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医院观察地点大班小医院观察情景实录故事18幼儿开始自主进取,小医院有三位幼儿进区,穿好自己要扮演角色的衣服后都很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工作区域等候,因为这个时候没有病人要看病。扮演“药剂师“的男孩自己在整理药盒,足足有两分钟后,“药剂师”和“护士”都很兴奋的说有病人了。从隔壁娃娃家过来的“妈妈”和“姐姐”推着婴儿车来给宝宝看病,这个时候的医生不在岗位上,妈妈和姐姐坐在候诊室等医生。主治“医生”回来了,妈妈说孩子的肚子不舒服,医生拿起听诊器在听孩子的心脏,听完了就没有说话,可是“妈妈”发现“医生”听的位置不对就连忙上前指出肚子的位置,“妈妈”很不放心的问了一句:“得的什么病?”“医生”没有详细说明说:“去开点药就行了。”“妈妈”来到“药剂师”面前说:“开点肚疼的药吧”“药剂师”看了看拿出一盒给了“妈妈”。“妈妈”立即说:“这不是肚疼的药!”“药剂师”看了看剩下的药盒说这个就可以。“药剂师”说:“给钱。”这时候“妈妈”发现没有带钱,让姐姐回家拿钱。妈妈自己又抱着宝宝来到到“护士”治疗师,“护士”找了找急救箱开始先拿绷带给宝宝的胳膊处绑上绷带,拿棉花假装蘸蘸消毒水,给娃娃的我胳膊上消毒,然后拿起针管准备打针时一个人打不成,提议让妈妈帮忙扶着胳膊,护士很小心翼翼的在给娃娃打针。然后妈妈和姐姐推着车走了。分析: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主治医生在看病时,会拿起听诊器给娃娃看病,说明孩子还是有这方面的经验,只是需要不断的丰富。观察到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与小医院的各种材料都没有太多的互动,几乎没有和病人交流,到底需要打针、吃药还是输液都没有作出说明。只是娃娃家的妈妈自己要求去开药,去护士治疗处打针,观察到护士在给娃娃打针时有一定的打针流程,先绑绷带、再消毒、在用针管打针这方面的经验还是做得比较好的,做事的专注力很认真,负责。故事二过了一会娃娃家的爸爸拿着药过来说:“药开错了,我们是肚子疼,你开的是发烧的药。”药剂师大声喊着:“没错就是这个药。”爸爸也很无奈的走了。药剂师突然自己打电话说:“不好了,有人发烧了,赶快开着救护车去接他吧。”医生护士将病人接过来以后,就都去娃娃家了。病人一个人躺在那没人管,自言自语说自己要晕了。药剂师过来大声呼喊:“不好了,病人晕倒了”将病人趴在床上后开始做人工工呼吸。得救后,又自己去娃娃家,强行拉来一位病人娃娃家的爸爸很无奈的接受了,医生、药剂师用同样的方法又去娃娃家强行拉了一位病人,可是娃娃家的男孩子不愿意去小医院,一个人又顶不住三个人的力量就只好也无奈的被拉在小医院。病人趴倒在床上。小医院这时一片混乱。音乐响了,各自开始整理衣物和玩具。药剂师和医生先走了,留下护士一人整理。过片刻之后,药剂师才来整理药盒。分析:真的到游戏的时候,幼儿就开始兴奋,开始不遵守游戏规则了,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原因可能在于孩子们的角色意识还有点弱,孩子们都在打电话接送病人非常感兴趣,把注意力都放在隔壁娃娃家强行接病人来看病的时间上,没有方法即使救助病人,没有把自己的生活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在救助病人方面看在来经验是有的,遇到病人后会人工呼吸简单救助,当时就是很吵,后半部分的游戏有点混乱。启示:1.1.注重幼儿遵守游戏的规则。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必须严格遵守。一方面,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开展游戏,实现幼儿自身在各方面的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真正在游戏中,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才能够对游戏有触及心灵深处的感知。2.2.注重提供丰富并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材料。在医院游戏中,要时刻关注幼儿在游戏时幼儿需要的材料,并及时将幼儿需要的材料投放在小医院。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需要选择材料,这样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有益的经验。3.3.注重幼儿游戏的内容性。活动中要懂得医院里的角色分工和具体的职责,例如医生首诊时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护士协助医生完成有关工作,按医嘱给患者进行处置。经常观察候诊患者的病情变化,负责诊疗室的安静、维持就诊秩序,做好等待服务。药剂师负责根据病人的病历、医生的诊断,为病人建议最适合他们的药物,嘱咐病人服用药物时要注意的事项和服用方法。同时要注意引导让幼儿仔细体会了病人与医生的表情、动作等等,注重游戏情节,这样才能丰富游戏行为,提升游戏的经验,并促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发展。4.注重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如果有条件的话希望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了小诊所、医院,让孩子观摩整个医院看病的流程,通过医生正确的示范讲解让孩子亲身感受和观察医院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是什么,扩大幼儿的视野。或者是家长走进课堂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帮助幼儿建立更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