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本关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本“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村干部对于破解“三农”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因此,选优配强村干部至关重要。本文以XXXX为例,通过走访乡镇、农村,与乡镇、农村干部群众座谈,请示领导指点,调查收集数据等多种方式,深入分析村干部队伍现状、特点,剖析村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方式和薄弱环节,提出强化村干部队伍素质、完善村干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对策,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下面,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XX市村干部队伍概况(一)村干部队伍现状XX市现有XX个乡镇,所辖行政村XX个,有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XX名,其中,村党支部委员XX名、村委会委员XX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XX名,交叉任职委员XX名。1.村干部年龄结构方面。村干部平均年龄XX岁,村党支部干部平均年龄XX岁,其中,35岁以下XX人,占XX%,35-55岁XX人,占XX%,55岁以上XX人,占XX%;村委会干部平均年龄XX岁,最大年龄XX岁,最小年龄XX岁,其中,35岁以下XX人,占XX%,35-55岁XX人,占XX%,55岁以上XX人,占XX%;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平均XX岁,其中,35岁以下XX人,占XX%,35-55岁XX人,占XX%,55岁以上XX人,占XX%。2.村干部文化水平方面。村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XX人,占XX%,高中或中专学历XX人,占XX%,初中及以下学历XX人,占XX%。其中,村党支部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XX人,占XX%,高中或中专学历XX人,占XX%,初中及以下学历XX人,占XX%;村委会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XX人,占XX%,高中或中专学历XX人,占XX%,初中及以下学历XX人,占XX%;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XX人,占XX%,高中或中专学历XX人,占XX%,初中及以下学历XX人,占XX%。3.村干部后备人才储备情况。全市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XX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XX名、占XX%,大专及以上学历的XX名、占XX%,朝鲜族XX名、占XX%。除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外,储备其他村干部后备人才XX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XX名、占XX%,大专及以上学历的XX名、占XX%,朝鲜族XX名、占XX%。从上述数据分析,现任村干部呈现出年龄偏高、学历层次偏低的态势,已储备的后备人才结构不优,年轻化程度、学历层次、朝鲜族占比仍相对偏低。(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级干部选拔难、服务意识淡薄等情况,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一定成效。村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下降,文化程度上升,少数民族和妇女比例提高,结构渐趋合理,整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1.公开选拔村书记。为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能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针对暂无合适书记人选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打破“本乡本土”地域局限,在XX州内公开选拔人员,重点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在岗大学生村官等4类人选中,公开选拔并储备XX名村书记后备人选,全部由乡镇党委直接管理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其中XX人在2016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成功当选村书记。2.实行村干部“底线”考核管理。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定《村干部“底线”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和《村干部“底线”考核管理项目表》,村干部违反“底线”,导致中心工作推进滞后,村集体、群众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实施组织处理。同时,镇村党组织与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签订《村干部辞职承诺书》,日常考核扣分超过40分,或连续2次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1/2,或存在不服从组织决定、参与越级上访、涉黑涉恶、受到行政拘留、判处刑罚等恶劣行为的,将视为本人自动辞职。“底线”考核管理实施后,村干部违纪违法同比下降XX%。3.实现村干部培训全覆盖。坚持“服务大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原则,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基层村干部培训工作。将基层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专题研究、全面部署,确保培训经费足额、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州市党校、涉农部门培训资源,在常规集中授课的基础上,通过送课下乡、体验式教学、示范典型经验交流、乡镇领导“现身说法”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全方位培训,既在全局角度教学,加强村干部对全市发展方向把握,又能结合各村村情和自身优势,实现“点对点”的培训指导,切实明晰了发展思路,提高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二、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个别指标不够优化,村班子职数配备不科学。在2016年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过程中,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着眼有利于村“两委”班子整体功能发挥、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一肩挑”及各项换届指标。但受民族、地域等因素限制,全市“一肩挑”XX人、占比XX%。返乡创业及35岁以下村“两委”委员比例也未达到省州要求。此外,“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超过5人(不含5人)的村XX个。这种村班子职数配备不尽合理和“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村“两委”成员报酬待遇,致使工作任务和压力不对等,诱发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减弱的情况。2.人口大量外流,后备干部素质良莠不齐。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村、边境村,空巢化、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常年在家不足百人的村XX个;常年在家党员不足10人的村XX个;边境村户籍人口XX人,常住人口XX人,流失比例高达XX%;边境村户籍党员XX人,常住党员XX人,流失比例达XX%。人口流失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造成严重冲击,直接导致村级组织无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虽然注重从优秀农民、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村级后备队伍中,但党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等问题仍然存在,换届时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问题还在发生,有的村因村级后备人才相对匮乏,导致进展缓慢、换届延期。3.首责主业意识不强,“底线”管理落实不到位。少数村干部落实主体责任不主动、不担当、不到位,主观上服务群众意识不浓、思想守旧。虽然每年举办培训班,但多是“填鸭式”、“灌输式”的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市级层面对村干部参加培训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的“空档”,致使教育培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一些村干部“混日子”思想严重,既不思考解决本村重点难点问题,又不按规定坐班值班,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仍然存在,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屡有发生。2015年,全市共查处违法违纪村干部XX名,其中,村书记XX名,这与乡党委管理不到位、推行“底线管理”打折扣有直接关系。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强化村干部首责主业意识。严把教育关,构建市、乡两级同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模式,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尤其要把《条例》、《准则》的学习教育列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时刻为村干部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严把管理关,把村干部坐班值班、代询代办、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内容列为督查的重点,通过“撒网式”、“点穴式”的明察暗访以及村干部服务群众远程纪实监控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网络,把监督检查的结果纳入村干部“底线管理”的范畴,倒逼村干部有畏有为。2.创新村党支部党内生活。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党内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如党日制度、“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确保党内组织生活时间每月不得少于1次。突出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探索开展“互联网+”组织生活,借助官方微信平台、党建微信群、远程教育平台等载体,不断改进组织生活形式,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3.提升村级党组织创业带富能力。拓宽选人视野,注重在农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任人、农村经纪人、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物色发现后备人才,特别是加大开展“返乡创业回引工程”力度,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回来,并把其吸收进村干部后备人才队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逐步改善村“两委”班子人员结构。整合党建资源,推行乡镇干部、村干部“1+1”结对帮带,大力选派党建指导员、“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组织机关党组织挂钩村党组织、机关党员结对贫困户,助推农村党组织带民致富。4.开展农村党建星级评定工作。紧紧围绕推动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有效落实,以州、市农村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内容为主要评定指标,把群众对党组织书记、村干部作用发挥、党员作用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等六个方面的满意度作为重要参考标准,逐级对村、乡党组织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分别授予相应星级,以激发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动力,整体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把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力支撑和坚强保证。5.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与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力保障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和其他村“两委”干部基本报酬按照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并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同时,结合村干部考核,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全面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为民服务代办领办约办、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健全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等机制,对存在违规违纪行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村干部酌情扣减村干部报酬,逐步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提升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