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一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章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史,分体文学史,古典美学著作。《文心雕龙》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称作“龙学”。《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篇目及参考书目:参考书:《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校注通译》戚良德《文心雕龙读本》王更生《增订文心雕龙集校合编》林其锬陈凤金《文心雕龙札记》黄侃《重修增订文心雕龙研究》王更生《文心雕龙创作论》(《文心雕龙讲疏》)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史》张少康等参考书:《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文心雕龙校证》王利器《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杨明照《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文心雕龙译注》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校注通译》戚良德《文心雕龙读本》王更生《增订文心雕龙集校合编》林其锬陈凤金《文心雕龙札记》黄侃《重修增订文心雕龙研究》王更生《文心雕龙读本》王更生《文心雕龙创作论》(《文心雕龙讲疏》)王元化《文心雕龙研究》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史》张少康等全书结构全书结构:一、文之枢纽(1-5)二、文体论(6-25)文6-13《明诗》至《哀吊》兼14-15《杂文》和《谐隐》笔16-25《史传》至《书记》三、创作论(26-44)四、杂论(文学与时代、文学与自然、作家批评论、文学鉴赏与批评论、作家才能与道德论)五、全书自序《序志》(本书写作目的、缘起、态度、结构。)作者简介:刘勰(约469-532),字彦和,祖籍东莞莒县(山东莒县),其祖先永嘉之乱后移居江南京口(江苏镇江)。《梁书·刘勰传》“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接爱之。…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基本文学思想《原道第一》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原道第一》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征圣第二》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宗经第三》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礼》总其端;记传盟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文”的基本原则:原道、征圣、宗经《原道》是刘勰“宗经”思想的理论基础。“文之枢纽”五篇,是围绕刘勰的这个基本文学思想展开的,它们体现了《文心雕龙》的思想流别之归属。荀子首次提出以儒家经典为根本的学术观点,开“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先声。荀子之后,扬雄进一步倡导宗经。刘勰的“原道·征圣·宗经”的基本文学思想,是对荀子、扬雄的继承。《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天下之道毕是矣。扬雄《法言·寡见》: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宗经:一、经为一切思想与教化之源。世人从中汲取思想的资源,得以陶冶性情。二、经为一切文体之源。三、经为“文”的风格和内容确立基本写作要求。四、经还为“文”的创作提供了技法。五、经为文学批评建立形式和思想上的统一标准。辨骚:……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意义:一、肯定了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成就与地位,宗经及其高度创造性。二、学习《离骚》的基本原则:“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在继承与创造之间、形式与内容之间保持一种辩证关系。•小结:•基本文学思想•1.原道、征圣、宗经•2.执正驭奇•3.局限:•对不符合儒家思想标准的作品予以较多排斥;•未能认识风格质朴、题材朴素的文学的价值;•对儒家经典语言特征的描述失真。重要范畴(一)神思:1概念内涵:指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相当于今人所说的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2有关问题:(1)神思特点:A超越时空;B依附物象;C浸染情思。(2)培养神思时的主体心灵状态:虚静。(3)神思培养途径:A积累学问,(4)不同作者神思有迟速之分。B思考事理,C观察研究,D琢磨文辞。4意义神思范畴反映了刘勰对文学特征及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文学实践经验的提炼与升华,成为文学创作的金针。(二)风骨:1来源:本来是魏晋六朝时期人物品评概念。《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世说新语·赏誉》: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宋书·武帝纪》:评价刘裕“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王僧虔《论书》:评价郗超“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2范畴分析:(1)总体看:(2)分开看:风骨连用是与辞采相对,意味它是思想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情感。风指体现在文章中的主体刚健有力鲜明爽朗的思想情感与个性气质。骨是辞的内在支柱,是文章整体的思想情感脉络,通过言辞表现出来是端庄正直,刚直劲健。这来源于对经典的遵从与学习。(3)合起来看:风骨连用都强调了鲜明刚健。所以有时说风骨,有时说风力,有时说骨气,互文见义。(4)风骨内涵:风骨是一种符合儒家人格理想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思想情感所显现出的精神风貌与美学特色。“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宗经第三》3影响:风骨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实践及理论起了深远影响,成为矫正柔靡无骨的形式主义文风的有力旗帜。后来钟嵘《诗品》中提到了“建安风力”“左思风力”,初唐陈子昂提出“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都是以风骨纠正淫靡萎弱的诗风文风。•(三)通变:•《物色第四十六》•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通:以古通今,指创作要继承传统。•变:以今变古,指创作要随世革新。•这是刘勰的文学发展观。•意义:•这是刘勰受到《周易·系辞》启发,总结文章发展变化历史经验而提出的。•他肯定了文学发展变化的必然性。•虽然它的主旨是强调文辞的变化,拘泥于形式变化,而非思想情感的变化;但是后人却从中可以领会出文学之生命在于变化发展。•其他重要篇目•文体论阐释方法:《明诗》为例•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时序》: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影响因素:•整体政治状况•帝王观念态度•思想学术•《物色》:文学与自然的关系•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体物为妙,功在密附。•《体性》:文学与作者的关系•1.文体与才性之关系:•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继承发展了“文以气为主”。•2.八体:•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种风格要素。•对立统一。取法《周易》。•《知音》:文学的鉴赏与批评•不良的批评:•原因:•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批评能力的培养:•博观。•态度:•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批评的角度与方法•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文心雕龙》的思想特点儒释道三家兼之而以儒家为主。论文之思想以儒家为准的;创作思想推崇自然之道,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论述方法与逻辑体系注重辩证,吸取佛教思维方式。《文心雕龙》价值与影响《文心雕龙》的价值与影响: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章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史,分体文学史,古典美学著作。2是我古代文论中最体大思精的一部著作,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精深的理论性。3《文心雕龙》的创作构思论、文学风格论、批评论、鉴赏论观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唐以后批评家、作家影响非常深。如陈子昂革新诗歌高举“风骨”“兴寄”的旗帜;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尊儒、复古,都是受到《文心雕龙》的影响与启发。4《文心雕龙》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称作“龙学”。鲁迅《诗论题记》:“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模。”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