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巡礼★用健康保障中华民族强起来★02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历史背景03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04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取得的成就主要内容01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工作方针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工作方针各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工作方针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为卫生工作的三大原则。1952年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了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新时期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90年12月,发展卫生保健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卫生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针。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俗称38字卫生方针。第二部分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历史背景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要制定卫生工作方针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在总结我国卫生工作实践经验并吸收了国际先进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充实新的内容,使之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十分落后的卫生状况,卫生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烈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主要表现鼠疫、霍乱、天花三大传染病流行。地方病、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社会病普遍蔓延人群健康水平极其低下卫生资源极其疲乏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历史背景★鼠疫流行波及20个省,549个县死亡人数达100万以上。★霍乱自1820年传入我国,至1948年,大小流行近百次。1937~1946年,患霍乱人数达100万人,死亡超过10万。★天花年年暴发,1939~1947年间,发病81510人,死亡11760人。★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共12个省、市、自治区的346个县,患病人数在1000万以上。★丝虫病流行于14个省、市、自治区的846个县,患病人数达3000万以上。卫生工作方针产生的历史背景★肺结核的患病率高达4%,死亡率在200/10万以上。★性病约有1800~2000万人。★吸食鸦片的人也为数众多。★人口死亡率为25‰,儿童死亡率高达130‰,农村更高。孕产妇死亡率达150/万,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内蒙古地区牧民更低,只有19.6岁。★全国医院2600所,病床8.4万张,平均0.15张/每千人口,农村平均0.05张/每千人口。★还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等严重流行。第三部分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50年代初,我国制定了卫生工作四大原则,指导我国卫生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向工农兵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向。这一原则的确立,保证了我国卫生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预防为主是卫生工作原则的核心。是最经济、最人道、最主动、最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方针,符合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团结中西医是指把中西医卫生人员团结起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是指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自己行动起来向疾病做斗争。卫生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才能得到预期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工作方针(四大原则)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1965年6月26日“六·二六”指示★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认为,当时卫生部的工作只为全国人口的15%服务,而这15%主要还是“城市老爷”。广大农民却得不到医疗,他们一无医,二无药。再这样下去,卫生部可改名为“城市老爷卫生部”。医疗卫生工作应该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的预防和医疗上。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一、二年,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根据毛泽东的这些意见,卫生部党委提出《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框架。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根据卫生改革的经验,对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作了修改和充实,形成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此次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与1997年相比有许多亮点与变化:(1)用“基层”代替“农村”,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越多城镇化了,农民成了居民,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不仅仅是农村,还有城镇的社区,这也为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原则作了理论注脚。当然,对于“基层”的理解,除了地域、行政层级的区别外,更应关注医疗预防关口的前移,疾病发生的最前沿、健康守门人就是基层。而不是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城市医院就不是基层了。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框架。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根据卫生改革的经验,对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作了修改和充实,形成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此次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与1997年相比有许多亮点与变化:(2)将改革创新作为动力,代替原来“依靠科技与教育”。进一步表明在未来15年,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改革与完善包括卫生与健康为重点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的发展,更加满意群众的需求。科技与创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创新的概念远不止科技所能涵盖,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都与健康息息相关。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框架。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根据卫生改革的经验,对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作了修改和充实,形成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此次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与1997年相比有许多亮点与变化:(3)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要。预防为主是全世界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体现了中国特色,二者一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卫生工作的重点,必须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框架。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根据卫生改革的经验,对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作了修改和充实,形成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此次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与1997年相比有许多亮点与变化:(4)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比“动员全社会参与”更具体、更明确。后者是倡导、运动式的,参与而已;前者的要求更明确,路径很清晰,就是在所有政策中融入健康。制定政策时必须要有健康的意识,要以人为本,真正既将人的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又将人的健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1991年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框架。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根据卫生改革的经验,对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作了修改和充实,形成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此次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与1997年相比有许多亮点与变化:(5)人民共建共享。卫生工作“两为”方针深入人心,用人民共建共享,更有利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卫生与健康事业。大力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将人民群众的付出与收获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第四部分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取得的成就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取得的成就出现了中西医药人员大团结的局面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迅速组建了防疫机构改造了旧产婆,推广了新法接生加强了工矿企业的卫生建设加强了防治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领导和组织措施推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制度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取得的成就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1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从1949年35岁到2018年77岁,70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43岁从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乡村诊所到鼎级专家超级医院......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显著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中国健康模式不仅成为各国学习的榜样,也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优质人口红利。执行卫生工作方针取得的成就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3/10万★新中国成立前,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薄弱,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孕产妇死亡率高达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宝宝在襁褓中就夭折了,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新中国成立后,妇幼健康事业面貌焕然一新,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