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的重大意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是》2019年第7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深刻阐述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前党内存在的思想困惑,廓清了国内国外的诸多错误认识。文章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重要精辟论述,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逻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上,很多学者做过深入研究,得出了客观公允的结论,但仍有不少人思想上深感迷茫困惑,有质疑改革开放、割裂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曲解乃至诽谤毛泽东历史地位的错误认识。怀疑改革开放者,必然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凡是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加以割裂、对立、相互否定者,必然会反对或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凡是曲解乃至诽谤毛泽东历史地位者,必然会否定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道路,必然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沼;即使在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当中,依然不乏有人对如何认识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拿不准、不敢理直气壮地讲二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担心这样说会贬低改革开放。因此,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关乎到对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正确把握、关乎到对新中国成立70年历史成就的深刻认识、关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因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利于深刻揭示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深入认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规律性;同时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等错误思潮的有力回击。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前30年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物质基础,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思想,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尽管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归根到底是一脉相承的,统一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尽管不同的奋斗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浸透着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思考,既包含着他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客观实际是有失误的,更包含着他艰苦奋斗的贡献。这些正反两方面经验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直接的思想理论准备和指导与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19561966年,经济建设虽有失误,但总体看没有放松生产,10年间共建成530多个大中型项目;新兴工业部门迅速成长,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子、石化、原子能、导弹等新兴工业部门;除原有沿海工业基地外,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从来没有工业的地方,办起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建成一批新的工业基地。1966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其中包括一些新铁路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的投产,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等。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使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技术垄断,提高了国防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前30年取得的精神文明成果也值得关注。在战胜经济困难的过程中,党中央提出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号召,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革命热情,树立了社会主义新风。在这种良好社会风气影响下,大批先进英雄人物成长起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及对其他先进英雄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等人的事迹和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学习,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美德深入人心,成为全民崇尚的行为准则。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的,无疑是改革开放后40年。40年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历史绝不能割断,改革开放后40年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密不可分。前30年,虽历经挫折,但整个看来成绩是主要的,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制度的和物质的基础,提供了许多正反两方面经验。正因为有这些正面经验可以继承,有这些反面经验可供鉴戒也是非常宝贵的,才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和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是在深刻反思前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留给我们一个重要教训,就是毁史必毁国,毁史必亡党。我们绝不能再犯苏共的错误、重蹈苏联的覆辙,而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提高历史思维,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