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报发表了对银监会主席郭树清的专访,强调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向市场传递了中国政府控制宏观杠杆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决心。自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就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从去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协调,尤其是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之后,从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入手,开始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应当说,金融体系内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内部的杠杆率持续降低,有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银监会的数据显示,在全年新增贷款12.6%的情况下,银行业总资产只增长8.7%,增速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相当于在向实体经济多投入的同时少扩张约16万亿元。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万多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总体呈现收缩态势。但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目标是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硬性约束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因此,在控制宏观杠杆率,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等方面,监管工作依然任重道远。金融体系内部通过增加杠杆的空转游戏容易治理,最难的是需求端错综复杂的债务,而金融供给端缺乏治理又导致双方之间存在风险。因此,为了防止“灰犀牛”和“黑天鹅”隐患威胁到我国的金融稳定,还必须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整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应当说,金融需求端的治理早就有专门性的政策加以配合,比如对地产行业的调控与出台相关限制政策,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严厉警告,对影子银行有序拆借,对某些金融控股公司以及杠杆率比较高的投资公司都早已进行了布控和直接介入,引导他们有序进行去杠杆的工作。而在供给端,过度追逐利益,风险意识过低,监管不力是导致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金融机构股东治理与公司治理出了问题。就像郭树清所说,既存在股东不作为、不到位,从而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发生了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干预银行正常经营的问题。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因此,未来将加强股权管理和董事会建设,加强对股东的穿透监管,大力整治隐形股东和股权代持现象。强化董事履职评价、考核和问责,提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等等。但是,市场依然怀疑政府在推进降低宏观杠杆率,尤其金融体系内继续保持紧缩的状态,可能会导致类似2013年的钱荒现象发生,市场预期为了防止引爆危机,政府可能不得不重启宽松政策。这种依据历史作出的预期不利于市场主动降低杠杆。因此,中国各级领导必须通过喊话不断向市场传递降低宏观杠杆率以及整顿金融市场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渐进式但又“稳中求进”的政策和措施,给市场树立政府动真格的确定性预期,迫使他们主动寻求降低杠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要给予那些较大的金融集团或生产企业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拥有主动去杠杆的机会。当然,对待僵尸企业应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尽快清理,清理本身也是向市场传递中国政府强大的决心。(原标题:市场须充分认知政府防控金融风险的决心)(责任编辑: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