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学科一轮复习备考建议(高中教学视导报告节选):1、认真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不上无准备之课。要克服重学习目标,轻课程目标的倾向,备课首先要学习课程标准。同时要备学情分析,尊重学生的学科智能差异,确立多元智能评价观;分析学生的思维品质差异,正确归因,因材施教。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活化处理,即将教材内容按其生活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技能。一要点拨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不仅仅是教知识,更要教方法,教心态,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探求知识;二要启发学生思维,要潜心研究如何调动学生。课堂上,老师要控制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充分表达思想,不能为赶进度而没有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三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遇到疑南问题时,有时要主动“示弱”,要把“会提问”作为教师教学的必备能力,把“启发学生提问”作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动力,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四是要合理处理“课本”与“资料”的关系,资料要有所取舍,为落实课本知识所用。备课越细致,越能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突然发问和讨论中伴生出的新问题,教师就能从容应对,相机诱导,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2、落实课改精神,突现课程性质,加强学科素养。2014年高考题体现了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注重学生成长的人文情怀,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厚重气息,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显著特征都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所以教师不管是新课讲授还是在复习教学中,首先有个目标定位的问题,要有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即学科素养,是在“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上,提高“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形成学科思想方法(即模块目标),落实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即具体知识点)。建议每个单元第一节课不要讲具体内容,而是和学生学习课程标准,一起浏览学科的学习目标,告知学习的相关内容,讨论学习计划和方法,通过“章头语”的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传授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主见、辩别力,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格修养。3、以培养能力为中心。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新知而不是直接传授;适当关注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新知,在组织备考时要遴选或创编一定量的新知学习类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首先,要把握不同形式材料在呈现信息上的特点,掌握全面、准确提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在研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单个材2料,提取显性信息,又要分析多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取隐性信息。同时,把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与要求。要在研读、分析高考其次,着力训练分析、解决问题时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还要注意提升学生构建答案时科学运用学科术语进行表述的能力。4、落实主干知识,讲清重点知识,警示易错知识。在第一轮复习中,整合知识结构时不遗漏主干知识,要讲清每个主干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地位。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既要全面,更要着力搞好主干知识的复习。全面研读近5年的高考试题,找出其中的高频考点及其高频要点,对考生易错的思维含量大的考点,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力求突破。落实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建议分三个层次,逐层深入:第一层次,强化对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把握,合理拓展知识层次;第二层次,训练对语言变式的识别,训练基于知识的推理与引申;第三层次,回到具体情境中,训练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对知识的理解与推导。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知识提法的变化,学生入学时用的教材和现在的新版教材(2014年3月第6版)在很多提法上有了新的变化,过去的提法不会被列入高考内容。5、创设新情境,把知识放在具体情境中复习。高考复习要坚持“知识、热点、方法”三位一体的方法原则,即以知识为主线,联系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以能力为核心,注重解题方法训练。特别是第一轮复习,要避免搞成单纯的知识复习,而应联系重大时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提升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一轮织锦,二轮添花。6、用精选的好题把主干知识串起来,让答题与知识结合起来。把历年高考题进行科学分类,归纳出答题的一般方法,结合精选的高考原题,传授给学生答题规范和技巧,以高考原题解题思路启发学生,举以反三。精细、深入、深刻地引导学生研究高考题,挖掘高考题的教学备考价值。精选好题,组成题组,集约性复习。7、回归课本,编制好学案。高考命题重视课本,重视对课本主干知识的考查,重视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调动技巧和运用能力,重视考查考生对课本框架结构所蕴涵的知识逻辑、学科思想和学科思维方法的理解、领悟和运用。所以备考必须重视对课本的运用,按课本的“单元——课——框——目”的层次逐一落实主干知识,编制“知识(课本及整合)——习题(好题)——拓展(时政)——重构”为线索的学案。首先要给学生建立知识框架,以高考高频考点为引导,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训练,形成清晰的系统知识架3构,消除遗漏的知识“死角”,实现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灵活迁移和应用知识去解答问题。记忆时采用默记的方式,即根据“纲目”去回顾整体内容,如果回顾不起来再阅读书本内容。背诵时间可以安排在晚饭后和睡前各一小时的黄金时段,晚饭后时段尽可能大声背诵课本基础知识内容,睡前时段采用默记的方式去梳理知识网络和体系,晚上自习时段则以书写练习为主。8、提高讲评能力。一要掌握学生能力短板,从2014年高考来看,学生在高考中失分得原因主要表现为知识写不准,写不全,写得乱,阅读能力差,不能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思维水平不高。针对这一短板,就要加强知识的记忆,高考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加强记忆是必要手段。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题中找”“题中抄”。二是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思考、表达、动手和总结,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使每个人受益。可以开展每周一题、每周一事、每周一评、每周一悟的学生自编、互评、分享活动。三及时点评学生的思维过程,要积极肯定学生好的思维品质,对思维有偏差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而要从思维原点出发,剖析偏差原因,适时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思考。四是要适时拓展知识总结方法,拓展知识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扩展学生思路,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总结方法是为了把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9、丰富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树立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近年来高考中常常会出现科学题材的试题,这对学生的科技素养特别是科学精神也提出一定要求。针对理想信念缺失与价值体系崩溃这一深层的危机,中央多次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套高考试题在立意、选材上,都注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些试题还体现高考政治试题的教化功能,突显学科价值。为此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丰富科技知识,关注科技发展;崇尚理性,尊重规律,树立科学精神;扩大知识面,丰富人文知识;涵养人性,关心他人,具备悲悯情怀,树立人文精神。10、充分发挥学科备课组作用。要更进一步加强学科备课组教师的分工备课、集体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的集体分工协作的备课模式,每周扎实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事先确定好教研课题和中心发言人,备课组其他成员也认真做好相关准备,让集体教研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多开展组内老师之间的听评课活动,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和优势,变单打独斗为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