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性质与目的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的任务是借助细胞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寄生虫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先进的检测技术,对病人来自离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病原学、显微镜形态学等检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是为适应我国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目前临床需要的检验专业专门人才而设定。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中最常用的一般检验,但确是临床最需要的部分,通过这些实验而得到简便、快速的检测结果,基本满足临床医学检验筛选疾病的需求。课程的设置与要求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同时注重实践的课程,课程设置在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向临床学习过度阶段,是医学检验专业必修课程,由医学检验系临床血液教研室负责教学安排。课程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实验包括血细胞计数、血涂片检查、尿干化学检测、尿沉渣镜检、阴道分泌物检查、精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熟悉临床检验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常规检验的实践技能;熟悉检验方法学的评价;掌握各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在1个学期内完成,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教学主体,安排在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44学时。本课程设定5学分。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平行进行,理论和实验课每次各安排4学时。实验课以分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实验带教老师先进行讲解及演示,然后由学生单独操作或分工操作完成实验内容。每位学生应参加每次实验,认真完成操作,并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实验结果,按时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课程的教材课程理论教学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指导》。建议将Henry’sClinicalDiagnosisANDManagementBYLaboratoryMethodsTWENTY-FIRSTEDITION作为参考书籍。课程的理论课项目与学时数表一.教学理论时间安排讲授内容讲授时数血液一般检查(一)4血液一般检查(二)4尿液一般检查(一)4尿液一般检查(二)4脑脊液检查、浆膜腔积液4粪便检查及其他4精液、白带、前列腺液检查4脱落细胞学总论4脱落细胞学各论4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4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质控4共计44学时课程的实验项目与学时数表二.教学实验时间安排实验内容实验时数血液一般检查(一)4血液一般检查(二)4血液一般检查(三)4血液一般检查(四)4尿液一般检查4体液检查、粪便检查4生殖道分泌物检查4脱落细胞学检查(一)4脱落细胞学检查(二)4脱落细胞学检查(三)4脱落细胞学检查(四)4共计44学时课程的考核与评分本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期末闭卷笔试考核,考试题型由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构成,考核内容所占比值和授课时数相应;实验部分采取期末操作实践考核。考核成绩总评采用百分值,其中理论考核占80%,实验考核占20%。教学内容理论课部分血液一般检查(1)【教学内容】1.血液标本采集和抗凝剂(1)采血方法: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真空采血法(2)抗凝剂选择:乙二胺四乙酸;草酸盐;肝素,枸橼酸盐2.血液涂片制备和细胞染色(1)血液涂片制备:对一张好的血涂片的要求(2)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3.红细胞计数: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4.血红蛋白测定: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5.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形态改变;临床意义。6.血细胞比容测定: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7.红细胞平均指数:定义;参考值;临床意义。8.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9.网织红细胞计数: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10.点彩红细胞计数: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11.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定义;检测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目的要求】掌握:1.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及评价,抗凝剂的选择应用,血涂片制备方法和染色原理。2.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网织红细胞计数、点彩红细胞、血沉测定的原理、方法评价、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熟悉:1.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2.红细胞的生理和血红蛋白组成及红细胞检查的质量保证。血液一般检查(2)【教学内容】1.白细胞检查(1)白细胞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4)白细胞形态检查: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2.血液分析仪检验原理(1)血细胞计数原理:电阻抗计数原理、仪器组成、血细胞计数原理、红细胞及血小板有关参数检测原理;流式细胞术细胞计数原理、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2)白细胞分类原理:白细胞二分群及三分群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五分类原理(VCS法、SCC法、电阻抗与射频法、多角度激光法)。(3)血红蛋白检测原理。2.血液分析仪检验参数及临床应用(1)血液分析仪检验参数。(2)检验参数的临床应用。3.血液分析仪检验图形及临床应用(1)血细胞直方图及临床应用:白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血小板直方图。(2)血细胞散点图。4.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和全面质量控制(1)血液分析仪的性能评价。(2)血液分析仪全面质量控制。【目的要求】掌握:1.掌握白细胞计数、分类的方法原理、评价,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2.掌握血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熟悉:1.白细胞检查的质量保证。2.仪器所提供参数及图形的临床应用。尿液一般检查(1)【教学内容】1.尿液的生成和检验目的(1)尿液的生成。(2)检验的目的。2.尿液标本采集(1)标本容器准备:采集容器的要求(2)尿液标本采集与运送:尿液标本采集;标记;运送的标准化。(3)尿液标本的种类:各种尿液标本的概念及特点;采集方法及适用范围。3.尿液标本的保存与处理(1)尿液标本的保存:冷藏保存的作用;常用化学防腐剂及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尿液标本保存的质量控制。(2)尿液标本的处理:尿液标本处理方法及结果。4.尿液的理学检查(1)尿量: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2)颜色和透明度: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3)气味。(4)比重: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5)尿渗量: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值;临床意义。5.尿液化学检查(1)尿干化学分析仪:仪器组成;分析试带;仪器检测原理;检测参数;方法学评价。(2)尿液试纸条检测各参数的检测原理、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目的要求】掌握:1.尿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2.尿液理学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3.尿液干化学法参数的分析。4.尿液化学一般检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熟悉:1.尿液的生成和生理。2.尿液理学检验的质量保证。3.尿液化学特殊检验项目;尿化学检验的质量保证和影响因素。尿液一般检查(2)【教学内容】1.尿液沉渣检验方法(1)尿沉渣直接涂片法: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尿沉渣定量分析法;方法学评价;参考值。(3)尿沉渣染色法。2.尿液沉渣形态学检验(1)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2)管型:管型形成的条件;管型的种类及其临床意义。(3)结晶:生理性结晶;病理性结晶。3.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原理;检测参数;临床应用。4.尿沉渣检验质量控制与标准化(1)尿沉渣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前质量控制;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检验后质量控制。(2)尿沉渣检验标准化:材料与仪器的标准化要求;尿液标本的收集及运送;尿液分析;操作规范。【目的要求】掌握: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方法、临床意义。熟悉:尿沉渣镜检的方法学评价及质量保证。脑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查【教学内容】1.脑脊液检查1)标本采集:脑脊液检验适应证和禁忌证。2)理学检查(1)颜色:红色;黄色;白色或灰白色;褐色或黑色。(2)透明度、临床意义。(3)凝固性、临床意义。3)显微镜检查(1)细胞计数:参考值;临床意义(2)分类计数:直接分类和染色分类参考值、临床意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寄生虫病)。(3)细胞学检查:细胞收集和制片;染色方法。(4)临床意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寄生虫病。4)化学和免疫学检查(1)蛋白质检查:Pandy蛋白定性试验;蛋白质定量;参考值;临床意义。(2)葡萄糖测定:参考值;临床意义。(3)氯化物测定:参考值;临床意义。(4)其他测定: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腺苷脱氨酶、溶菌酶、免疫球蛋白测定、髓鞘碱性蛋白临床意义;蛋白质电泳参考值和临床意义;淋巴细胞亚群检查临床意义;抗结核抗体检查临床意义;神经性梅毒检查临床意义;脑寄生虫病检查临床意义。5)病原学检查(1)微生物学。(2)寄生虫学检查。6)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检查特点。2.浆膜腔积液检查1)标本采集与保存。2)理学检查(1)颜色:红色、白色、绿色、棕色、黄色或淡黄色、黑色、草黄色(2)透明度(3)凝块(4)比密3)化学检查(1)蛋白质定量。(2)葡萄糖定量。(3)酶学检查: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淀粉酶。4)免疫学检查(1)C-反应蛋白。(2)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组织多肽抗原。5)显微镜检查(1)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2)有核细胞分类: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浆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间皮细胞增多、其他细胞。(3)细胞学检查。(4)染色体检查。6)病原生物检查(1)寄生虫及虫卵。(2)细菌。7)临床应用: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目的要求】掌握: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方法、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2.浆膜腔积液的一般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熟悉:1.常见的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脑脊液的形成、功能和成分。2.浆膜腔积液的特殊检查。粪便检查及羊水、胃液检查【教学内容】1.粪便检查1)标本采集和处理(1)标本容器(2)标本采集:常规检查;寄生虫检查;化学法隐血试验;脂肪定量试验;粪胆原定量试验。(3)标本检查后处理。2)理学检查(1)粪便量。(2)外观:性状;颜色;寄生虫;结石;气味。3)化学检查(1)酸碱度检查。(2)隐血试验: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临床意义。(3)脂肪检查:检测原理;方法学评价;参考值;临床意义。4)显微镜检查(1)盐水涂片检查:细胞;食物残渣;结晶;微生物学检查。(2)涂片染色检查。(3)常见腹泻病人的粪便检查特征。2.羊水检查(1)标本采集和理化检查:标本采集;理学检查;化学检查(2)胎儿成熟度检查:肺成熟度检查;肾成熟度检查;肝成熟度检查、皮肤成熟度检查、唾液腺成熟度检查。(3)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产前诊断和疾病种类、染色体核型分析、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3.胃液检查(1)胃液理学检查。(2)胃液化学检查。(3)胃液显微镜检查。【目的要求】掌握:1.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学评价及粪便镜检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羊水一般检验及临床意义,胎儿成熟度检查。3.胃酸分泌量测定。熟悉:1.粪便标本的收集与要求,肠道寄生虫的形态特点。2.羊水标本的采集,先天性疾病产前检查。3.胃液检查的临床应用。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教学内容】1.阴道分泌物检查(1)标本采集。(2)一般性状检查:粘性白带;脓性白带;豆腐渣样白带;血性白带;黄色水样白带;奶油状白带。(3)清洁度检查:参考值;临床意义。(4)寄生虫学检查:阴道毛滴虫及检测方法。(5)微生物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