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公共政策部分第一讲总论(前三章)第一章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2、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第二节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4.公共问题:了解。★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7.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的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等。包括以下基本原则:(1)正当性:公共秩序的需要是否比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更为有利(2)必要性: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3)合法性(4)合理性:个人损失得到合理补偿。★第三节怎样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育明教育注:重点章节)1.政治解释: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系列程序化的政治企图,或是为了解决或控制政治争端,或是为了确保一致性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一种理性激励,既包括物质资料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2.三种类型:控制、交易,博弈(1)控制:命令;武力(2)交易:交换政治利益的基本途径就是讨价还价。谈判三部曲包括:A.申明利益,了解各自需求B.创造价值,达到双赢目的C.克服障碍,达成协议(3)博弈:政治的博弈观强调的是非权力环境中人们的战略与战术。它有助于阐述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在既不彼此控制也无需直接交换利益的的情况下令人费解的竞争和合作行为。3.三个层面:(1)微观政治: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2)中观政治: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3)宏观政治: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其特点包括:A.冲突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大大扩展B.解决方式改变C.公众的整体利益更可能得到充分的考虑。第四节(自由主义+政府干预)p245第三章主体、客体、环境★第一节(官方4+非官方5)1、政策主体的定义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是指并不拥有合法权威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人们,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2、政策主体有哪些?其中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非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要重点记忆非官方决策者里面的内容)(1)官方决策者①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②行政决策机关:作用越来越突出③行政执行机关: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通过行政拖拉和无所作为使其他机构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虚壳。④法院: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法令解释权是指法院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分歧的法规的含义。(2)非官方决策者①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其方式包括: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等。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制定不应受个别或少数利益集团的操纵。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由以下因素决定:A成员数量B财力状况C团体实力D领导者能力E群体凝聚力F与政府决策层的关系②政党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③公民个人公民个人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主权者的身份投票、通过代议的形式推举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威胁手段如示威**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④大众传媒指广播、电视、报纸、报刊、杂志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有“第四种权力”之称。大众传媒通过以下特点使其成为现代社会政策主体A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B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有效向政府反映公民所需。C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引导公民的价值取向。D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公众和利益集团借用传媒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传媒利用自己抢先获得信息的优势影响人们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⑤思想库(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名词解释)思想库,或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类型:A官方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或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或具有相对独立的建制。B半官方思想库:一是政府出资重点支持的项目,二是政府与政策研究机构签订合同,三是与政府有关机构有对口挂靠关系的思想库。C民间思想库: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或公司企业赞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D国际思想库:是由不同国家的学者和官员组成的,以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政策研究组织,其研究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3、知识鸿沟:首先获得信息的利益团体或公众在影响公共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由于信息差异而对政策制定造成不同影响的状况被称为“知识鸿沟”,社会的知识鸿沟越大则社会在公共政策方面具有的影响力的差异越大。第二节(作用对象+影响范围)1、什么是政策客体?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和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2、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特征: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认定③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④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⑤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⑥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3、社会问题的类型有哪些?p114①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是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②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不平等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核心家庭、环境问题等)第三节(定义+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构成要素+小字)1、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2、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公共政策和政策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环境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①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③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④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公共政策的作用发挥的好,就能使政策环境不断地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去发展。3、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是怎样的?①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②经济环境的影响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③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政治文化通过社会化过程代代相传,是影响公共政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④社会变迁的影响凡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人口、社会规范等一切社会现象的急剧的变化或渐近的、缓慢的变化都可叫做社会变迁,它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系统的平衡,所以必然会对公共政策造成冲击。⑤国际环境的影响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之前的相互关系。把公共政策置于国际背景中,不仅能比较公共政策的优劣和效能的高低,同时也是每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4、了解中国版地理因素说和权力属地化。第二讲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一、第四章模型及理论第一节(定义+评述+有效性区分)1.模型、具体模型、抽象模型定义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问题。模型可以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合、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2、对模型怎样评述?①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②要注意“错置具体的谬误”。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的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①排列并简化现实②认定重要层面③符合社会现实④提供有意义的沟通⑤指导调查和研究⑥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第二节(10种)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2)条件: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3)缺陷:3、2、2、4、5(4)步骤: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排序选出最优方案(5)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