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配套PPT课件-第2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示意图,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索引梳理教材夯实基础探究重点提升素养课时对点练INDEX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形中期向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更为,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形一、河谷的演变源头V河谷两岸弯曲槽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2.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判断××二、冲积平原的形成1.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下来而成。2.冲积平原类型沉积类型位置形成山前冲积平原山前由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______三角洲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而成入海口中下游1.冲积扇多分布在山前。()2.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判断√×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影响(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农副产品2.聚落规模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大小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分布。(2)山区河谷: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3)河流中下游:城市较密集。是不是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分布的密集区?答案不是。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思考阅读材料一、二,回答问题。材料一探究点一河流地貌探究导引材料二答案Ⅰ对应上游河谷AA′,河道较窄,呈“V”形;Ⅱ对应中游河谷BB′,河谷逐渐开阔;Ⅲ对应下游河谷CC′,河谷更开阔,呈槽形。1.图乙中的河谷分别对应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的哪一处?其形态有何特点?答案河谷AA′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侧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为主。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3.Ⅱ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使得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4.根据材料二,将图中a、b、c三处的河流堆积地貌、名称、分布、成因用直线连接起来。1.河谷的形成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核心归纳类型分布示意图成因地貌特点山前冲积平原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较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处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多为三角形或扇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河流的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的原因和过程方法技巧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解释。北半球河道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河道左岸侵蚀,右岸堆积。(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需考虑南北半球)。其成因解释如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跟踪训练解析根据河谷的发育,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解析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3.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且图中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A.河口三角洲B.河漫滩C.冲积扇D.侵蚀平原√解析由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中地貌为河流流出低山丘陵后在出山口处沉积形成的,且呈扇形,可判断此地貌为冲积扇。5.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A.沉积作用1月B.搬运作用4月C.沉积作用7月D.搬运作用10月√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貌为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得平缓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容易堆积,最终形成了冲积扇。由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降水多,沉积作用最显著。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探究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探究导引庐山桑落洲胡玢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1.分析“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答案凸岸。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2.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答案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解释如下表:核心归纳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解析水向低处流,根据图示地区河流的流向,河流干流向东流,该地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读图,完成6~7题。6.图示地区地势A.西高东低B.北高南低C.西南高,东北低D.东北高,西南低√跟踪训练7.该地聚落分布上的特点是主要分布在A.灌渠周围B.河口C.河流交汇处D.河流沿岸√解析由图可知,该地聚落分布上的特点是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如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A.宽阔的平原地区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原面D.凉爽的高山地区√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深切的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适宜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解析结合上题判断,西藏城镇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9.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与水源B.植被与土壤C.气温与降水D.日照与海拔√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基础过关解析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①③符合,C项正确。√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解析河谷在发育过程中,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右面图甲、图乙分别为“冲积扇与三角洲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对冲积扇地貌和三角洲地貌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冲积扇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②三角洲地貌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③冲积扇地貌一般位于河流出山口处④三角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在河流出山口处,易形成冲积扇地貌;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易形成三角洲地貌。这两种地貌在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均有可能分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5.与冲积扇地貌相比,三角洲地貌所在地区①地势平坦,岔流较少②波浪作用显著③土壤肥沃,气候湿润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与冲积扇地貌相比,三角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受海洋影响,波浪作用显著,且因位于河口水流平缓处,泥沙沉积作用明显,多形成沙洲、沙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6~7题。6.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形谷B.水流湍急C.为“V”形谷D.水深壁陡√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7.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解析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形成“V”形谷。12345678910111213141516如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读图回答8~9题。8.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①聚落规模大②聚落规模小③呈团块状分布④呈带状沿河分布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解析结合上题可判断,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9.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0~12题。10.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并携带泥沙沉积,因此T0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能力提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流速越大,沉积物颗粒越大。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因此T3时期该河流流速最大。11.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解析据图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