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河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虚假大学预警名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南政法干警申论热点:中国虚假大学预警名单郑州政法干警交流群号:90711758近日,民间教育网站“上大学网”公布了“2014年中国虚假大学预警名单”,全国60所“大学”榜上有名。这些虚假大学自建官方网站,虚构校名校址,自造百科词条,欺骗性极强。榜单发布后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其实,这已经是该网站继去年来,第三次发布虚假大学榜,虚假大学屡禁不绝的乱象着实让人忧虑。调查结果更是显示,此次登上名单的虚假大学不少此前都被披露过。原来竟然有60所虚假大学就存在于我们身边,这不能不让人吃惊。但倘若观察得再仔细些,一些虚假大学的常年存在,无疑比虚假大学本身更值得关注。为什么被媒体反复报道后,这些李鬼式大学还能坚挺不倒?为什么它们还有着数目可观的生源?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被厘清,那么对于虚假大学的治理,就很难说能够真正深入与彻底,它们也自然会再次出现到虚假大学名单中。一切所由何来?我们注意到网上的一种观点是,虚假大学的经年存在,主要是因为社会中长久不衰的文凭意识,所以治理力度再怎样强大,亦无法杜绝那些“热爱文凭者”掉入虚假大学的陷阱。不能说观点毫无道理,但它却有些似是而非。在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里,追求文凭和更高学历是一种错误吗?按照这种观点的推论,要让虚假大学消失,主要责任在于受骗者,经得起推敲吗?讨论虚假大学最应该探讨什么?显然依旧是监管问题。报道中的一个细节是,记者在上海采访中,对于虚假大学现象,被假冒的大学表示自己“很无奈”,教育部门则表示无管辖义务,公安部门则强调无报案难受理——这不免是一个悖论:对于明显涉嫌欺诈的虚假大学,竟然处于某种监管真空中。监管真空是怎样发生的?如果说一次的行骗得逞具有偶然性,那么多年间同一个学校相似的行骗手段也能够成功,就只能验证相关治理的发力迟缓。无严厉的惩戒,那么行骗难免“屡禁不止”。在所有的社会行骗手段中,虚假招生其实是危害性极大一种。因为它欺骗的是那些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赔上的可能是这些年轻人的四年乃至一生的前途。而一个有希望的社会,不应该辜负年轻的面孔。唯愿“虚假大学预警名单”不再在下一年出现,唯愿监管者切实行动,走出当前“只能预防”的虚假大学治理困境。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