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一代词宗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1084-约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多用白描,语言清丽浅近,意境自然浑成,后人谓之“易安体”,著有词集《漱玉集》。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早期生活优裕。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工诗词,善书画,通晓音律,才华出众。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18-42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42岁:北宋没落,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43岁:金灭北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岁。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48岁: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内容: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惆怅词风:沉郁凄凉前期:《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词风:清丽婉转《醉花阴》李清照•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诵读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帐,独自一人,夜半时分感觉分外寒凉。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菊花清香飘满双袖。莫说不忧愁,秋风掀起帘子时,闺中人比篱边的菊花更显清瘦。词意理解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愁?相思(思念丈夫)寂寞无聊之感•薄雾、浓云——天气暗淡阴沉、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上片赏析•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瑞脑销金兽——时间的漫长环境的凄寂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2、作者为何要提到重阳节?重阳佳节,本应夫妻团圆、登高祈福共同饮酒赏菊的好日子,偏偏丈夫远游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3.“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词人的凉意从何而来?表面: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说明词人思念丈夫,孤寂难眠。这里写夜晚的情况,和前二句写白昼的相呼应。本来玉枕、纱厨往昔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自己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其内心的痛苦可知。深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小结上片:上片写秋凉,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景交融,处处显示出词人凄凉寂寞的心情。4.词人内心是如此的凄凉,怎么还去饮酒赏菊呢?自己虽然整日沉浸在怀人的忧思之中,但逢此佳节,也得按照习俗的规矩,聊以应景。同时,正值园中菊花开放,一片大好秋光,使她稍解愁怀。下片赏析5.她的忧愁情怀有所缓解吗?词人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词人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这更触动了她的离愁别恨。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琅嬛记》一个故事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A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结果。•B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让人联想起思妇因思念而憔悴的面容,既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时,黄花傲霜的美质,更能烘托出词人高洁的情怀,意蕴丰富。6.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在何处?C内容上,“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化抽象为形象7.下片无一菊字,却处处写菊,是怎样体现的?“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把酒”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省略了“菊花”二字。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暗香”,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暗含了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能共的哀怨之情。“黄花”,也就是“菊花”。下片小结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描绘出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的思妇形象。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思念丈夫,孤单寂寞、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十分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声声慢李清照靖康之变后,李清照遭遇国破家亡之痛,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境况极为凄凉。这时期她的作品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写作背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只见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热的气候,最难保养身体。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秋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坐,细雨敲打着梧桐,,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鉴赏探讨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找出本词的词眼?一、直接抒情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借景抒情二、间接抒情鉴赏探讨(一)直接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梁启超在这首词里,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自然贴切”,“无斧凿痕”---宋张端义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梁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心情感受茫然无着寂寞冷清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环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⑵增强感情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运用叠词的诗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①音乐美。②增强感情。淡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二、间接抒情词人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绪?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结论:酒是“愁”的象征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淡酒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登高》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结论:秋风渲染愁情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鸿雁指代书信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黄花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是悲凉、孤寂的象征。作者为何不说暴雨?细雨绵长,与愁绪相似。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雨以声衬情顿生凄凉之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意象:淡酒急风雁黄花梧桐细雨•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在乱世中漂浮如雨打萍的李清照简直无以慰藉,触处心伤。•酒吗?这可以使人忘忧的杯中物,如今也失去了效力,晚来风急时,那噬骨的凄苦是酒也无能为力的啊。•雁吗?曾经多少次倚楼翘盼,那天边的雁,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现在它们却再也不会带给她希望和惊喜,倍添伤感罢了。•黄花吗?那曾和她一同消瘦的黄花,如今也和她一同憔悴了,惨败不堪了,谁还会有兴致赏玩呢?梧桐滴雨的声音又从听觉上强化了一种悲剧色彩,那是对心灵的敲击,哀婉悲凄愈发浓重,至此气氛渲染已到无可复加的程度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篇最后归结在一个“愁”字上,这“愁”字是词人感情的一个凝聚点,是词眼。全词围绕着这个“愁”字,逐层推进,就好比一首热烈缠绵的曲子到最后铿锵一声终止,袅袅有余韵。怎一个愁字了得亡国之恨(国愁)沦落之苦(家愁)孀居之悲(情愁)主旨词人通过描写在晚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课堂小结《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家破夫亡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更像是一首孤独寂寞、凄婉悲凉的生死绝唱。《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缠绵悱恻,幽怨感人的相思之曲;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李清照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易安体与其他宋词名家相比,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抒情主