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体会用“组织考后反思”来促进“课堂教与学的行为改进”——对学校教学管理的两点思考我们在倡导高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的标志是什么?简单点,就是在课堂上,知识掌握牢固,技能训练扎实,学生主动学习,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智慧,学会学习,通过一节又一节课的学习实践,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如果这些目标达成的不好或者没有达到,就说明课堂效果不好或者没有效益。教师的课堂的效果如何,其实也是决定了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的。有关部门在倡导等级制评价。其实,无论等级也好、百分之也好,本来无所谓手段好坏的。关键是你如何利用它。百分制的百分之几的差别,对于某些学生可能是一个“心理阴影”,但是,对某些学生来讲,或许是进步提升的动力。等级制的确淡化了“几分”的竞争,但是同时或许影响了学生从积分的差距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发现自己的问题。这里谈这个问题,跟我下文要谈的“反思”是有直接关系的。有时候,就是从几分的差距中去反思的。话题回来。怎么以考后反思来促进课堂改进?这里面,首先是“考试”内容应该是指向课堂目标的。课堂目标由课程标准决定的。课程标准既然决定了课堂要落实的学生发展目标,我们的考试,就应该努力去体现课堂要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张试卷,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关注或者少关注或者不能去开叉课堂上倡导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课堂就不会去关注。这是前提。组织考试的部门在组织相关检测的命题的时候,学校在组织单元测试的时候,教师在安排课后作业检测的时候,都应该注重这些方面,而且,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对学生在这个学科的学习素养的综合考察上,如何去考察过去不能用笔答来考察的内容。有了上面的前提,我们就可以“组织考后反思”,用考后反思靠促进课堂改进。考后反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组织的。一个方面,组织起“有效地教师的考后反思”。期中也好,期末也好,考试结束,担任这个班级、这门学科教学的教师,总是要进行“试卷分析”并填写文件的。但是,过去组织教师进行试卷分析,很多情况是教师分析填写学生的分数段、各个题目的得失分情况,也有“问题发现和改进措施”栏目。填写完毕,多数情况是教师把试卷分析上交学校,学校存档。这份资料对学校的价值,大概就是“给上级领导检查”,这是典型的程序是管理——教学管理制度中有这些规定动作,学校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操作。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到底“试卷分析”是否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进?学校在接下来的教学实施重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教师自己觉得接下来要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如何改进?这是“非规定动作”。既然是“非”,于是,那些意识较好的学校、教师,做了,认真研究了,明确了改进方向,接下来也认真地去改进,然后,在通过考试来检查平时改进的效果;而也正是因为“非”,有些学校和老师没有去做(意识中也不知道应该这样去做),所以,考试考了,试卷分析写了,“存在问题‘归结于学生**能力差’,改进措施就是‘加强**方面教学或者培养’”至于“为什么差”、“如何加强”,教师自己也不清楚。于是,教学质量是一本糊涂账,我们学校、我们班级为什么不如其他学校,也是一本糊涂账。既然过去的“试卷分析”没能因为“规定”而在有些学校、有些教师的教育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有效的促进教学改进,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认真做一些文章。首先明确一点:教师的试卷分析、针对考试进行的教学反思,不仅仅是留给学校收上去存档的,更是应该教师留给自己来做教学改进研究的,教师做试卷分析、考后反思的目的,其实是教师自己发现问题、确定新的目标方向、思考问题解决,改进教学提成教学效益提升的。每次考试过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要找到成绩,同时要思考,这些成绩是怎么来的——哪些题目学生的正确率比较高,为什么会高?课堂上,这些目标我们是如何指导学生落实的,哪些题目学生的失分率比较高?这些题目在考察学生什么?是否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应该达成的目标?如果是,这时候,就需要组织教师去认真思考:我的教学中,哪些目标没有被确定为教学目标?哪些目标没有很好落实?我下一阶段需要在在哪一项或者哪两项目标的落实上“下一番功夫”?这样,课堂改进的目标就确定了——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方面下功夫,然后再思考:我需要怎样更好地去落实这些目标——这就涉及到了课堂上和课堂下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的学习能力与习惯的管理和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和行为变化的落实各个方面了。于是,一个“行动研究专题”便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