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教育激励》读书笔记(五篇)第一篇:《大师谈教育激励》读书笔记当我拿到《大师谈教育激励》这本书,打开目录的时候,首先被“激励是成功的灵魂”这个标题所吸引。翻开那篇文章,引言这几句很让人思索。能力将在激励中绽放花朵;在批评中萎缩枯竭。成功激励你的孩子,需要走出的第一步,就是要让他设定自己的目标。诉之于一个人的理智可以激发思想,而诉之于一个人的情感情绪则能激发行动。从这些话中,看出激励是成功培养孩子不可缺的力量,激励是一种心智过程也是一种情感过程。事实上,真正地激励孩子的也不是你,是他们自己在激励自己。然而,你可以激起、刺激孩子的内心,引导他的想法和行动意愿。所以,我们只能说激励孩子是影响孩子。你成功激励孩子的态度,在于你在激励孩子时你应该考虑到他的感受。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定要针对孩子的表现激励他们。成功激励的方法很多,我觉得首先要做到鼓励。鼓励是教育者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发展都有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是毫无潜力、毫无天赋的。当你班中的孩子做了好事时,你都要充分的肯定他们,跟他们讲这样做对人、对己的好处。不仅如此,在他们做了好事后,你还应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发他们更进一步。这就是鼓励,它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表扬,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鼓励孩子时要注意,不讽刺他们,以免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不过分赞扬,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鼓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在得到满足、享受自尊感和成功感之后有更高远的目标。要让孩子明白,快乐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结果。如果孩子经常得到父母或老师的鼓励,做起事来就会劲头十足。激励是激发孩子兴趣的营养剂。激励是树立孩子信心的基石。激励是成功的灵魂。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既可以开发一个孩子的潜能,积累信心,也可以培育自觉之人,让生命充满神奇!我们只有在平时多观察、多实践、多思索,才能从微言中晓其大义,才能从平凡处见其神奇,才能真正体会激励的真谛。第二篇:走近教育大师读书笔记培根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的文字使我们脱离了未开化的状态。《走近教育大师》为我搭设了一个平台,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作为这次教师主题读书活动的必读书目之一,正如编者所言,该书让读者一册在手,便能概览从孔子到蔡元培,从苏格拉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张,通读全篇,受益匪浅。书中共收录了47位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论,这个数字应该说不小了,但对于人类xx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实,任何一部辞书都难以容纳所有的教育家。所以,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竞争的时代,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家长联名上书,道老师的好、说老师的坏,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师的数量与质量却是学校真正的生命线。作为一名新教师,孔子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应是指社会、政治的准则和做人的准则。而这些准则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从少年到白头。准则其实是物与俱来的,有的隐藏较深或道理较深,有的则容易让人察觉和接受。不管怎样,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们的悟性所经历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样,但求道的过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谓“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就说现在学校开展的历史读书活动,读书之道,倒并不是真的为了颜如玉、黄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时代,落后于生活。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如果知识不够用了,那就意味着职业生命的结束。——拿什么去教学生!既然要读书,那又要花费许多休息时间,又会出现各种工作上的冲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我思索,佛教认为视名利为空者得道也,对吗?谁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句话老在脑海里沉浮。反复玩味,目光流转,在猜测,这是怎样一种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价也可以承受。处于今天的社会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为“朝闻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与不得,有何区别?求为何求?我们应体现道的价值,体现求的价值,然后死亦无憾。当然,理解为道是自觉,不是自主。朝闻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闻道者可以离开是非(请你支持)之人,进入立行真人世界。这又是另一种境界。走进书本与大师为友,走进书本与经典对话,走近这些教育的痴心汉可以让人少一点浮躁和功利,多一点理解和宽容,更多一点热情和关爱,可以让我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让学校的生命线真正得以延长。工作之余,翻阅了学校发放的《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读了这本书你会知道: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社会中,每天都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在面对人生挫折、情绪波动、心理伤害的时候,我们只要学会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它、对待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中西方的经验也表明,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在生活中做情绪的主人,做快乐的人。第三篇:《销售大师》读书笔记《销售大师》—心得体会3经过前两周的前面七章学习,使我对销售意识、态度、技巧等有了比较深入步的理解;而这一周的的学习后使我对整个销售的过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说是最后三章才是本书的精华,也是作者希望读者能达到的一个境界,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精彩的案例、最全面的观点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是如何成为销售高手、营销高手的。下面将我阅读的每一章结合我的实际情况与各位老总、同志们分享,希望各位老总给予点评,各位同事给予交流:第8章:无形的销售:网络销售技术当我看到这一章的标题时,不禁问自己一句话:当今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脑子里随即碰出了几个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的,世界在变,而且变的很快,世界也很小,小到了我们都叫“地球村”,这也许就是网络化带来的结果吧。销售也是一样,也在从传统的销售慢慢向网络销售转化。全凭第一印象,创造第一印象,看一眼就能够吸引对象,这不是好莱坞大师们的专利,斯蒂文.凡.约德在面对虚拟客户的时代一文中用4个建议向我们展示了他在面对虚拟客户时是什么做的:1、购买决策中搜索引擎的作用搜索引擎对客户的帮助巨大的,它帮助客户寻找产品、评价产品、并由此绘制出他们偏好的卖家清单,然后再做决策2、虚拟的第一印象不管什么是人还是物,错过了第一印象可能就错过了一切,你不会有第二印象的机会了,虚拟的第一印象通常意味着快速的转移、流动、游走,去了就不再回来了。3、赢得在线信誉口碑没有信誉就没有口碑,没有口碑就很难有市场,这是一个永不变的真理4、加入“缝隙”类的小规模社区锁定一些社区,并邀请对你有贡献、感兴趣的人进去,让大家知道你,让他们成为你的朋友和客户。成为别人都愿意参考意见的人,要将自己的定位在影响力的中心。说了这么多,那互联网的销售秘方是什么呢?罗伯特.斯茵菲尔德用tot的想法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做到的:t=唯o=一t=事他们的系统包括四个基本原理:1、2、3、4、一套网络网站的设计想法一套支撑网站运营的销售策略方法不断促进销售量的不断优化的销售流程提升销售结果的多媒体强化剂在这一章中,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网络销售的基本形态和方法,但也只是书本上的而已,现实中我们应该什么做,我相信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我相信这些方法都是共通的。大学这几年的校外兼职中,我也是主要做网络销售这一块,我的最深体会是:1、不管向什么人介绍你的方案,第一印象很重要,一定不要搞得太虚无缥缈,一定要很实在,不要让人的第一印象的传销或者打广告的。2、用心去跟潜在客户交流、不管是生活上、合作的事情甚至是感情都用心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把你当做熟人,只有这样,成功签单才可能离我们不远。3、就算最后我们没有缘分合作,但是我还是很感谢他们给我一个展示我方案、想法的机会,我们也还可以做朋友,也许过后还有合作的可能,经常这种情况是后面他们都介绍他们的朋友给我,让我的潜在客户更多。三年了,我一直用这样的方法做招生宣传和线上解答,当然结果就是还算满意,我也相信到公司后在这一块我会尽快上手,不辜负公司的栽培!第9章:迎接异议:从“抗拒”到“接受”潜在客户的异议可以让销售进程出轨,而此时对销售人员的挑战就是如何处理这样的不同意见,以及如何揭示潜在客户内心的真正想法。凯文.艾肯百利在将抗拒变成机会的5种方法中总结起来就是:抗拒肯定不是什么好事,但作为销售人员,总会在实战中遇到各种坑距,比如:1、人们不接受新的想法2、人们接受工作模式的改变3、人们不接受指责并抗拒和反感4、人们不接受他们不理解的价值观5、人们拒绝购买产品。面对这样的不接受和抗拒时,作为销售人员我们应该什么做?什么样转变客户的购买心理,从“抗拒”转换成“接受”。凯文.艾肯百利在书中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将抗拒变成机会的:1、深思抗拒,抗拒是创新的孵化器,一切进展都从抗拒开始。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对产品的异议可以带来产品的革新。抗拒并不总是坏事,它是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2、学着热爱阻力期待阻力、不要感性化、隐形拥有、不要反抗、用抗拒磨练自己、讲解与探索抗拒背后的秘密。通过这样的方式作者能将抗拒变成机会,我相信我们只要结合实际认真去付出,也会能将抗拒变成机会。有时候我们约到潜在客户,但却不知道什么跟他们交流。顶级人际关系系营销大师哈维.麦凯在文中给了我们11个设问的建议。这11个建议从各个方面考虑到了客户的需求和感受,客户都不希望被推销,而是希望我们的方案能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并带来效益。第10章:关系销售:是虚无缥缈,还是期望信任关系的核心是交往的双方不仅关注自己的兴趣,同时关注对方的兴趣使然。——彼得.法格哈森开篇的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很多人在跟客户交流都喜欢往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领域去开展话题,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客户的感受。好的销售大师都是处处为客户着想,都先在拜访客户前了解他们的兴趣、优势、生活习惯、家庭、老家、甚至毕业学校等。在交流时尽量往客户的长处去开展话题。我自身的感受是我们在与客户交流时尽量找双方的契合点或者喜欢点。比如是两个人是否都喜欢篮球、爬山旅游等,如果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客户就放下防备推销的心态,而是真诚地跟你去聊天,只要客户把你当做朋友了,其实离签单就更近了。我清楚记得我每次做网上招生的线上解答时,我都会认真询问他们的兴趣爱好,家乡、对大学的期望等问题,让他们觉得我不是向他们推销,而是真心帮他们解答问题,往往这样,跟我聊得好的同学总能给我带来意外的收获。在恰当的时间讨论恰当的事,这是关系销售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拥抱关系销售,它总是比其他销售来的更直接,更稳定,而且还有可能会有回头客。关系销售的重点:在动态的商业环境中,仍然能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奥斯森博士介绍了两种类型销售人员:一种是r型的,就是注重关系,侧重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还有一种是t型的意味着交易型,外向的、乐观的、关照的。这两种类型的销售人员侧重点不同,很多时候他们都有不错的业绩,但是从长远来看,t型的销售人员太注重了结果而忘记了过程和后期服务,最后他们往往会被r型销售替代。第11章:签下客户:肺腑之感概销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签单,这个主题进行不仅有益而且健康,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用肺腑直言感概了签单的重要性和一些方法。罗宾.舒克曼在送上内心的关怀时提到了销售的黄金法则:用别人的期待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客户都希望自己享受超一流的服务水平,自己都是vip的感受,只有这样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被尊重,并且愿意和我们合作。所以有时候就是多付出那么一点点,想的再周到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