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杨淑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明确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了解教育原理的发展概况。3.明确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4.初步了解常用的教育原理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与教育原理的差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教育现象的含义:客观存在之物、教育实践的产物、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一般规律特殊规律教育原理是以教育中最一般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研究教育中一般性问题的科学。第一节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的地位(一)教育学分化成几门独立学科(二)按教育层次,分化成一系列学科(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四)交叉性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古希腊罗马—资产阶级革命前(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中国:春秋战国—清朝末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末)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学记》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专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的教育家昆体良(公元35—96年)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孔子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神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在文化教育方面有两大贡献:第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第二,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1.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性相近,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为政以德”-----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关于教育对象。“性相近,习相远也”----“有教无类”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关于教育内容。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的教育目的出发,特别重视思想品德和伦理道德教育。4.关于教育目的。“为政在人”------“礼贤下士”、“举贤才”------通过教育培养士、君子和成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孔子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解决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解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由博返约知识面要广,“多闻”、“多见”,但必须有个中心加以统帅。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或知识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孔子关于教师的论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记》我国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专著)。写作年代大约在战国末年,传说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的教育家昆体良(公元35—96年)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三百多年。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学记》教育的作用可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为俗”。《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尊师重道提倡尊师,认为尊师才能重道,要重道必须尊师。《学记》明确提出“师严而道尊”的思想。3.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和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4.豫、时、孙、摩“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就是预防,禁于未发,消灭于萌芽状态。时。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的时机,及时施教。孙。就是顺序,也就是循序渐进。摩。就是相互观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5.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6.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出生于孔子死后十年,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在教育上,他和孔子一样实行“有教无类”,以“问答法”著称。苏格拉底一生的主要事业是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昆体良是公元1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演说家、教育家。《演说术原理》是昆体良自己约20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萌芽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1.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混杂在政治、伦理、宗教、哲学等著作中,教育学上的独立命题和范畴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2.理论上抽象概括的层次较低,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上,缺乏科学的依据,带有相当程度的臆断和简单的形式逻辑推理。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是从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开始的。需求:生产发展—科技进步—教育普及条件: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教育理论家及代表作出现: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儿》,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一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1632年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卢梭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在法国大革命中,他被视作导师和旗手;在对封建旧教育的批判中,卢梭也是一名扭转乾坤的勇猛战士。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据讨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把教育学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原理》,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杜威(Dewey,1859—1952)杜威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一座宏伟的教育理论大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教育思想遗产。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杜威一生勤奋笔耕,成就多多。出版的教育著作达三十余部,教育论文约一百八十篇,其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909)、《我们怎样思维》(1910)、《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今日之教育》(1940,教育论文集)、《人的问题》(1946,论文集)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三、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科学化的道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由社会关系决定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科学认识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与实践教育对象的人——社会人遗传、环境和教育辩证关系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凯洛夫(1893—1978)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1939)赞可夫(1901—1977)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1975年出版了《教学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布鲁纳(1915—)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1960年发表了《教育过程》。布卢姆(193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瓦根舍因是德国教育实践家、范例教学法创始人。第三节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一)可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教育实践。(二)可以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科打好理论基础。(三)可以帮助师范生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第三节学习教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二、学习教育原理的方法(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要做到学习与思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