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全国教资统考: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和语言的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语言是社会现象,每种语言在发音、语法、句法方面都有确定的规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二、言语的种类1.外部言语(1)口头言语。口头言语是指以听、说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言语。它通常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来传播,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聊天、老师的讲座、小朋友讲故事等,学前儿童主要运用的是口头言语。(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人们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它通常以独白的形式来表达,它不直接面对对话者,不能借助表情、声调、手势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如写信、写作文、读邮件的文字内容等。2.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指为语言使用者所意识到的内隐的言语,也称不出声的言语。在幼儿内部言语开始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介乎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之间的言语形式,即出声的自言自语。主要有“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两种形式。其中,“游戏言语”是指在游戏和活动中出现的言语;“问题言语”是指在活动中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言语。三、幼儿言语的形成(1-3岁)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口语的发展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不完整句阶段①单词句阶段(1-1.5岁)。说出词有以下特点:a.单音重叠。这阶段的孩子喜欢说重叠的字音。如“娃娃、帽帽、衣衣”等,还喜欢用象声词代表物体的名称。把汽车叫做“笛笛”,把小狗叫做“汪汪”。b.一词多义。孩子见到猫,叫“猫猫”,见到带毛的东西,如毛手套、毛领子一类的生活用品,也都叫“猫猫”。c.以词代句。这阶段的孩子不仅用一个词代表多种物体,而且用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如孩子说“球”字,表达的语义可能是“我要玩皮球”,也可能是“这是我的皮球”,或者是要“妈妈拍皮球”等意思。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②双词句阶段(1.5-2岁)。儿童有时在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此期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能说完整的简单句;②词汇量迅速增加。四、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1.发音的准备婴儿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在哭声中,特别是在哭声停止的时候,有时会发出ei、ou的声音。在第二个月的哭声中,发有m-ma的声音。2个月以后,在不哭时能听到婴儿发音,当成人引逗时,婴儿发音现象更明显,能发出ai,a,ei等音。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没有任何符号意义,天生聋哑的儿童也能发出这些声音。(2)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4-8个月):在这个阶段出现喃喃语声,婴儿发出的声音,出现明显的元音和辅音,有了比较分明的音节。这阶段又可称为连续发音阶段。这阶段,听觉已经积极参加到发音过程。在反复地重复某些音节的基础上,形成了发声重叠性的特点。(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个月):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出语音,但掌握语音还要把发出的音与语词所代表的事物结合起来。一岁前,孩子只是出现发出语音和学话的萌芽,能够真正说出的词很少。五、口吃口吃是言语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幼儿的口吃现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更多则是由于心理原因所致。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幼儿的口吃还可能来自模仿。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六、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1.倾听能力的培养(1)游戏法在愉快的情景中,幼儿逐渐学会安静,注意倾听。(2)讨论法教师鼓励幼儿在注意听的基础上,参与对倾听内容的讨论,作评价性的思考。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3)评议法当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评价:“某某小朋友什么地方念错了?”“什么地方念得特别好?”“哪个字的音发错了?”这就要求幼儿必须注意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4)求异法在续编故事、仿编诗歌或回答问题时,要求幼儿说的与别人不一样,首先要认真听别人说,别人说过的就不能再说了。2.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3.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