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进度表专业1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班级2012级3、4班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任课教师日期周次课时主要内容作业9.2442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9.2842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P171、2、310.862第二章建筑石材10.1262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10.1572第四章硅酸盐水泥10.1972第四章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10.2282第四章其他品种水泥10.2682第五章概述、混凝土的组成材料10.2992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P1411、2、3、4、511.292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11.5102第五章硬化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外加剂11.9102第六章建筑砂浆P15411.12112第七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11.16112第八章金属材料11.19122第九章有机高分子材料11.23122第十章防水材料11.26132第十一章木材及制品11.29132总复习教学进度表专业1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班级2012级5、6班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任课教师日期周次课时主要内容作业9.2642绪论、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9.2842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P171、2、310.1062第二章建筑石材10.1262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10.1772第四章硅酸盐水泥10.1972第四章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10.2482第四章其他品种水泥10.2682第五章概述、混凝土的组成材料10.3192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P1411、2、3、4、511.292第五章混凝土的拌合物的技术性质11.7102第五章硬化混凝土的性质混凝土外加剂11.9102第六章建筑砂浆P15411.14112第七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11.16112第八章金属材料11.21122第九章有机高分子材料11.23122第十章防水材料11.28132第十一章木材及制品11.30132总复习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建筑材料与检测总计:66学时讲课:36学时实验:30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2012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分任课教师职称讲师学历/学位本科、工程硕士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建筑材料》是城市规划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是研究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功能、适用场合、实验方法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科学,也是一门工程中科学选用材料的应用科学。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学会如何选择与使用材料。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对于同一类的不同品种的材料,不但要学习它们的共性,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具备这些特性的原因。学习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常用建筑材料(水泥、砼、石灰、石膏、玻璃、钢材、木材、沥青、高分子材料)的原料——性质——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难点:水泥、砼、钢材的性质和应用。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讲述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质量标准、试验检测方法、储运保管和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教材:《建筑材料》,魏鸿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2.主要参考书目:《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建筑材料》,吴科如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建筑材料》,张海梅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授课时间第1次课课时1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授课题目绪论目的与要求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了解材料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及建筑材料的分类重点与难点1.明确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建材的发展。2.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认识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建筑材料的兴趣。3.让学生了解学习建筑材料的目的及方法。教学基本内容[重点]学习建筑材料的目的及方法。[难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和发展方向。一、建筑材料和建筑1、相互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2、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施工之间是相互联系、促进的关系。一种新型材料的出现——建筑形式的创新——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改善。3、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功能方面对建筑材料提出新要求:4、选材要结合工程的功能的要求、使用环境5、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占的地位较重,占工程总造价的(50~60)%二、建筑材料的分类1、按化学成分分:有机~、无机~、复合~2、按使用功能分:1)结构材料:2)墙体材料:3)建筑功能材料:三、建筑材料的发展:1、发展过程2、发展趋向1)研制高性能材料2)充分利用地方材料3)节约能源,优先开发和利用低能耗的建材四、建筑材料的标准化1、技术标准是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2、建筑材料标准的种类:国家~,行业~,企业~等五、学习《建筑材料》课程的目的和任务1、目的:为房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设计等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2、任务:通过学习,掌握建材的原材料、组成、构造、性质、生产、检验、运输、第1、3部分重点讲解。多媒体授课。保存等思考题、作业、参考文献思考:为什么建筑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参考:《《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课后小结重点使学生能通过感性认识建筑材料在现代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授课时间第1、2次课课时3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授课题目第一章材料的基本性质目的与要求1.明辨建筑材料的各种基本性质;2.初步判断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场合,为后续学习各种材料打下基础。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材料主要力学性质的表示方法和反映意义;提高材料耐久性的意义及方法。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本章主要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对性质的影响;重点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一、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构造对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组成:包括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它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质的重要因素。材料的结构可分为宏观结构、细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它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质的最重要因素。1、宏观结构(构造):用肉眼或放大镜能够分辨的毫米级以上的粗大组织称为宏观结构,可分为:(1)致密结构—如钢材、有色金属、玻璃、塑料、致密的天然石材等,其特点是强度和硬度较高,吸水性小,抗渗和抗冻性较好。(2)多孔结构—如加气混凝土、泡沫塑料等,其特点是强度较低,吸水性大,抗渗和抗冻性较差,绝缘性较好。(3)微孔结构—如普通烧结砖、建筑石膏制品等,其特点与多孔结构材料特点相同。(4)纤维结构—如木材、竹材、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石棉制品等,其特点是平行纤维方向与垂直纤维方向的各种性质具有明显差异。(5)片状或层状结构—如胶合板、纸面石膏板、各种夹心板等,其特点是平面各向同性,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强度、硬度等,综合性能好。(6)散粒结构—如砂子、石子、膨胀珍珠岩等,其特点是颗粒之间存在大量空隙,其空隙率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级配、颗粒形状及大小等。2、细观结构:用光学显微镜所观察到的微米级组织结构称为细观结构。第二、三部分重点讲解。多媒体授课。材料的细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质、耐久性等影响很大。3、微观结构: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来研究材料原子、分子级的微观组织称为微观结构,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二、材料的物理性质(一)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1、密度(ρ):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2、表观密度(ρo):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干质量。3、堆积密度(ρoˊ):是指粒状或粉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重点比较三者之间的区别。(二)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1、密实度(D):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也就是固体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2、孔隙率(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D+P=1(三)材料的填充率与空隙率1、填充率(D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2、空隙率(Pˊ):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Dˊ+Pˊ=1(四)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湿润者为亲水性,具有亲水性的材料称为亲水材料;否则为憎水性,具有憎水性的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2、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1)含水率(Wh):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占其干质量的百分率。(2)吸水性: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其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分为体积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一般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吸水性愈强;开口而连通的细小孔隙愈多,吸水性愈强;闭口孔隙,水分不易进入;开口的粗大孔隙,水分容易进入,但不能存留,故吸水性较小。材料的吸水性会对其性质产生不利影响。如材料吸水后,使其质量增加,体积膨胀,导热性增加,强度和耐久性下降。3、材料的耐水性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结构材料的耐水性主要指强度的变化,用软化系数(KR)来表示。KR的大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的程度。KR越大,表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其强度下降越少,其耐水性越强;反之则耐水性越差。一般认为KR≥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经常位于水中或受潮严重的重要结构物,应选用KR≥0.85的材料;受潮较轻的或次要结构物,应选用KR≥0.75的材料。4、材料的抗渗性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水或其他液体渗透的性能。用抗渗系数K表示。5、材料的抗冻性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多次冻融循环而不破坏,其强度也不严重降低的性质。用抗冻等级表示。抗冻等级是以试件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经冻融循环作用,质量损失和强度下降均不超过规定数值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五)材料的热性质1、导热性材料传递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用导热系数λ表示。导热系数越小,材料的隔热保温性能越好。2、热容量材料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量。用Q表示3、热变形性材料随温度的升降而产生热胀冷缩变形的性质,称为材料的热变形性。用线膨胀系数α表示。线膨胀系数α越大,表明材料的热变形量越大。4、耐燃性材料在空气中遇火不着火燃烧的性能,称为材料的耐燃性。按照遇火时的反应将材料分为非燃烧材料、难燃烧材料和燃烧材料三类。三、材料的力学性质1、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荷载)作用下不破坏时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拉、抗压、抗弯(抗折)、抗剪强度等。2、强度等级:根据其极限强度的大小,划分成若干不同的等级,称为材料的强度等级。脆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压强度来划分;塑性材料和韧性材料主要根据其抗拉强度来划分。3、比强度: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的比值,称为比强度。它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强度越大,则材料的轻质高强性能越好。4、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能完全恢复到原形状的性质。5、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取消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6、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到破坏前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发生突然破坏的性质。7、韧性: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荷载的作用下,能吸收较大能量,并产生较大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性质。四、材料的装饰性建筑装饰材料的作用主要起装饰作用、保护作用和其他特殊作用(绝热、防潮、防火、吸声、隔音等),而装饰效果主要取决于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和线型。五、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抵抗周围各种介质的侵蚀而不破坏,也不失去其原有性能的性质。思考题、作业、参考文献思考:1.生产材料时,在组成一定的情况下,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2.决定材料耐腐蚀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作业P171、2、3参考《建筑材料》,高琼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课后小结重点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授课时间第3次课课时2授课方式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实验课□上机课□技能课□其他□授课题目第二章建筑石材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了解天然石材分类,熟悉天然石材的品种,掌握其技术性质及选用原则。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石材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场合。[难点]石材的分类及选用原则。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2.1天然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2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一、表观密度:分为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