟武进区教育局毛建东副局长《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与思考》精神,从而为下阶段的创建工作做好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目前,我国调整了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