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毕业论文,报告)以下多篇优质文档供您阅读参考!第一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肥工业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题目:论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指导教师:日期:一、题目名称及来源(一)题目名称:论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二)课题作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口号,这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批判意识,发散意识,逆向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三大意识。其中创新人才最主要的特征是他们思维的批判性,批判意识培养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创新素质,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本课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二、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一)研究目的1.理论拓展。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而批判意识即是创新意识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批判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利于拓展创新意识与创新人才关系的研究,丰富了创新意识中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关系这一具体领域的研究。2.实证目的。本文选取了部分地区和典型高校的学生,老师为研究对象,运用一定调查研究方法,既调查了部分地区高校研究现状,又科学分析了调查问卷等,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利于把握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老师对批判意识认识与培养现状,有利于把握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关系,批判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的研究,有利于对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批判意识作用提出一些关于学生,老师,学校主体的对策。3.提出政策建议。在理论探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重视批判意识培养提供了一些对策。(二)研究的意义选题在本专业范围内,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运用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更新知识。近年来,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由于传统教育和选拔模式的后因效应和束缚,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遇到种种困难,尤其是创新意识培育和重新构建遇到很阻力,创新意识中有一个关键因素即是批判意识。批判是创新的关键。本研究有利于一方面理论探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相互作用,;另一方面调查了我国部分高校现状,并根据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有益于填补或丰富这一领域研究,有利于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本课题研究在国内外研究中属于涉及较少的内容,也算是一个空白区。据互联网和论文检索查阅,设计本内容的研究大都是关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的研究,没有具体研究批判意识与创新人才培养作用的研究。主要文献检索中,如下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一.批判与创新——例如来自互联网的一片普通论文设计《批判性是创新的关键》内容: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关键(黄顺基):伟大的时代是创新的年代,一部人类思想史表明:批判,尤其是冲破传统习俗观念的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可以认为,没有批判,便没有创新;没有批判,便没有新的观点与理论的出现。“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通过思想家们的不朽著作向我们昭示:他们历尽艰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传统的、腐朽的观念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启发人们从新的视角对事关人类命运与前途的问题,重新思考、重新探索,从而为人类历史前进开创新的前景,开辟新的道路。此文简单概述了批判在创新中一些作用,而且泛泛而谈。二.批判精神与创新人才1.《科学的批判精神是创新人才的意志体现》:批判精神是不断推进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手中的生命之火,这火点燃了人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智慧之光。所谓的批判,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历史和现实,进行理性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造新的事物来改变现状,推动社会发展。批判的充分条件是批判者必须具备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性。因此,批判活动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大于批判的本身。事实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批判、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旧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历史上朝代的更替、自然界万物的进化,正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自我批判,逐步朝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结果。批判的前导是敢于怀疑,科学的批判精神是理性怀疑的延伸。没有理性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诩是“新新人类”,以冷峻和另类的眼光来审视社会的批判,就不会有科学的建树。2.《批判与创新人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创新在于人才,创新人才在于创新,创新始于批判,并通过批判而使创新成果更富有价值,因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首要思维范式。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要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就要深入开展对批判性思维范式的研究和训练,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批判、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这两篇文章强调了批判精神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未涉及批判精神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这一具体内容。随着创新人才口号的提出,高校教育改革推进,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此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研究并提出实践方案。四、研究的主要内容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批判意识与创新的关系2.从学生,教师,学校三大教育主体出发,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批判意识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涉及教育思维,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的转变。3.提出了维持性学习模型与创新性学习模型,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学术自由等一些概念4.调查了部分高校现状,并进行了分析,从教育思维,课程,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管理方式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5.论文框架构思第一章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1.创新的涵义创新是知识发现和发明的过程2.创新人才创新性是指个体或群体的本质属性,指具备的创新属性和必备创新素质.创新人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能够进行创新学习塑造创新能力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最根本就是创造性发展教育的功能在于学生老师创新教育活动,高校国家发展战略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意义第二章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问题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好的认知大学生在创新实践中缺乏贯彻意志,创新能力滞后2.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新“知行”反差明显教师在塑造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创新教育意识能力和教学内容评价有待提高高校有待加强创新制度和创新环境建设,以发挥其有效管理激励职能第三章批判意识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批判意识是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什么是批判意识批判意识与创新意识2.批判意识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批判意识有利于创新人才塑造创新意识批判意识有利于创新人才进行创新学习形成创新能力3批判意识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生学习思维,学习模式,创新能力教师教育思维,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高校管理思维,管理制度,学术氛围第四章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批判意识培养的实证研究——以合肥地区为例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2.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批判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原因透析第五章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进行批判意识培养的对策1.教育思维2.教学内容3.考核方式4.管理方式五.研究方案1.理论探究——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按照以上论文框架进行理论探究2.实证研究——调查了部分高校现状,并进行了分析,从教育思维,课程,教学内容,考试方式和管理方式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调查对象选择——合肥(请你收藏,请便下次访问)市三种类型的高校,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对外经贸学院,运用问卷资料法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六、研究的进度安排1.—确立论文选题,搜集、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并撰写研究综述,基本确立文章的主体框架。2.—继续收集资料,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和撰写论文,进一步充实细化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完成论文初稿。3.—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润色,最终完成定稿,并进行答辩准备。七、参考文献1.浅谈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校外教育》,孙鹏燕2.批判性思维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考试周刊》3.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张涛4.综合性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探究,《黑龙江教育》,项子微蔡文伯5.温家宝在同济大学的演讲6.成就创新性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学报》,俞立森沈伟其7.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大学个性化教育初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学报》,余汉成8.如何破解_钱学森之问_兼论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学改革9.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学书10.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崔崇方11.美国大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中国发明与专利》第43期,张晓鹏12.国内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述评_兼及与国外相关研究的比较,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许金红13.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安康学院,宋莎莎14.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师的创新素质,《广西大学学报》,徐春明周方明15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_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煤炭高等教育》,张志强16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深层次思考,《中国高等教育》,戚业国17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研究,《黑龙江教育》,李红旗18关于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的几点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袁东19.科学哲学与批判_创新思维,《科学哲学》,张志林20批判与超越_专家型教师_概念再探析,《教育科学》,徐红等等第二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专业:英语语言文学论文题目:abriefanalysisofheroinepersonalityinjaneeyre《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一、选题背景、意义《简·爱》写于1846年,是夏洛蒂的第二部小说。她借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女子奋斗的经历,抒发了自己胸中的积愫,深深打动了当时的读者。小说于1847年秋以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随即在次年又相继两次再版。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由此进入英国著名小说家的行列。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简爱的生动形象,集中描写她为谋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爱情平等权利而进行的斗争。论文主要从心理、语言、思想、行为等方面分析《简爱》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二、研究方法阅读大量的相关评论书籍和论文,搜集有用的资料,通过概念阐释、引证、例证、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简爱》中主人公不同方面所反映出的性格做以研究三、最新研究成果在《简爱》的研究中,纵观整个过程,该部作品经历了各种评论时代。由于《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极强反抗精神的文学女性人物形象,故此,国内外众多学者都纷纷从女权主义视角对文本进行了深刻透彻分析。近几年用虚实相关理论研究简爱也出现了,并做出了相当成功研究成果,但在我国学者运用叙事相关理论研究《简爱》的历史不长四、参考文献1周澍在死地上养育丁香——试论赫丝黛与简·爱的精神放逐历程[j];台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2郭广田自尊自卑反抗──简·爱性格分析[j];天中学刊;1999年s1期3吴文亮艰难困苦环境下的伟大爱情——析简·爱独立而有尊严的爱[j];山花;2014年12期4张佐娟《简·爱》中的婚姻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4期5姜薇薇,陈兰;二十世纪对十九世纪的反思——如何看琼·里斯的《苍海茫茫》[j];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04期6张妍钰《简·爱》:心灵启明灯[j];中文自修;2014年05期7仇李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局限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10期8仇李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局限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11期9赵淑元《简·爱》主人公性格浅析[j];作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