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配套说课稿-马参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超重与失重》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石家庄一中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超重与失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认识物理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导和指导,重视对学生的物理思维以及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更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更多的问题。基于这一理念,同时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具体地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主要教学环节这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设计思想。一、教材分析和三维目标的确定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超重与失重》是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七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中一个具体的专题,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超重与失重又是生活中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节课不论从“学以致用”上还是从纠正生活中的错误观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超重失重的现象以及规律,可以利用简单器材设计有趣的实验来亲身体验,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3、重难点的确定以及依据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利用超重和失重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情境下的问题时经常出错,如“一个人在地面可举起50公斤的物体,那么在以一定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可起多少公斤的物体”,在这类问题上经常出错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对于超重和失重的概念以及实质理解不深刻,并且在解题时常常只关心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忽视了加速度的方向。所以我把以下几点确定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二、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1、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存在的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和牛顿定律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能力。但同时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并且缺乏在理解问题时的思维变通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自主意识增强的阶段。2、教学设计思想所以我打算在教学中,本着中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启发性原则,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选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习材料和实例,使学生主动地感知物理现象,进而通过分析、归纳、交流、实验探究等过程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从而进行概念的建构。三、主要教学过程首先,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自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紧接着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一个侧壁开有小孔的塑料杯,在静止状态下不断有水从小孔中流出。这一现象司空见惯,学生也会不以为然,此时顺势提出问题:如果现在把塑料杯从静止自由释放,那么水会从小孔中流出吗?这时学生便会一下子陷入到思考当中。之所以选用这个实验引入,是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面临此类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所以这个实验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大胆地猜想。并且我打算把最终的实验现象作为一个悬念放到本节课内容介绍完之后再来演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听课,激发学习的兴趣,再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实验现象。接下来,展示教学用的台秤,并把若干砝码放在台秤上,学生会观察到台秤指针指示某一示数。此时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台秤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力。那么台秤的示数一定是所称物体重力的大小吗?如果不是,台秤的示数表示的一定是什么?通过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两点:1、台秤的示数表示的是压力的大小,而不总是重力的大小;2、压力大小是可以变化的,而物体的重力不变。进而给出“视重”和“实重”的概念。这样也就为学生学习后面的重点内容做好打下了基础。为了再次吸引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曾经是否体会过,在直梯升降的过程中,你对电梯底板的压力有何变化?此时学生会积极地把自己置于乘坐电梯时的情景当中,仔细回忆,然后这时再来播放“在电梯中称重”的实验视频,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跟着视频切身体会坐直梯时的感受,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上,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先让学生观察直梯上升的整个过程,然后回答问题。…………。对于这两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给出答案,教师顺势给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有了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基本认识后,进而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所遵循的物理规律。让学生继续观看视频,分别记录下直梯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并独立完成给出的表格。然后再次提出问题:试从这一实验中总结出,物体什么时候发生超重现象,什么时候发生失重现象?或者说发生超重现象还是失重现象,其条件是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后,进行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这一问题。在此期间,教师巡视,掌握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对各小组得出的结论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接下来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使学生中间那些错误的或者不合理的观点充分暴露出来,进而引导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本节课的重点结论。…………。这一结论是本节课知识的重点,所以这个环节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预计15分钟。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不仅能对超失重问题进行定性分析,还能进行定量计算。所以接下来,给出这样一道课堂练习。通过这道习题来强化学生的书写规范,同时也为引入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完全失重做了铺垫。之后,为了引出本节课最后一个知识点——完全失重,同时呼应上课一开始时还没有完成的塑料杯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探讨这样三个层层深入的问题。1、随着直梯向下的加速度变大,视重会如何变化?2、直梯中的体重计是否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示数变为零?试通过计算验证你的想法。3、在上课一开始的实验中,如果让塑料瓶自由下落,水会从小孔中流出吗?对于这一问题,你是否有了新的看法。最终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明白了这一道理后,这时再来演示塑料杯实验,这样也就深化了学生对完全失重现象的认识。完全失重的概念是本节课知识的难点,所以在这一环节也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预计10分钟左右。至此,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就完成了,最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做一小结。并布置作业:除了相关习题之外,再布置一个开放性作业:通过思考或者查阅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从而使知识的学习最终回归于生活,并且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了。谢谢您的指导。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