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临床医师实践技能知识考点(一百零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所示解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左侧丘脑出血)诊断依据:(1)定位诊断:因有右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并无偏盲故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深部病变,结合脑CT扫描定位于左侧丘脑。(2)定性诊断:年龄75岁,因便秘用力屏气后突然起病,头痛较明显,存在高血压病史多年且控制不佳的病史,脑CT示颅内高密度病变,故考虑高血压性脑出血。(二)鉴别诊断1.脑梗死:常于安静状态起病,头颅CT示低密度改变,与本病例不符。2.在病因诊断方面鉴别1)脑血管畸形:可出现脑出血,但一般发生在30~40左右的青壮年,病灶多位于皮质的浅表额、颞、顶、枕区,常伴癫痫、失语等症状。与本病例不符。2)脑淀粉样血管病:可出现脑出血,但与高血压无关,多为脑表的脑叶出血,亦与本病例不符。(三)进一步检查1.必要时MR检查。2.血管炎的抗体检查如类风湿因子、血沉、SSA/SSB、梅毒螺旋体抗体(RPR、TPPA)、ANCA等。3.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可鉴别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在脑血管炎(如曲菌、毛霉菌等真菌性血管炎、系统性血管炎等)均可发现白细胞增高,帮助定性诊断。(四)治疗原则1.绝对卧床。2.降压药物治疗:血压降到160/90mmHg左右3.降颅压:20%甘露醇250ml,每6~8h一次。4.支持治疗。5.观察病情:如血肿的出血量增多、意识障碍等符合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或引流。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为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一、临床表现中老年患者多见,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可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反复TIA发作。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脑梗死(1)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如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全无症状。若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TIA,也可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缺血症状。可有同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眼动脉受累时,可有单眼一过性失明。颈内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2)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可伴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病变可有体像障碍。主干闭塞常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皮质支闭塞:偏瘫,偏身感觉障碍,面部、上肢为重。深穿支闭塞:对侧偏瘫,肢体、面、舌受累均等。(3)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主侧半球病变可有Broca失语。深穿支闭塞,出现对侧面、舌瘫和上肢轻瘫。双侧闭塞可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脑梗死(1)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变异很大。主干闭塞表现为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优势半球受累伴有失读。皮质支闭塞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偏盲(黄斑回避)。深穿支闭塞可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可有丘脑综合征,红核丘脑综合征等。(2)椎动脉血栓形成若两侧椎动脉粗细差别不大,一侧闭塞,可通过对侧代偿,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如一侧细小,供血侧动脉闭塞则可导致明显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受损);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舌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损伤);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对侧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同侧Horner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伤)。3.基底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病情迅速进展出现球麻痹、四肢瘫、昏迷,并导致死亡。二、辅助检查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脂、心电图等。2.头颅CT发病后24小时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可有一些轻微改变)。24小时以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病灶。2周左右梗死病灶(由于水肿减轻,吞噬细胞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等密度,难以分辨。(称为模糊效应)。3.MRI梗死后数小时,即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可发现脑干、小脑梗死和小灶梗死。DWI(弥散加权成像)和PWI(灌注加权成像)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检测到缺血性改变。4.血管造影DSA、CTA、MRA可显示脑部大动脉的闭塞、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变。5.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6.SPECT和PET可在发病后数分钟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和局部脑血流变化。检查一般正常。目前已不再广泛应用于诊断一般的脑卒中。三、诊断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静息状态下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发作的TIA,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脑脊液正常,SPECT、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有助于早期诊断,DSA、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MRA可发现血管异常。四、鉴别诊断1.与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栓塞鉴别见前述。2.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多有头部外伤史,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头颅CT有助于鉴别。3.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或脑脓肿等也可急性发作,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但脑脓肿可有身体其他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的病史,头部CT及MRI有助于鉴别。五、治疗1.急性期治疗(1)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加强护理。2)调控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不需降压治疗;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以上,给予缓慢降压治疗。3)控制血糖急性卒中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如血糖超过11.1mmol/L,应用胰岛素降糖,将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处理相应并发症。(2)溶栓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UK)。1)主要适应证①年龄不超过75岁;②发病6小时之内;③血压低于180/110mmHg;④CT排除脑出血;⑥患者或家属同意等。2)主要禁忌证①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素质;②近3个月有脑卒中、脑外伤史和心肌梗死病史,3周内有胃肠道或泌尿系统出血病史,2周内有接受较大的外科手术史;③血压高于180/110mmHg;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等。(3)抗凝治疗主要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华法林等。中至重度卒中患者不建议抗凝,主要并发症为出血倾向和血小板减少。(4)降纤治疗降解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巴曲酶、降纤酶、安克洛酶等。(5)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6)脑保护治疗。2.恢复期治疗(1)康复治疗。(2)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必备例题】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