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统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金融系统工作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国土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辖10镇5乡,总人口万。近年来,我们依托黄金、果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实施项目和品牌带动战略,着力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新型果品生产加工两大新型工业基地,强力推动城市建设改造,以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带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商贸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8元。今年以来,面对不断加深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巩固和发展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好态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危”中见“机”、难中求进的好局面。上半年,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93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元,增长13%。二、金融工作情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灵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着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了金融实力增强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双赢”。截止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在加强地方与金融机构合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金融改革发展灵宝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始终把金融工作摆在全市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贯彻金融政策,多次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分析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听取金融工作汇报,并明确指出:金融机构有困难可以直接找市委、政府,积极为金融部门排扰解难,支持金融改革发展。每年都将金融工作目标作为政府经济工作重点目标之一,严格考核,确保了金融工作扎实开展。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专门成立了信用社改革工作机构,积极为其配置优质资源,确保了改革顺利进行。建立了金融工作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2014年我市为金融机构颁发奖励资金100万元,调动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二)积极传导货币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准确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我们认真学习中央今年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精神,准确把握内涵,真正做到将政策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人民银行制订了《关于加大信贷投入促进灵宝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货币信贷指导意见》、《关于金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指导意见》、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提出了贯彻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上级金融机构配套政策在我市的具体落实措施,通过对各金融机构落实货币政策情况的检查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今年以来,全市各项贷款净增亿元,为我市战胜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加强银企合作,确保“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是三门峡及我市市委、市政府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市确定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85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当年计划投资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42个,5亿元以上项目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项目建设、企业解困最关键的是资金问题。我们把解决项目及企业融资难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充分依托金融部门,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金融联席会、项目及金融产品推介会,加强银企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银企合作关系。各金融机构大力开展金融知识培训,积极宣传信贷政策,并深入企业、项目建设工地,加强信贷指导,专门印发《中小企业融资指南》、《灵宝市金融机构2014年信贷政策与支持要点》、《灵宝市金融机构信贷产品介绍》等资料,使近百家(次)企业受益,有效缓解了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各金融组织辅导企业70多家(次),为重点项目增加授信50多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6亿元。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推进担保体系建设。按照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要求,我们积极支持金融部门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专门印发了《灵宝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灵政办〔2014〕16号)。今年以来,已开发运用新型信贷产品13个,其中,林权抵押贷款、仓储抵押贷款两个信贷产品得到省人行向全省推广。各金融机构运用新型信贷产品增加贷款2亿元以上。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分别成立了服务中小企业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贷服务。积极推进担保体系建设,组建了财政控股,民营资本参股,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华炜担保公司;依托志成金铅公司,成立了金利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已为企业提供担保7000多万元,为民间融资担保亿元。我市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效果,在2014年7月16日信阳市固始县召开的全省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确保金融运行安全一个地方的金融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安全。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强金融安全意识,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加强领导。按照“政府主导、人行参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要求,专门成立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议制度,及时分析研究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信用体系。扎实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改善信用环境,建设信用灵宝,构筑资金洼地,推动经济发展。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创建信用村81个,评出信用农户80607家、信用工商户900多户,农户信用贷款余额达2833万元,农户联保贷款余额4004万元;为100个重点项目及企业争取授信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2亿元。同时,由于我市金融环境明显改善,吸引了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洛阳交通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为我市企业及项目拟授信额度24亿元。三是依法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成立了以纪委、监察、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的依法清收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协助金融部门清收各类不良贷款。截止目前,共清收不良贷款245万元。三是支持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帮助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8700万元,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三、建议在省金融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的金融工作有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与上级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沟通与协调,支持金融改革,建立健全信用体系,促进全市经济金融和谐健康发展。同时,我们真诚希望上级金融部门及各位领导继续关心、支持灵宝的金融工作,在信贷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加大授信额度,增加信贷投放,帮助我们更好解决企业发展、项目建设融资难问题。第二篇:金融工作情况汇报金融工作情况汇报蒙城县人民政府(2014年2月24日)我县金融工作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力度,充分发挥金融促推器作用,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全县金融运行平稳,支持力度再创历史新高。现将我县金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金融运行情况(一)金融运行相对平稳,信贷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根据市政府下达我县的信贷增量计划,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金融机构,按月考核,按季调度,全县金融运行保持良好态势。2014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09769万元,比年初增加188470万元,增幅%,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3009万元,比年初增加122870元,人均储蓄存款超过5000元。各项贷款余额403018万元,比年初增加83708万元,增幅为%。存贷比例%,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比例%。2014年各金融机构贷款累计发放亿元,比去年增加亿元。其中,县信用联社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增幅%,支农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增强。(二)银企对接工作扎实推进,信贷投放扩大。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千方百计争项目,紧跟项目不放松,不断加大支持规模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落实市政府银企对接项目,提高履约率。2014年至今,共参与银企对接会5次,与8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签约金亿元,并且全部履约。各金融机构在完善原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特色,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丰富信贷产品,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如在扶植特色农业方面,支持了马集镇马铃薯种植、篱笆镇花生收购加工、范集反季节蔬菜大棚建设、小涧镇双孢菇种植等,带动农户积极创业;为加大对汽车改装支持力度,建设银行开展了网络承兑汇票业务,减少了创业资本运作成本。2014年,县城投公司与农发行合作,争取贷款规模亿元,支持了城南新区基础设施、三个安臵小区、涡河三桥等项目建设,现已累计发放亿元。县农发行累计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亿元,较年初增加12530万元;发放县域城镇建设中长期贷款亿元,较年初增加13450万元;向占元面粉公司发放产业化龙头及加工企业短期贷款2014万元;发放棉花准政策贷款3500万元。县信用联社累计对企业投放贷款亿元。为解决单笔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一定比例的限制,5月份,县信用联社与涡阳、太和等9家联社合作,帮助东升公司成功申请银团贷款6000万元;12月份,县信用联社与涡阳、利辛2家联社合作,帮助兆鑫汽车集团成功申请银团贷款3000万元。通过组织银团贷款,解决了企业因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购原材料及流动资金不足等造成的资金缺口,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人民银行利用与县发改委建立项目推介联席会制度,定期向各金融机构推介项目,以便银行提前介入。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利用营业网点多的优势,大力支持农村合作社、种养殖示范户发展,促进了“三农”经济增长。(三)银政合作良好,金融经济共同发展。定期召开各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加强督查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金融机构发展遇到的问题。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力度,县政府对支持力度较大、服务效率高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提高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热情。加强与上级银行、联社的沟通联系,跑市进省,争取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积极推进县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工作,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调度机制,逐步解决联社存款不足、土地确权、不良贷款清收等问题,确保尽快组建成功。淮南通商银行来蒙筹建村镇银行,目前正在商洽、选址过程中。徽商银行的选址问题基本解决,我们将积极为徽商银行蒙城支行的设立搞好服务。(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2014年,完成夏季作物大豆、玉米、棉花、水稻4种作物投保万亩,完成冬季小麦投保万亩,完成能繁母猪投保59981头。累计赔付万元,所有赔款均借助财政“一卡通”平台打卡发放到户。其中,完成能繁母猪查勘1982头,已决赔款233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农村发展的“保护伞”、农业增效的“安全网”、农民增收的“护身符”,对于促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户防灾抗灾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几点做法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协调服务,指导协调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拓展金融产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为支持我县地方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一)完善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相关政策。结合我县的实际,先后制定了《蒙城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蒙城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蒙城县规模工业经济发展及全民创业服务平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开展好金融工作奠定了的基础。(二)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皖发〔2014〕21号)文件精神,我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