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六十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肠梗阻一、病因1.肠腔堵塞:寄生虫、粪块、大胆石、异物等。2.肠管受压:肠粘连、扭转、嵌顿性疝、腹腔内肿瘤压迫、索带压迫等。3.肠壁病变:先天性肠道闭锁、肿瘤、炎性狭窄、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4.动力障碍:急性腹膜炎、手术或毒素刺激、低血钾等使肠管麻痹,或神经刺激反射致肠管痉挛。二、分类1.按梗阻的原因可分为3类(1)机械性肠梗阻:粘连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多发生在以往有过腹部手术或炎症史的病人。(2)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3)缺血性肠梗阻:肠管无机械性阻塞面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失去蠕动力。2.按肠壁血供情况分为两类(1)单纯性肠梗阻:仅有肠腔阻塞而无肠壁血供障碍,称为单纯性肠梗阻。(2)绞窄性肠梗阻:在肠腔阻塞时,肠壁因血管被绞窄而引起缺血坏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3.按梗阻发生的部位分为两类(1)小肠梗阻:高位(十二指肠、空肠)、低位(远端回肠)。(2)结肠梗阻:多发生于左侧结肠,尤以乙状结肠或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为多见。4.按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梗阻与不完全性(或部分性)梗阻。5.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肠梗阻与慢性肠梗阻。三、病理1.肠管病理变化:各类肠梗阻发生变化不完全一致,轻重各异。(1)急性单纯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1)梗阻部位以上:肠蠕动增强,液体、气体积聚,肠管扩张、膨胀,梗阻部位愈低、时间愈长,膨胀愈明显,肠壁变薄,肠腔压力增高,可使管壁血运发生障碍,有血性渗出物。绞窄、穿孔,多发生在梗阻部位,并形成急性腹膜炎。2)梗阻部位以下:肠管空虚。(2)麻痹性肠梗阻:因小、大肠均无蠕动,全肠管扩张。(3)慢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肠壁可代偿性肥厚。2.全身病理生理变化(1)体液丢失:胃肠道每日有约8000ml分泌液,正常时绝大部分被再吸收。1)肠梗阻后①不能进食、呕吐,使胃肠道液体大量丢失。②低位梗阻时,肠液不能被吸收而潴留在肠腔内。③肠管过度膨胀,肠壁水肿,使血浆向肠壁、肠腔、腹腔渗出。④如为肠绞窄更丢失大量血液。2)感染和中毒: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从肠内渗透至腹腔,被吸收而引起严重化脓性腹膜炎和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早期体液丢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后期如有肠绞窄、坏死、穿孔和感染时,大量毒素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感染性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乃至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MOFS),以致死亡。4)呼吸功能障碍:因腹胀、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易致缺氧。临床表现——痛、吐、胀、闭(停止排气排便)和腹部体征1.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低位性者明显),恶心呕吐(高位性者早而频),多无排便排气。2.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低位性者明显),有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阵发性亢进或有气过水声(低位性者多见)。3.X线检查可见肠胀气及气液面。4.常有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四、鉴别诊断——各种类型肠梗阻的特点(1)(2)(3)五、诊断——常见肠梗阻的病因类型诊断1.肠套叠:三大表现是腹痛、血便、腹部肿块(1)急性:多见于小儿,呕吐、果酱样便、腊肠形肿块。X呈“杯口状”或“弹簧”样。(2)慢性:多见于成人。2.肠扭转(1)小肠扭转:青壮年,饱餐后剧烈运动时突发,X可见空回肠换位或“假瘤征”、“咖啡豆征”。(2)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有慢性便秘的老年男性,腹部呈不对称高度膨胀,X见马蹄状结肠袢,立位两个液平,钡灌肠“鸟嘴形”。六、治疗(一)基本处理(无论是否手术都需要)1.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轻腹胀和毒素吸收。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早期补液为主;后期尚需输血浆或全血,补钾、碱性溶液。3.防治感染:应用针对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4.对症处理。(二)非手术治疗1.禁食2.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3.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梗阻。(三)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各种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和先天性畸形引起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无效者。2.方法(1)解除梗阻病因(2)肠切除肠吻合术(3)短路手术(4)肠造口或肠外置术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