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依法治国心得体会范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7年、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今天,我们党对依法治国进行再部署,既缘于历史经验,也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依法治国是当务之急。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依法治国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的情况时常发生。从xxxx年到xxxx年的XX年间,反腐倡廉12次名列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前xxxx名。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等网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无不与法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的老百姓,许多人可能认为,法治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打官司上诉,小到购物看病,法治的身影无处不在。但现如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暴力拆迁现象有之,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有之,对环境违法行为视而不见或是处罚不严现象有之。要想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指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刻不容缓。你肯定有过去政府部门办事吃闭门羹、看脸色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不仅关乎办事的效率,更关乎尊严。相信你肯定遇到过权力寻租的事情,手里有点权力就想着变现。官员渎职乃至腐败,让经济社会运行成本陡然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对社会规则和社会风气的毁灭性打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是人类的追求。没有法治以前,人们靠英雄,比如替天行道的水浒好汉;还靠革命,比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近现代革命运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公平正义长期缺席,社会必将崩溃。治理当今中国的社会问题,健全法制、厉行法治,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法治一词的落地,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当时,英国一家媒体评论道,‘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在走向法治中国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进入新世纪,我国立法进程加速,到xxxx年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建立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决策前听证等制度,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公正司法不断提出新举措,修改xxxx大诉讼法,扩大警务狱务公开、司法检察公开,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严格执法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严格执法是确保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的重要保障。执法者在履行职责时,不践踏法律、不徇私枉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行程序,真正通过办好每个案件来体现公平正义,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自己身边。同时,还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法治中国建设的最终标准。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要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法治真正走进群众生活,让群众亲身感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实惠。这样不仅能够让群众知法、守法,还能够用法律来监督政府、监督各级公务人员。只有将法律信仰的标识烙在每位国人心中,让它深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那么公民知法、守法,并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法治社会的建设就不是一句空谈。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规则的正能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依法行政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行政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运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即在于完善这种外部监督机制,如人大的预决算审查制度、质询制度和法院的行政诉讼等制度。可见,政府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奏响了法治中国最强音。在新的征程中,法治会越来越被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亦逐步深入人心,只要全面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法治氛围,广大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才能牢牢铸就中国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